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钜圣+张兵Cell子刊:中国万人研究揭示肠道真菌群与心血管代谢健康的关系
西湖大学郑钜圣、中国疾控中心张兵与团队发表研究,分析了12,641名中国成年人肠道真菌组的组成和动态变化,揭示了肠道真菌组与心血管代谢健康之间的关联。
2024-10-05
陈裕明+郑钜圣+唐新意:老年人肠道菌群对血清代谢物和心血管代谢健康有何影响?
中山大学陈裕明、西湖大学郑钜圣、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唐新意与团队发表研究,利用多组学解析了836至1021名成年人长达9.7年的数据,探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GMM)与老年人心血管代谢健康间的复杂联系。
2024-06-29
郑钜圣+潘雄飞+潘安等:肠道真菌组和健康妊娠的关联图谱及潜在机制是何?
西湖大学郑钜圣、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潘雄飞、华中科技大学潘安作为共同通讯在Gut发表研究,基于大规模孕妇队列,全面描绘了肠道真菌组和健康妊娠的关联图谱,并揭示了肠道真菌与妊娠健康间的潜在机制。
2024-05-15
曾芳芳/陈裕明/郑钜圣: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关系
暨南大学曾芳芳、中山大学陈裕明、西湖大学郑钜圣与团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析了广州中老年社区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关系,揭示了肠道菌群组成变化与NAFLD发展的生物学相关性。
2024-03-15
郑钜圣+周宏伟等:早期饥荒或可影响成年后肠菌组成,增加糖尿病风险
近日,西湖大学郑钜圣、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兵、中山大学陈裕明及团队在BMC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解析了来自三个独立队列涵盖中国16个主要省份/直辖市人群的万人肠道微生物组大数据,揭示了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成年期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并发现饥荒暴露相关肠菌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存在密切的关联,值得关注。
2023-11-14
郑钜圣+蔡威+付元庆:早产儿具有保守而独特的肠道菌群
西湖大学的郑钜圣、付元庆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蔡威与团队,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文章,收集了51名早产婴儿和51名足月婴儿(从出生到5岁)以及53名母亲的时间序列粪便样本(n=717来自儿童,116来自母亲),分析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早产儿在3个月以前有一个保守而独特的共生微生物群,可能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3-08-19
郑钜圣Nature:团结合作绘制中国人微生物组(观点)
近日,Nature发表了西湖大学郑钜圣的观点文章,阐述了在中国进行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中国现有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对“中国微生物组计划”的开展提出了有益的可行建议。
2023-06-18
郑钜圣团队:营养-菌群流行病学助力营养、菌群和健康研究,推动精准营养(综述)
饮食和营养对人类微生物组有很大影响,并与微生物组,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组相互作用,调节各宿主疾病和健康。微生物组的研究也将营养领域引向了一个更为综合的方向,成为精准营养这一新兴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湖大学郑钜圣团队在Protein & Cell 2023肠道大会微生物组专刊中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营养-菌群流行病学领域的最新成果,讨论了饮食、营养、微生物组及其代谢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随后回顾了基于微生物组的精准营养研究的进展,并介绍了营养-菌群流行病领域目前的局限性、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2023-05-19
陈裕明+郑钜圣Nature子刊:从代谢组推断肠菌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关联时,需谨慎
近日,中山大学陈裕明、西湖大学郑钜圣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基于1007名中老年人队列中的粪便宏基因组(149种物种和214条途径)和配对的粪便和血液靶向代谢组学数据(132种代谢物)关联分析,发现从血液或粪便代谢组数据推断微生物组与心脏代谢性疾病相关性时应谨慎,存在较多的不一致。
2023-02-09
郑钜圣等:多组学揭示肠道菌群与认知障碍及大脑结构间的关联
近日,瑞金医院陈生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兵、中山大学陈裕明、西湖大学郑钜圣及团队在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发表最新文章,借助多组学技术通过1个发现队列和2个验证队列探究肠道菌群和认知障碍间的关联,发现Odoribacter、丁酸弧菌属和拟杆菌属和认知障碍负相关,其中Odoribacter与大脑海马体积正相关。此外,还鉴定出几种和认知障碍有关的血液代谢物和炎症标记物。总之,本研究提供了支持肠道菌群与认知障碍和大脑结构改变密切相关的重要证据,也为未来靶向干预认知障碍提供了新思路。
2022-11-23
郑钜圣+陈裕明:揭示膳食多样性与肠道微生物环境的关联性
西湖大学的郑钜圣和中山大学的陈裕明合作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文章,发现高膳食多样性与肠道微生物环境有关,并提示相关关键微生物和代谢物或可用于预防代谢性疾病。
2022-09-22
陈裕明+郑钜圣:雌马酚通过肠道菌群和酰基肉碱代谢物缓解肥胖
雌马酚是大豆苷元的代谢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雌激素受体亲和力和较长的半衰期,但其对肥胖的有益作用仍然未知。近期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钜圣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裕明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雌马酚和成人肥胖之间的有益联系依赖于肠道菌群和酰基肉碱代谢物,为解释饮食和肥胖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2022-09-21
郑钜圣+陈裕明+林旭:CD36基因多态性影响n-3 PUFA、肠道菌群及血脂的相互作用
近期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钜圣、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裕明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所林旭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CD36 rs1527483-GG携带者中,机体较高的n-3 PUFA水平与血脂及肠道微生物特征改善有关。这些发现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组在连接CD36基因多态性、n-3 PUFAs和血脂方面的潜在作用,为解释基因-饮食相互作用在心脏代谢健康中的重要性提供了证据。
2022-07-08
王惠君+郑钜圣:长期和短期植物性饮食模式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王惠君团队和西湖大学郑钜圣团队合作,在BMC Medicine发表论文,在一个大型前瞻性队列中,研究了长期和短期的植物性饮食模式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并评估所发现的菌群特征与心血管代谢标志物的前瞻性关系。
2022-06-17
郑钜圣+陈裕明+周宏伟:失眠促心血管疾病,菌群-胆汁酸轴可能起介导作用
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发表了西湖大学郑钜圣、中山大学陈裕明和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与团队的研究,通过分析广州居民营养与健康队列(GNHS)和广东微生物组计划队列(GGMP)的纵向和横断面数据,首次发现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可能介导了慢性失眠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正向关联,以及习惯性喝茶在其中的潜在调节作用,为减少失眠对心血管代谢的不良影响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
2022-06-02
陈裕明+郑钜圣:肥胖、肠道菌群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时间关系
中山大学陈裕明和西湖大学郑钜圣与团队,近期在BMC Medicine发表研究,在一项纵向人类队列研究中揭示了肥胖和肠道菌群之间的时间关系,并鉴定出一种肠菌可能介导了肥胖与胰岛素抵抗间的关联,或能作为减轻肥胖对胰岛素抵抗的不良影响的潜在干预靶点。
2022-06-02
郑钜圣+张兵:肠道菌群或能预测未来的糖尿病风险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T2D)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尚不清楚肠道菌群能否用于预测未来新发T2D的风险。近期,西湖大学郑钜圣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张兵团队合作,在Diabetologia发表研究,分析了我国多个地区近2800名成年人的肠道菌群和随访数据,鉴定出能前瞻性预测新发T2D风险的肠道菌群特征,并揭示了这些菌群特征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关联。这些发现强调了肠道菌群作为T2D标志物和早期预防靶点的潜力。
2022-04-08
郑钜圣+鞠峰+陈裕明:肠道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影响糖尿病进展
西湖大学郑钜圣、鞠峰和中山大学陈裕明作为共同通讯作者,近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研究,对广州营养与健康队列中的1210名中老年人进行了多组学分析,描绘了肠道抗生素抗性组的组成和特征,并揭示了其与糖尿病进展、人体代谢和粪便代谢物间的密切关联,为理解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糖尿病提供了新视角。
2022-02-23
郑钜圣+陈裕明等:千余人数据揭示肠道真菌组特征,及其对代谢健康的潜在影响
Gut最新发表了来自西湖大学郑钜圣团队和中山大学陈裕明团队的研究,分析了广州营养与健康研究(GNHS)中的1244名中老年人的肠道真菌组的组成、稳定性和决定因素,并进一步探索了肠道真菌与肠道细菌和粪便代谢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双向中介分析揭示出肠道真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细菌功能和代谢物来影响人体代谢健康。这些发现为靶向肠道真菌组干预代谢疾病带来了新启示。
2022-01-13
郑钜圣团队:血液维生素C浓度或与癌症风险无关
西湖大学的郑钜圣团队在BMC Medicine发表文章,纳入52018名欧洲人的一项大型维生素C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进行荟萃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生理水平的循环维生素C对欧洲人群中5种最常见癌症的风险并没有较大的影响,提示膳食维生素C与癌症风险的关联可能是与相关食物中的其他成分有关,补充维生素C或对这5种癌症无预防作用。
2021-08-16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