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烜
北京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兼临床免疫中心主任
张烜教授是中国知名风湿病和临床免疫专家,对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经验,近30年坚持风湿病一线诊疗工作,成功救治逾十万来自全国疑难危重风湿病患者,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33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入选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分属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四大学科领域
2023-03-29
张烜+王军等: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肠道病毒组紊乱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肠道病毒组仍不清楚。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张烜、微生物所王军及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最新研究,发现SLE患者肠道病毒多样性和分类显著改变,SLE中受到干扰的肠道病毒组可以驱动IFN-I反应,从而为SLE发病机制提供新见解,值得关注。
2023-01-31
张烜+王军: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菌群特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烜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军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了来自78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和78名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的粪便样本,并与来自49名系统性红斑狼疮(另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了比较。揭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具有临床重要性的菌群特征和途径,有助于阐明肠道菌群紊乱在该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机制研究提供方向。
2022-12-10
张烜+刘志华:高纤维饮食+特定肠菌,可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烜团队与清华大学刘志华团队合作,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在模型小鼠中揭示了源自RA患者肠道的一个P. copri菌株如何与高纤维饮食协同作用加剧类风湿性关节炎。总之,该研究强调了在评估饮食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时,一定要考虑肠道菌群失调的具体情况,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2022-11-03
张烜+王军:未经治疗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
① 纳入78名pSS患者、78名匹配的健康对照、49名SLE患者,对粪便菌群进行对比分析;② pSS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均匀度较低,群落分布与健康对照显著不同,唾液乳杆菌是pSS中最具鉴别性的富集菌,特别是在间质性肺病患者中;③ pSS患者的肠道菌群功能改变,毒力基因和具有模仿pSS自身抗原表位潜力的微生物肽富集;④ pSS与SLE的肠道菌群特征有许多相同的变化,但与健康对照相比,扭链瘤胃球菌在pSS中减少,在SLE中增加。
2023-04-28
张烜+王军等: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肠道病毒组紊乱
① 纳入76名未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和75名健康对照,采集粪便富集病毒样颗粒(VLP)并测序;② SLE患者肠道中噬菌体比例显著升高,改变的病毒类群与临床参数相关,且肠道病毒组和细菌组密切相关;③ 基于识别的噬菌体和细菌标记物构建了随机森林模型,可较好的区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④ 未经治疗的SLE患者的VLP促进了上皮细胞系和人类免疫细胞中干扰素-α的产生,而治疗后的SLE患者VLP中的干扰素刺激能力被减弱。
2023-01-18
张烜+王军: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菌群特征
① 与健康人群相比,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显著降低,群落组成改变,其中唾液乳杆菌是最具辨别力的菌种,平均丰度最高,与炎症指标呈正相关;② pSS患者体内31条微生物途径改变,其中L-苯丙氨酸生物合成显著上升;③ pSS患者菌群携带更多毒力基因,均与细菌入侵有关;④ 可模拟pSS相关抗原表位的潜在微生物肽在pSS肠道中富集;⑤ pS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肠道菌群的群落特征相似,但前者肠道菌群破坏程度可能更高。
2022-11-28
张烜+刘志华:高纤维饮食+特定肠菌,可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
① 从RA患者粪便中分离出一株普雷沃菌P. copri RA,其定植可加重CIA模型小鼠的关节炎;② P. copri RA有独特的多糖降解酶特征,定植该菌的CIA小鼠吃高纤维饮食会进一步加剧关节炎,伴随肠道菌群组成改变(Akk菌科过度生长、拟杆菌科减少)和肠道炎症;③ P. copri RA定植+高纤维饮食使复杂纤维消化后产生过多有机酸,其中有促炎作用的富马酸和琥珀酸等的水平显著升高;④ 琥珀酸可促进巨噬细胞的促炎反应,补充琥珀酸会加剧CIA小鼠关节炎。
2022-11-02
王军+宋默识:肠系膜淋巴系统或是肠-肝轴的第二通路
① 在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的小鼠中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血清和肠系膜淋巴系统中有不同的代谢物,且肠系膜与肝脏有更多重叠的随饮食而变的代谢物;② 血清和肠系膜淋巴系统中的代谢物与肠道菌群的关联存在差异;③ 细胞实验发现,高脂饮食下,肠系膜联系统中大部分减少的代谢物(如左旋肉碱)有调节肝脏代谢、减轻代谢紊乱的作用;④ 同位素示踪表明,左旋肉碱可由肠系膜淋巴系统独立转运;⑤ 肠系膜淋巴系统可能是肠-肝轴的第二通路。
2022-04-11
王军+周宏伟+解立新:建立靶向RNA的病原检测新方法mtNGS和mtTGS
① 与mNGS(二代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相比,mtNGS提高了微生物读长的比例,促进了细菌病原的鉴定,并能对真菌、病毒和抗生素抗性基因进行检测;② 基于纳米孔ONT的mtTGS其长读长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病原微生物的鉴定,也加快了诊断的时间;③ 利用ONT的直接RNA测序和靶向测序的结果表明其具有重要的病原检测潜力,但仍需进一步发展;④ 该研究表明靶向RNA的临床样本病原检测有更高的潜力,特别是当与ONT的发展和技术更新相结合时。
2021-10-23
张烜+王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
① 对比117名未治疗SLE患者、52名治疗后SLE患者及115名对照的粪便菌群;② SLE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脆弱拟杆菌等特定菌种在SLE患者中富集,在接受治疗后减少;③ SLE患者肠道菌群中的LPS生物合成通路富集,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通路减少;④ SLE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与SLE患者相似;⑤ SLE患者中富集的菌种部分来自于口腔菌群,并与口腔炎症密切相关;⑥ 来自SLE患者中富集的菌种的多肽可通过分子模拟自身抗原以触发自身免疫应答。
2020-10-30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4
2023
CAProgress in immunotherapy
Sci China Life Sci, 10.1007/s11427-023-2322-3
北京医院副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兼临床免疫中心主任
张烜教授是中国知名风湿病和临床免疫专家,对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经验,近30年坚持风湿病一线诊疗工作,成功救治逾十万来自全国疑难危重风湿病患者,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作为风湿病学界唯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荣誉。通过牵头实施国家标准化风湿病诊疗中心工程,率领团队对风湿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表论文30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Med、Nat Immunol等和风湿顶刊ARD(影响因子28)等JCR一区期刊发表103篇。总引用14000余次,9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十大医学进展。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项科技奖励。2023年获第23届吴杨奖。先后25次应邀为国际主流期刊撰写风湿病诊治研究综述和述评,42次应邀国际大会报告,显著引领和提升国内外学界对风湿病认识和诊治水平。
培养博/硕士和博士后78名,作为中心主任领导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免疫中心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21年3月~至今:北京医院,副院长
2005年7月~2021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2001年1月~2003年7月: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博士后
2000年7月~2005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破格)
1997年5月~2000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主治医师
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间质性肺炎等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经验,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10、11届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会长
协和校友会副会长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 副会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风湿免疫分会主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指导专家组成员
国际免疫联盟(IUIS)临床免疫委员会委员
Clin Immunol、CRAI、JA等4种一区学术期刊副主编/客座主编
高校临床医学教材《免疫系统与疾病》共同主编
全国8年制高等医学教材《医学免疫学》副主编
欧美第7版教科书《Rose Mackay Textbook of The Autoimmune Disease》血液免疫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