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获得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杰出青年奖、第19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20余项;在Microbiome、Food Chemistr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2篇,EI收录14篇,高被引论文2篇;国际会议英文宣读论文 5 篇;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8项。
国内团队:大麦叶通过菌群产物缓解结肠炎
① 大麦叶(BL)可改善结肠炎模型小鼠的结肠炎症和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变形杆菌/肠杆菌丰度增加);② 同时,代谢谱分析表明,在BL诱导的代谢重编程中,糖酵解通路富集;③ BL促进肠道菌群(如乳杆菌)衍生物肌苷的富集,肌苷可通过PPARγ通路作用于结肠上皮细胞,进而对结肠起到保护作用;④ 外源性肌苷补充可通过PPARγ通路产生与BL类似的保护作用,而抑制PPARγ信号可消除BL的保护作用。
2021-04-05
浙江大学:调控肠道菌群,治疗高尿酸血症(综述)
① 高尿酸血症(HUA)是尿酸(UA)代谢异常引起的代谢异常,肠道菌群可促进嘌呤和UA的分解代谢,并减少嘌呤和UA在肠道中的吸收;②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可促进UA排泄,肠道转运蛋白可介导UA排泄;③ 肠道菌群失衡增加肠道通透性,增加循环中脂多糖的水平,引起慢性炎症促进HUA;④ 通过使用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或益生元(多酚、肽和植物化学物质)改善肠道菌群组成或靶向有益细菌的特征代谢产物,可能是预防或治疗HUA的有效方法。
2021-01-22
中国农大胡小松、陈芳等:白藜芦醇调节菌群,改善小鼠食源性肥胖
① 白藜芦醇可预防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肥胖;② 白藜芦醇可显著调节HFD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增加Blautia菌属的丰度,并减少脱硫弧菌属及毛螺菌科NK4A136的丰度,减少宿主代谢疾病相关通路,并增加小分子代谢产物生成相关通路;③ 将喂食正常饮食或白藜芦醇的小鼠的粪菌移植给HFD小鼠,可显著改善后者的肥胖及相关代谢指标;④ 白藜芦醇的2种肠道代谢产物——4-羟苯基乙酸(4-HPA)和3-羟苯基丙酸(3-HPP)可在体外改善脂代谢。
2020-04-16
中国农业大学:丝瓜影响肠道菌群助减肥
① 在饮食诱导肥胖(DIO)小鼠中,丝瓜可降低较高的循环支链氨基酸(BCAA)水平,并上调BCAA分解代谢酶(BCATm和BCKDK)的组织特异性表达;② 喂食丝瓜选择性地降低了一些与小鼠BCAA、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呈显著正相关的细菌的相对丰度;③ 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丝瓜抑制细菌BCAA的生物合成,减少BCAA的补充;④ 丝瓜对抗生素处理的DIO小鼠的循环BCAA分解代谢无影响,表明丝瓜是通过肠道菌改善BCAA功能障碍,从而减轻肥胖。
2020-03-18
中国农业大学:丝瓜或能改善肠道菌群和代谢
① 补充丝瓜(LC)可以改善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和相关菌群的丰度;② LC可以恢复HFD引起的小肠长度缩短,修复肠道屏障;③ LC可以减轻HFD引起的超重、高脂血症和相关的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④ LC通过抑制肝脏的脂质运输与合成的信号通路改善HFD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⑤ 抗生素处理消除了LC的上述抗肥胖效果,肠道菌群(特别是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决定了LC的抗肥胖作用。
2019-06-18
中农大陈芳:生姜或可帮助小鼠减肥
① 小鼠分为正常饮食、高脂饮食、正常饮食+生姜、高脂饮食+生姜4组,持续干预16周;② 相比于高脂饮食组小鼠,高脂饮食+生姜组小鼠的体重、脂肪肝、低度炎症及胰岛素抵抗均有显著改善;③ 补充生姜可调节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增加拟杆菌属及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同时增加粪便短链脂肪酸的浓度;④ 分别将高脂饮食组及高脂饮食+生姜组小鼠的粪菌移植给无菌小鼠,可获得与上述相似的表型差异。
2019-03-11
中国农大陈芳:白藜芦醇改善小鼠肠道菌群并抑制肥胖
①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多酚,目前普遍认为其具有抗肥胖作用,但较低的生物利用度另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② 分别用常规饮食和白藜芦醇饲喂小鼠16周,与常规饮食喂养的小鼠相比,白藜芦醇组小鼠的菌群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③ 将白藜芦醇组小鼠的粪菌移植给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后,改善后者的肥胖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④ 白藜芦醇诱导的肠道菌群能够调节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脂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2019-02-04
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获得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杰出青年奖、第19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20余项;在Microbiome、Food Chemistr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2篇,EI收录14篇,高被引论文2篇;国际会议英文宣读论文 5 篇;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8项。
2000年9月~2003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获博士学位
1995年9月~1998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1年9月~1995年6月:北京农业大学,蔬菜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3年7月~至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师
2007年10月~2008年6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016年8月~2017年3月:美国克莱姆森大学,访问学者
食品安全与营养
果蔬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委会蔬菜分委会秘书长  
eFood、Food Frontiers、Future Foods 主编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Part A 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trition and Food Sciences 杂志编委
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
中国食品学会技术进步奖1项
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北京市、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荣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杰出青年奖
第19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B类)支持计划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研领军人才和2019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6年当选为中国科协九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