聚焦肠道健康 2018“肠·道”大会即将开幕
2018-05-03
5月11日-5月13日,2018中国肠道大会将在北京举行。大会将聚焦肠道菌群、复杂肠病、肠道诊疗新技术、重症感染、肠肛内镜介入新技术、代谢病、肿瘤的微生态联合免疫治疗、创新药械研发、营养、模式动物、动物肠道健康、食品科学等领域。

5月11日-5月13日,2018中国肠道大会将在北京举行。大会将聚焦肠道菌群、复杂肠病、肠道诊疗新技术、重症感染、肠肛内镜介入新技术、代谢病、肿瘤的微生态联合免疫治疗、创新药械研发、营养、模式动物、动物肠道健康、食品科学等领域。樊代明院士、印遇龙院士、魏辅文院士、Dusko Ehrlich、John Baines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将做近百场学术报告。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所带来的新的健康挑战。理解并应用靶向菌群的方法,尤其是科学有效的营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普及,将对推动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肠道基础研究,尤其是肠道菌群研究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研究逐渐深入以及科技发展,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微生物对于营养物质代谢、人体自身发育、免疫及其他器官疾病,甚至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的细致研究,将系统地为肥胖、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炎症反应等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最终达到预防和监控的目的。

虽然已知肠道菌群参与了机体内很多代谢过程,但是在数以万亿计的细菌中,究竟是哪些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并且具体影响哪些代谢通路,人们对此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而随着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发展,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临床医学样本与基础研究、多组学技术的结合,解析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功能的新的研究体系,能够更准确地刻画出菌群与宿主代谢互作关系的蓝图。同样,在食品科学和动物科学中的实践应用,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不同的肠道菌群如何影响机体代谢过程。反之,也可以利用肠道菌群结构的分子标记,诊断代谢是否正常或偏差的程度,进而以这些特定的肠道细菌为靶点,通过改变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开发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可以说,人体微生物组研究正在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将前沿的基因组学科研成果应用于疾病诊断、健康管理及精准医学等领域,无疑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极大动力。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提升,职能机构政策的完善和支持,肠道研究正在以快速的步伐揭开奥秘,应运而生的人体微生物组产业,正在开拓全新的产业创新之路。

中国肠道大会是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教授、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蓝灿辉共同发起并创立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型学术交流平台。2018年,大会邀请空军军医大学消化病医院聂勇战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朱宝利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魏泓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教授、《Protein & Cell》杂志社张晓雪博士共同组织。

大会主要活动包括:中国整合肠病学学术会议(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中国人体微生物组大会、中国动物肠道大会、《Protein & Cell》专刊学术、《微生物学报》征稿交流、“肠•道”演讲等。

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