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龙+黄兴国等:土猪​肉为何更好吃,肠菌在发力?
热心肠小伙伴们 2023-09-06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印遇龙、黄兴国等在The Innovation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比较脂肪型宁乡猪和瘦肉型杜长大猪肌肉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差异,发现宁乡猪猪肉好吃与肠道菌群有关。总之,该研究为以微生物为切入点靶向调控猪肌肉脂肪酸沉积、改善猪肉品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值得关注。
猪肌肉脂肪酸组成和沉积与肌肉嫩度、肉色、多汁性、风味等肉品质指标密切相关。近年来,微生物组学和无菌动物技术的发展证实了肠道菌群在宿主脂肪酸沉积中的作用,但是肠道菌群与猪脂肪酸的关联性及其靶向调控肉品质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湖南农业大学印遇龙、黄兴国等在The Innovation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比较脂肪型宁乡猪和瘦肉型杜长大猪肌肉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差异,发现宁乡猪猪肉好吃与肠道菌群有关。总之,该研究为以微生物为切入点靶向调控猪肌肉脂肪酸沉积、改善猪肉品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值得关注。
专家简介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印遇龙,湖南桃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级研究员,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招收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于1985-1987,1994-1999分别在德国国家农科院动物营养所,英国女皇大学,加拿大Guelph大学学习和工作,获英国女皇大学营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农业部动物营养实验室群名誉副理事长,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理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业战略联盟理事长,WFCMS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名誉理事长和WFCMS芳香产业分会名誉理事长, 世界生产率科联中国分会副主席,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猪业分会理事长,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常委,Animal Nutrition 杂志主编。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中科院创新文化先进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长期从事畜禽健康养殖与环境控制研究,先后主持完成院、省、国家、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0多项。在畜禽绿色养殖技术、非常规饲料原料高效利用以及养殖过程废弃物减控等方面成果卓著,带领团队发表SCI收录论文300多篇,论文他引9000多次, H指数高达54,且自2011年以来,一直是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者,2014年度获中国引文桂冠奖(是中国农业领域唯一获奖者);主编中英文专著13 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一项,2017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和中国科学人2017年年度人物,2014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World Nutrition Forum大会上获World Animal Nutrition奖,2018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第14届国际猪消化生理学大会上获Asia-Pacific Nutrition Award (APNA)奖。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印遇龙+尹杰+熊霞:断奶仔猪肠道真菌群有何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熊霞、湖南农业大学尹杰及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断奶腹泻仔猪粪便中真菌Candida Tropicalis丰度显著降低,代谢物磷酸胆碱含量显著升高,断奶应激会导致形成的氧自由基通过激活dectin-1基因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诱捕网生成,进而杀死Candida Tropicalis,值得关注。
2023-09-21
谢黎炜+印遇龙+万丹:丁酸-Mct1是肠道菌群调控骨骼肌干细胞稳态的关键通路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谢黎炜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万丹团队,近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研究,通过细胞和动物模型、人群队列数据以及多组学数据联合分析,首次报道了肠道菌群可通过丁酸信号通路调控骨骼肌卫星细胞稳态及肌肉功能。该研究发现可为骨骼肌衰老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和预警方案。
2023-08-19
印遇龙+万丹+谢黎炜等:利用菌群如何对抗肌萎缩相关疾病?(综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万丹、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谢黎炜及团队在The Innovation发表最新综述,通过汇总分析最新研究发现,阐明肠道菌群在肌萎缩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出通过药物、饮食、粪菌移植、探针电刺激、益生菌补充等手段可重构肠道菌群,促进菌群代谢物分泌,从而改善神经与肌肉功能,值得关注。
2023-08-16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