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李宁、任建林、陈卫、苏晓泉、马丽亚、王炜、马曦、肖亮、张晨虹、仝小林、孙嘉、田烨、卞兆祥、张雪松等14位专家!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19-02-01

640.jpeg


热爱肠道的大脑都在这里,你来吗?智库专家推荐或自荐请联系:

640-1.jpeg

640-2.jpeg


【热心肠先生说】治便秘,找李宁!


当然,这位有着爽朗个性、气场强大的一流消化专家其实涉猎广泛、医术高明。比如,他是我们一位得了胃癌的老师的救命恩人。


不过他在治疗便秘特别是难治性便秘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这几年通过微生态疗法更是有新的突破。


所以,治便秘,找李宁,专业标签就是这么明确。


话说,你有自己的明确专业标签没?


640-3.jpeg


【热心肠先生说】利用菌群移植可以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便秘等等“属于肠道”的疾病,不过肠道对人体其他器官的影响实在太大,于是把肠道微生态拯救了,可能一定程度拯救其他器官。


厦门大学中山医院的任建林老师和团队,就在用菌群移植治疗乙肝这个领域取得了突破,甚至有一部分病人的乙肝e抗原等肝炎指标转阴。


所以任老师在对热心肠智库的寄语中写的“整合微生态,复兴大健康”,并不仅仅是梦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640-4.jpeg


【热心肠先生说】在中国的益生菌领域,有“北张南陈”之说,北张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张和平教授,南陈是江南大学的陈卫教授。


作为中国益生菌研究和开发的领军人物,他们为这个领域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很难得的是,他们既有各自的特色工作,又有不少深度合作。


现如今,作为江南大学副校长的陈老师,正在布局投入更多、规模更大的研发体系,后面一定会带给我们不少惊喜。


当然,北张南陈都求贤若渴,如果你是相关专业人才,记得他们的益生菌平台都靠谱哈。


640-5.jpeg


【热心肠先生说】我们正在建设的热心肠智库,最近受到了海内外肠道专业人士的巨大关注,预计在春节前会有超过80位学术或产业专家加入。


很多专家在自己积极参与之外,还向我们推荐了在肠道研究或产业化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少壮派专家。


比如,中科院青岛能源所的徐健教授,就在接受我们邀请的时候,把团队里的苏晓泉老师特别推荐给我们。


热心肠智库会越来越棒,你看出来没?


640-6.jpeg


【热心肠先生说】2015年底,《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短双歧杆菌BBG-001无法有效预防NEC(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论文。


我把这篇文章编到了第5期日报,印象中已经是我微信好友和热心肠菌群 #2群群友的马老师,当时还跟我聊了一点相关话题。


不过,那时还是深圳宝安妇幼的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区主任,现在是儿童保健科主任的她,应该不知道初为人父的我,特别同情NICU里那些得了NEC的孩子,后面在日报特意编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640-7.jpeg


【热心肠先生说】在菌群研究中,有时候需要“直接看到”特定类型微生物的动态分布,这时候可以类似于真核细胞的荧光标记,用分子探针标记原核细胞。


王炜老师还在北大陈兴老师课题组的时候,就一直开展细菌荧光标记的工作。现在他转到上海交大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也在开发能在临床快速标记特定细菌的探针。


利用荧光探针“看到”细菌,王老师有技术,有经验,你要想做这方面研究,知道找谁请教和合作了吧?


640-8.jpeg


【热心肠先生说】在动物中,猪有着与人相似的消化道结构,同时它是人类最重要的肉食来源之一。


所以一方面很多关于人的肠道研究可以利用猪来做,另一方面搞清楚猪的肠道健康规律,对畜牧养殖意义重大。


中国农业大学的马曦教授就在猪的肠道研究中取得不少成绩,是我们日报的高收录作者。


单在2018年,马老师和团队在发表多篇高水平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之外,还写了关于肠道铁三角(下面图片里的三要素)、丁酸(重要的短链脂肪酸)的综述,都很给力!


640-9.jpeg


【热心肠先生说】2月4日,会是中国传统的大日子——除夕,对肖亮博士和团队来说,会双喜临门,因为他们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的新文章当天会上线。


这将会是华大团队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又一新贡献,具体是什么我就不剧透了。


热心肠日报原计划于2月4-11日休刊,不过肖博士和团队接受了热心肠小伙伴们的专访,我们会在2月4日发出,为大家带来除夕学术大餐哦。


640-10.jpeg


【热心肠先生说】在提升了几位中科院专家的照片颜值之后,我们似乎要开始提升上海专家的形象照颜值了。这次是原本颜值就很高的张晨虹老师,特意为我们智库去照了这张美美哒的照片。


不过颜值之外,可是实力!


作为赵立平老师团队的重要成员,张老师近几年参与了许多重要研究,包括在2018年3月,她作为通讯作者之一,在《科学》杂志发表团队十年磨一剑的重磅成果。


“明明可以靠颜值,非要靠才华”,这就是很多中国女学者的风范~


640-11.jpeg


【热心肠先生说】我第一次见到仝小林老师,是在一个完全不谈肠道菌群话题的场合。


当我有机会介绍自己在做什么之后,仝老师说之前和赵立平老师合作做了葛根芩连汤干预肠道菌群的研究,我恍然大悟自己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后来只要是跟做中医药与肠道菌群的人聊天,大家总是会说到仝老师在这个领域的贡献和地位。


话说我有好长一阵子没有见到仝老师了,再次见面的时候,预计在微信里神交成好友的我们会有很长时间的私聊~


640-12.jpeg


【热心肠先生说】菊粉或许是在2018年出现在我朋友圈里最多次数的益生元,关于它的研究,主要是欧洲人做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不过在中国的江南大学,孙嘉老师和团队做了不少很精致的研究。


比如在2017年,他们先后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分析针对小鼠的胰腺炎和糖尿病,到底是长链还是短链菊粉的效果好(想知道结果么?欢迎在日报搜索“菊粉”)。


后面,我们会持续关注孙老师的研究进展,想必很快又会有惊喜。


640-13.jpeg


【热心肠先生说】嗯,看到田烨老师的照片,我觉得前面我说过的一句话又会被人念及。


不过我还是认真介绍一下田老师在学术上的成就,她是目前全球研究线粒体应激反应及其与衰老的关系的顶尖专家。


2018年,她和团队在《细胞》杂志发表了神经细胞可通过特定信号通路,激活肠道细胞内的线粒体应激反应,这为肠脑轴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也是她的第三篇《细胞》论文,也宣告这位实力美女科学家正式杀入肠道科学的最前沿领域。


640-14.jpeg


【热心肠先生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短链(短链!)脂肪酸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不过香港浸会大学的卞兆祥教授和团队在2018年有意外收获,发现一些肠道细菌产生的长链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大鼠结肠肌肉收缩、增加排便频率。


所以,肠道里那些关于长和短、益与害、好与坏的结论,都是相对的。


当然,卞老师在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主力方向是消化道疾病与中医药,5月,大家在北京可以看到卞老师的精彩分享哦。


640-15.jpeg


【热心肠先生说】张雪松教授是Martin J. Blaser教授的得力助手,我刚刚跟他认识一个多月,不过他又负责又很热心肠,最近一直在帮助协调邀请Martin来参加中国肠道大会。


很遗憾的是,Martin今年因时间冲突不能前来,但很幸运的是,张老师5月可安排出时间,于是我们正式发出了邀请。


在国外很多知名实验室,有很多优秀的中国学者,我们组织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能让更多张老师这样的优秀学者被大家熟知,希望大家也多向我们推荐。


(分享结束)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