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先生说】杨瑞馥老师在寄语里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祝中国肠道大会成为健康中国的桥梁。
我想我们会努力的,我们在密切关注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也在关注疾病的预防和营养的改善,甚至我们在特别关注抗生素耐药和动物营养,这些都是健康中国的重要落脚点。
杨瑞馥老师做了一辈子的微生物研究工作,之前主要关注病原微生物,研究鼠疫菌的进化、对病原菌进行溯源、把病原菌基因序列开源并把这个神来之笔发表在nejm上、代表联合国去伊拉克核查生物武器……杨老师的人生就是这么精彩!
近些年来,杨老师和团队也非常关注肠道菌群,关注点包括菌群与各种疾病的关系、培养组学、新型益生菌开发等等。
现在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兼职——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和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在专业的营养圈里推广普及肠道健康。
5月,我专门请他担任益生菌与益生元大会的主席,我想他身上极为厚重的微生物研究经历以及他和众多一线专家对益生菌益生元的独到见解,会让你大饱耳福!
5月,我们在北京等你来!
【热心肠先生说】在北京协和医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科室,叫变态反应科,是中国第一个变态反应科,迄今为止有60多年历史。
变态变态,研究变态?
其实变态反应有另一个专业叫法是超敏反应,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过敏,常见的有皮肤过敏、呼吸道过敏和食物过敏等。
关注热心肠日报的人会在我们的内容里经常看到过敏这个词,它是与微生物密切相关的疾病,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速,它越来越高发,尤其困扰很多儿童。
在过去60多年里,协和变态反应科一直有变应原制剂室,在院内生产用于过敏原检测、人工诱导免疫耐受等用途的变应原(过敏原)。
后来这个院内制剂的生产工作转给了协和的科技开发公司,再后来协和公司引入了中国500强企业新华联集团的资本,一起成立了新华联协和药业。
马博晨先生就是新华联协和药业的总经理,现在除了继续为协和和全国的变态反应科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试剂盒和医疗设备,他们也把目光投向了过敏的预防。
马总和团队在应对过敏这条路上布局了什么产品?还想基于菌群特别是肠道菌群的研究新研发什么产品?他们对利用微生态产品来预防和治疗过敏有什么独特心得体会?
5月,马总在北京等你来交流探讨。
【热心肠先生说】1月3日我们在日报头条介绍了刘宏伟研究员和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的最新研究,用的是刘老师一张工作照做的封面。
我请刘老师出镜我们的一日一图,他看前面发的学者和企业家都用了正式艺术照,当天下午很快去照了一张。
雷厉风行,第二次可以用在一位中科院微生物所的老师身上。
微生物研究会持续火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年轻力壮、雷厉风行的中坚科研力量在努力,我很是期待老牌的微生物所能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期待更多这里传出的科学突破讯息。
说回到刘老师,他和团队发的文章非常有意思:① 在灵芝(真菌子实体)中找到一个有潜在抗脂肪肝功效的分子 → ② 拿这个分子喂小鼠 → ③ 发现一株菌(狄氏副拟杆菌)显著增加 → ④ 发现这株菌可以转化胆汁酸,产生琥珀酸 → ⑤ 发现这可以改善代谢。
这研究的思路多清晰呀!
这其实是提供了一个将潜在有益的分子,结合肠道菌群来研究作用机制的范例。这也是一个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微生物学、生化、液滴微流控等关键技术搭得很完美。
作为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的刘宏伟,从真菌研究出发,找到了一个分子,进而找到了一株潜在有益的细菌。感觉来说,真菌和细菌的研究还真分不开。
话说,刘老师哪,我大福建的红菇(也是一种真菌)真的搞不定人工种植吗?
5月,刘宏伟老师会在北京等你来,大家一起聊聊灵芝,聊聊细菌,聊聊红菇。
【热心肠先生说】今天我又要介绍一位从来没见过面的“老朋友”——华大基因的CEO尹烨博士。
真是要感谢互联网,让我们不见面却神交许久。
2015年8月23日,我还是清华生医药校友会的秘书长,在我写完并发出《孩子罕见病,五年未确诊,清华校友求病因线索!》这篇文章后几个小时,我们收到了华大一位朋友发来的信息,说尹烨博士看到了文章并指示团队全力支持,这是我们最早接到的基因检测机构的救助意向,后来他们做了大量的免费测序和数据分析工作,非常给力。
在这之后,我们没有机会当面探讨交流,不过我知道他关注我们的内容,我也是他的自媒体粉丝,经常看他的视频节目。他在一期节目里介绍人体微生物组对疾病和健康的核心作用,提起接一个吻会传递大量微生物,这个视频有几十个好友单独发给我。
当然,我跟华大的交集一直都在,华大N条线上都有我熟悉的朋友,我还在华大基因参与了关于微生物组测序的团体标准的制定。今天我看到尹烨博士还是深圳市标准化协会会长,原来他还“领导”过我参与的工作……
而更大的渊源是我对华大基因在微生物组研究上的关注。
他们其实为世界的微生物组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以华大为第一单位的Nature文章第一次公布了人体微生物组参考基因集,当时发现了330万个基因,到2016年,这个数字被华大刷新为1140万;2012和2013年,华大团队连续在Nature发表2型糖尿病、肥胖与肠道微生物组有关的论文,震动了整个领域。
后来华大又在很多疾病相关微生物组研究中斩获颇丰,并在人体、动物、植物和环境相关微生物组分析上取得突破。
就是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们在日报收录的华大参与的高水平研究大概也有10篇左右,在2015-2017年声势略有下降后,华大的微生物组研究恢复高产。
后面,我会很期待看到华大的肠道产品布局,是否会有类似于NIPT的创新爆款? 我想华大会带给我们一些惊喜的。
前几天,我请尹烨博士出镜我们的一日一图,我才在一个共有的群加上他,寒暄几句,发现我们对对方都比较了解,确实就是老朋友一样。
5月,我会请很多老朋友到中国肠道大会,这些老朋友统统介绍给你认识如何?
【热心肠先生说】我们再次有一个重要官宣,热心肠研究院的内容总监、热心肠日报的主编李丹宜博士正式出任我们的首席科学家!
李博士在负责内容创作之外,将全面规划和主导我们的对外科研合作(是的,我们有一些临床研究已经展开 ),并将担任中国肠道大会的秘书长,全面主持这个学术大会的内容和组织工作,也将在大会上作为国际期刊与出版沙龙的主席,邀请中外顶尖期刊的负责人到场交流。
李博士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博士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学系。
2017年10月,她正式加入热心肠创作团队;2018年1月,正式接棒我的日报主编工作;2018年7月,在回国参加中国肠道大会后正式全职加入热心肠研究院。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她组织了60多位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创作者,主编了350余期日报,解读了近3000篇高水平文献;并建立了一套创作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推动了我们的前后台IT系统、关键字管理机制全面升级;此外,李博士还在我们多篇长篇原创文章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全面推动了之前陷于停滞的专著翻译工作。
李博士和我们正在规划为日报引入更多专业人士(我们最近预计又会有重量级海归博士加盟),她会开始帮助我们在科研中发力发声,同时会力保中国肠道大会的学术属性,与各大会场主席一起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到会交流。
寒冬中,顶尖人才加盟、理念和产品创新、稳定的战略定力、成熟产品的持续运营优化、商业模式的成熟,都是我们逆流而上的信心和后盾!
2019,请期待更好的热心肠研究院,请期待更好的中国肠道大会和中国肠道产业!
【热心肠先生说】我的老同学来了!
吴昕这张照片拍摄于2018年5月的中国肠道大会“商·道”演讲上,在拍下之前的几分钟,我喊停了他的开场白,并走到舞台下帮他整理好了没系到位的领带,据说这个场景很动人很基情……
我们在1998年考入了清华生物系的同一个班,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没在一个宿舍住过,不过我们班由饶子和老师做班主任,在他和夫人余冰宾老师的关心和引导下,我们的班级氛围超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很不错。
他是第二任团支书,我是第三任班长,又一起都作为荷塘月色BBS站的站长,喜欢灌水,所以那时候我们就玩得很好。
后来,他去了美国留学,中间交流不多。突然有一年,他说要和低我们一级的师弟、高我们一级的我实验室的师姐一起回国创业,于是我们在北京很经常地能一起聚聚。
再后来,这哥们很突然又告诉我他要回江苏(他是江苏人)工作去了,原来是去清华师兄孙中平和师姐廖国娟创立的金唯智公司(主要从事基因测序和合成业务,2018年9月被Brooks Automation公司以4.5亿美元收购)做部门负责人。
而在2018年,他正式升任金唯智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
金唯智公司有微生物产品线,本身拿手的测序和基因合成业务也是我所关注的肠道科研和产业所需。于是,在21年后,我们两位老同学有了在业务合作上的互通有无。
金唯智在被收购后会有什么大动作?他们会在肠道领域推动什么业务?我的老同学对科学家创业有什么心得?我会请他来好好分享干货。
【热心肠先生说】2018年,我跟张和平老师见面的次数少了很多。其实整个一年,因工作强度加大了很多,我跟好多老朋友的见面频次都减少了。
不过在2018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受邀去给张老师参与的科拓恒通公司的活动做主持人的见面历历在目。多位院士、世界冠军、资深益生菌专家齐聚一堂,搞得非常大气,大手笔!
而张老师和团队在科学研究上的大手笔在2018年持续,尤其是将得了乳腺炎的奶牛的粪便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让小鼠也产生乳腺炎迹象,是第一次建立起乳腺炎与肠道菌群的关联(一定程度是因果关联)。
以他的姓命名菌株名的干酪乳杆菌Zhang在马来西亚获得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的进展,并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这2篇文章成为国产益生菌在2018年发表的4篇被国际同行评议的RCT研究论文之二(另两篇是陈廷涛教授在中国主持开展的RCT论文)。
除此之外,植物乳杆菌P-8的比较基因组、设计乳酸菌特异性的PCR扩增引物等研究都体现了他和团队在分子生物学和测序平台支持下的持续高产。
2019年,张和平老师和团队的科学研究会关注什么,他所推动的益生菌产业化会如何发展,他对益生菌有什么新的思考,请期待他的解答。
【热心肠先生说】关注热心肠日报和我的朋友圈的人,会经常看到“抗生素”“耐药”等字眼。除了人用抗生素带来的问题,兽用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问题和残留对人类肠道菌群的潜在威胁等,一直也备受关注。
在畜牧养殖中逐步减少甚至完全避免抗生素的使用,用非抗生素类物质保证动物健康(替抗),成为一个非常新兴且引人入胜的领域。
很多大的兽药公司在积极关注和投入,也有创业公司已经崭露头角,其中潘强博士创办的诺安百特就是典型代表。
前几天,我介绍了汇鼎投资的管理合伙人何欣博士,他们的基金就出手千万元人民币投资了这家在2018年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的企业。
诺安百特啊诺安百特,原来是No Antibiotics(拒绝抗生素)的音译,一个公司名就体现了明确愿景,高手!
他们是我关注的替抗行业的先行者,采用的替抗策略我也一直超感兴趣,是比抗体识别抗原的特异性还强的噬菌体技术,而关键还有一个叫“强”的创始人已经带领团队开发出产品(诺安清)投向了市场,够强!
所以,虽然我不认识潘强博士,还是请汇鼎投资的胡涛博士做了引荐,请潘总出镜我们的一日一图,让我有机会向关注中国肠道产业的人介绍动物“替抗”领域的杰出代表。
我会向潘总发出中国肠道大会的演讲邀请,请他介绍他和团队在替抗技术、噬菌体产品开发上的体会和最新进展。
【热心肠先生说】我是有一批女粉丝的,而且有铁粉,比如东北农业大学有一位女老师,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点赞或评论,一年到头从不间断,真是让我感动。
而另一位每每让我感动的铁粉是陈烨老师,每次我在公众号发出文章之后不久,就会收到她发来的暖暖点赞、鼓励和认可,然后我都会回复一句“谢谢火华老师”(额⊙∀⊙!为什么是“火华”,你懂的?)
当然,我也是陈老师的铁粉,在一次去广州出差的间歇,我去南方医院拜访她并聊了很长时间,充分感受到她的热情、优雅和专业,我们有对很多问题的共同看法,交谈甚欢,相见恨晚。
她在“肠·道”演讲中分享的关于幽门螺杆菌的7大问题,迄今为止视频已被播放超过10万次,公号文章被阅读超过6.7万次,超受欢迎,很多人受益于这个演讲并成为她的粉丝。
后来我们线上线下互动很多,比如,2018年5月11日晚上,我在忙完“肠·道”演讲后,约了她和王军、刘洋彧等教授一起在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见面聊天。
已经是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一员干将的她,很诚恳地说到了自己作为临床一线的专家,苦恼于工作任务重,还要应付各种重复、枯燥、无法让自己进步的学术交流,很难得到更多休息(包括让自己头脑能休息)和学习的时间。
她说自己要放下一些浮躁的思维和状态,去哈佛大学访问一段时间,好好静心下来,想想自己以后能持续在临床和科研上再干点什么。这是一位已有所成的临床大专家,在不惑之年给自己提出来的正能量自律要求,我当时感觉就很棒棒哒并给她点赞。
最近,她飞赴了哈佛,让自己远离一下国内工作的疲惫,放空一下大脑,理一理新思路,多认识一些哈佛和美国的潜在合作伙伴。
我很为她高兴,Follow your gut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而且,正是像她这样不喜欢学术交流简单重复、泛泛而谈、缺乏干货的朋友,激励我要认真准备好大会,要让学术交流充满干货,要让合作沟通真正深入和充分。
为此,陈老师期盼的,大家喜欢的,我们努力完全做到,大家不喜欢的,我们少做不做。
【热心肠先生说】我在十几年前,曾经开过一家广告策划公司,那时候跟很多设计师打交道,知道高水平设计师最烦的事之一,是在客户的“指导”和“执念”下把最初的设计成果改到面目全非。
而设计师眼里的好甲方则是尊重设计、用人不疑的客户。老赵就是这样的好甲方,在河北正定县的工业区,他专门从上海请来的建筑设计师的几乎所有构想,他都支持了。
过去15年,我走访过不同行业各种各样的工厂,如果要评出最喜欢的一个,应该就是老赵那个。
他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创意、尊重人才的企业家,也是一个善于捕捉机遇的人——在给君乐宝等乳企做酸奶发酵剂的时候,敏锐地看到了肠道产业的更多机会,组团队投重金在益生菌领域。
他也是一位善于学习的人,我在清华做一个小沙龙,他连夜赶来参加;我给生命学院的研究生讲肠道菌群的课,他带团队全程听下来;而这些年来关于科学研究和转化的最前沿,他和团队一直持续在跟踪学习,也很快建立了强大的专家顾问团队。
作为中国国产益生菌新兵,他和一然生物的团队已经取得了经营上的不错成绩,也还需要积累更多的基础和临床循证证据。他们有什么新进展?他们期盼着与谁合作?他如何看待中国肠道产业的未来?
【热心肠先生说】作为一个坚信“商业不是科学研究的敌人,忽悠才是”的人,我一直想力所能及地为中国的肠道产业(商业化)做点事。
我和团队一直也是在创业,所以我是一个自带商业利益冲突的科普者,有时候其实很难把握好“写科普的生意人,做生意的科普狗”这个定位。
往左,激进批评肠道研究的转化甚至是反对具有很大合理性、具备科学证据支撑、有坚守的商业,会没有人愿意跟我玩;往右,总是给讲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的忽悠产品、品牌和企业家摇旗呐喊,也会没人信任,没有朋友。
我很庆幸在进入肠道领域后不久,就在“热心肠菌群”里遇到了研究医学伦理学的马永慧老师。
在群里的一次热烈讨论中,我发现她的发言特别有条理,说的一些名词我见所未见,但含有这些词的观点很容易说服人,我第一次知道可以用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平衡科学和商业。
有阵子我看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真涨了不少本领,我开始收掉一些特别犀利、容易得罪人、会打击一大片的语气,用更理性的文字来表达观点。
越多理解伦理并将之用于实践,我就越发现像马老师这样的研究角色相当重要,于是在仅有的几次跨群交流里,我请了她作分享;在2017年6月的“肠·道”清华揭幕演讲上,我请她做嘉宾;在Protein & Cell 专刊里,我请她写了一篇重量级的伦理学论文…这不仅是在帮助她传播伦理学,也是帮助到了我自己掌握更多伦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而最近,我们正在讨论对整个中国肠道领域的研究和产业进行长期的伦理学跟踪、分析、评估和排名,包括以中国肠道大会和肠道产业博览会为研究样本,发布学术伦理、商业道德方便的研究报告和白皮书,帮助中国肠道领域健康发展。
Wow,想想都有意思,我很期待这个新想法能尽快落地,也欢迎你一起参与进来,有什么想法和意见,欢迎提给马老师和我。
【热心肠先生说】话说起来,舒骁是最早一批叫我“蓝导”的人。2000年,这个酷酷的、拽拽的北京男生考进了清华生物系生03班,只是高他两级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被时任正牌辅导员的徐彦辉(现为复旦大学结构生物学大牌教授)师兄选为他们的小辅导员。
其实他们那时候不知道我除了很热心肠(OMG,我发现自己热心肠的源头了!),只是个后来能拿学习进步奖学金的学渣……
舒骁在班上是很显眼的,特别是对农村出身刚到北京两年多点的我来说,他那酷酷的、拽拽的样子很是让我有点压力感。我虽然是他的“小导”,不过感觉他会欺负我,所以“不敢”也确实没有跟他打太多交道。
不过这个酷酷的、拽拽的北京男生其实是很热心很积极的,这从他在篮球场上为自己班级拼搏感觉得到,也能在他们几个好兄弟为班上一位叫徐方的同学搞毕业个人演唱会而奔波感觉到,还能从荷塘月色BBS上大家一起灌水的热情感觉到。
后来他去了美国留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去了麦肯锡,那些年我们没有直接联系。
大概三年多前,我突然发现这个酷酷的、拽拽的清华男生出现在校友会的活动上,我猜想他应该是回国做投资了(海归、高学历、有时间经常参加校友活动,一般就是来寻找创业项目的投资人!)。
他确实是被我猜中了,回来就在一个不小的基金里负责做生物医药方向的投资。他是热心肠菌群 #1群的群友,很早就关注肠道方向的投资机会。
有一天,他告诉我说“某蓝,我们控股了一家做益生菌药物的公司”,“某蓝”是我的BBS昵称。我问花了多少钱,他大概告诉了我一个数,我说这个项目(重庆泰平)你们一定会挣钱,就看运作好坏,挣多挣少了。
两周前,我又见到他,肯定又会聊起泰平的进展,他告诉了我好消息,销售和利润都在稳步增长,也在考虑布局更多肠道产品。
我再次断言,他这个投资项目肯定会挣钱,就看挣多挣少了,他酷酷地、拽拽地说“那是肯定的”,这自信很舒骁!
作为泰平药业的投资人和首席战略官,他是非常企盼能跟更多人好好谈谈合作的,所以见我拉KOL群,第一时间要我拉他进去。好吧,蓝小导我今天满足了他的愿望,希望他能在群里找到更多合作机会。
【热心肠先生说】崔神驾到!
话说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不知道崔玉涛医生的宝妈么?
崔老师是我神交已久的大V,我上微博很早,很快就听说了他的大名。老婆怀孕后,跟中国众多备孕的女生一样,她买了崔老师的育儿书,我还饶有兴趣地看了几遍。
两年多前,育学园的微信编辑加上我,希望能转发我写的一篇育儿主题的文章。那时候感觉好惊喜,总是我想着转大V文章,没想到崔老师的团队还看上了我的文章。
后来有一天,我在热心肠日报的后台看到一位育学园的老师留言,说那天我们推送的文章,在育学园的晨会上,崔老师特别提及要好好阅读和理解,我发现了崔老师和团队在关注和跟踪我们的内容。
再到后来,拜卡尤迪创始人李响女士的介绍,我和崔老师有了一次愉快而又深入的交流。
我提到了对公民科学的想法,我觉得在肠道特别是肠道菌群的研究中,参考数据库还是相对有限的,这时候除了应该要有国家或国际计划的支撑,像崔老师这样有动员能力的大V其实也可以做一些数据的积累。
他表示认同,也向我介绍了在育学园的体系里,已经有数千例的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并希望以此为基础作为幼儿肠道菌群建立和精准菌群干预的基础。
我为崔老师和团队的战略眼光感到振奋,当然也希望这个由有号召力的大V发起的数据库积累能走得更快更充分一点,我期待着有更多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的元素可以体现出来。
后面,如果我跟崔老师这样的大V一起发起更全面的关于健康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公民科学计划,请更多家长一起参与进来,掌握婴幼儿肠道菌群发生发展规律,并建立健康的婴幼儿肠道菌群数据库,你会参加吗?
5月,我们在北京等你来,期待你来交流公民科学。
【热心肠先生说】低聚糖是肠道产业里的重要产品品类,它在肠道菌群研究真正兴起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市场规模,在中国造就了N家上市公司。
几家上市公司的技术路线不尽相同,不过基本都是2B的商业模式,也都曾积极想在2C产品突破却几乎铩羽而归,对外都说自己重视科研不过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SCI论文。
在肠道研究更火热、肠道产业面临更大机遇的当下,“老”企业们大都在想着转型或已经转型,没有人会想要基于自己的资金、规模和市场优势去扛起中国肠道产业的领导大旗。
这时候就给一些年轻人和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创业机会——用高知团队、创新理念、扎实科研来支撑低聚糖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李尚就是这样的年轻人,2014年,时年31岁的他,放弃了知名家电公司的高管职位,带着平均年龄20多岁的年轻团队,杀入了“传统”的低聚木糖行业。
这位大学本科在国内学飞行器制造、硕士在法国学机械与产品设计的肠道创业者,经常出现在我组织的各种活动上,最经常跟我探讨的关键词是“创新”。
在肠道产业里创新,我认为首先是获得更多可靠的科学证据,一些是前人创造的知识的整理,一些应该是自己的积累。前者我和热心肠小伙伴们可以帮忙,后者要自己重视和下决心。
李尚是很重视并下了大决心的那一类人,在推动公司销售达到一定规模的同时,他和团队布局了一些临床研究,预计很快会获得第一批原创性成果。
长久以来,用原创性科研成果作为(科学)营销的坚强保障,这是一个只有国际大公司掌握的本领。因此,从益生元到益生菌再到各种植提物,话语权大多在老外们手上。
而现在,国产的科学营销,能在类似于李尚这样的创业者身上走得多深入?我对此真是非常期待。
5月,我们在北京等你来,好好聊聊科学营销!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