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原化工冶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0月1日。建所之初,针对国家战略需求,以化工原理和技术强化冶金过程,创立了高压炉顶、高风温、高鼓风湿度的“三高理论”,使铁产量翻番;开拓了氧气转炉炼钢技术,作为项目负责单位与石景山钢铁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座连续生产的工业化转炉炼钢厂,使炼钢效率提高二十余倍;针对国家急需开发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包头稀土铁矿及金川硫化镍矿,研究钒、钛、稀土、钴、镍等元素的分离提取新方法,为我国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在郭慕孙先生和陈家镛先生带领下,拓展了化工原理在资源与环境、能源和材料制备等领域中的应用,80年代推动了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的交叉,90年代强化了工程化学研究。跨入21世纪,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创了过程工程领域,以时空多尺度结构为核心布局四个层次的系统研究,奠定了过程工程的学科发展基础。经中央编制委员会批准,于2001年正式更名为过程工程研究所,实现了从“化工冶金创所”到“过程工程强所”的历史性跨越。近十年来,面向过程工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重大战略需求,致力构建从基础到应用的科教产融通发展新模式,于2019年联合院内外相关优势科研力量,牵头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研究院,肩负起新时代引领支撑绿色制造变革的历史重任。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