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艳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研究员
庞艳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研究员,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PI,博士生导师,国自然“优青”获得者。
庞艳莉/姜长涛/王广等Cell子刊:限时进食改善脂肪肝病,关键肠菌及代谢物被锁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庞艳莉、付卫和张志鹏、北京大学姜长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广及团队发表研究,表明限时进食(TRF)可以通过调节肠-肝轴来改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炎(MASLD/MASH),并揭示了其中发挥重要介导作用的肠菌及其代谢物。
07-30
庞艳莉/乔杰/姜长涛/李蓉Nature子刊:肠道菌群代谢物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庞艳莉、乔杰院士、李蓉和北京大学姜长涛与团队发表重要研究,揭示了普通拟杆菌通过一种独立于胆汁酸代谢改变的替代机制,在雌性小鼠中诱导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样表型。
05-24
庞艳莉+姜长涛+张抒扬+杭婧Cell子刊:肠道真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庞艳莉和杭婧、北京大学姜长涛和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与团队发表重要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指出肠道HIF-2α-神经酰胺通路是治疗该病的潜在靶点。
05-17
姜长涛/乔杰/庞艳莉/郑明华/贾彦兴Cell:肠菌新型次级胆汁酸或可改善脂肪性肝炎
北京大学姜长涛、乔杰院士和庞艳莉、温州医科大学郑明华和北京大学贾彦兴与团队发表重要研究,发现了肠道菌群对胆汁酸的全新修饰类型,揭示了其中的关键肠菌及生物合成途径,解析了这类菌源胆汁酸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作用和生物学机制。
04-23
姜长涛团队Cell子刊:宿主肠HIF-2α与肠道菌群互作调节肥胖的新机制
① 肠HIF-2α通过上调Ldha表达来提高肠道内乳酸水平,乳酸通过增强多糖利用促进普通拟杆菌生长;② 特异性敲除肠HIF-2α导致小鼠肠道内乳酸降低,使普通拟杆菌减少,伴随扭链瘤胃球菌增多,引起胆汁酸牛磺胆酸(TCA)和脱氧胆酸(DCA)升高;③ TCA和DCA通过激活脂肪细胞的胆汁酸受体TGR5来上调UCP1和CKMT2表达,从而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生热,改善小鼠肥胖;④ 给小鼠补充TCA或DCA以及灌胃扭链瘤胃球菌可复现这些有益作用,而定植普通拟杆菌会抑制脂肪生热、加重肥胖。
2021-07-29
乔杰+庞艳莉: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代谢和生殖内分泌?(综述)
① 肠道菌群通过与雌/雄激素、胰岛素等激素互作影响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菌群失衡与多种疾病相关(如妊娠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甚至癌症);② 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LPS、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通过调节肠道完整性和影响外周组织功能和代谢,在器官间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影响肥胖和胰岛素抵抗;③ 肠道菌群产物可通过血液运输,影响女性生殖道、卵巢功能、胚胎发育和母胎健康。
2021-03-15
姜长涛团队: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代谢疾病治疗的新趋势(综述)
① 肠道菌群紊乱存在于很多代谢性疾病中,如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多囊卵巢综合症;② 宿主基因、免疫及饮食都塑造着肠道菌群,同时,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与免疫应答也影响着宿主的健康;③ 二甲双胍可通过降低脆弱拟杆菌丰度,增加甘氨熊脱氧胆酸水平,并抑制FX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糖原合成,缓解高血糖症;④ 因此,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可成为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有效疗法。
2020-12-21
乔杰+姜长涛+庞艳莉: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
①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肠道菌群中普通拟杆菌(BV)增多,与甘氨脱氧胆酸(GDCA)和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水平降低相关;② 移植PCOS患者粪菌或定植BV,促进受体小鼠卵巢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胆汁酸代谢改变、白介素(IL)-22分泌减少和不孕;③ GDCA和TUDCA通过增加GATA3表达诱导肠道3型天然淋巴细胞分泌IL-22;④ IL-22可能促进脂肪褐化、抑制卵巢颗粒细胞炎症,从而改善PCOS胰岛素抵抗和卵巢功能障碍;⑤ PCOS患者中IL-22水平降低。
2019-07-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研究员
庞艳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研究员,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PI,博士生导师,国自然“优青”获得者。
从事生殖系统疾病的代谢免疫发病机制研究工作,聚焦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相关的肠道免疫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发掘菌源生殖内分泌干预新靶点及干预途径。在Nat Med, Cancer Discov, J Endocrino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微生态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学分会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面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专项课题等基金10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2004年8月~2009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博士
1999年9月~2004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学士
2022年2月~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研究员
2017年8月~2022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副研究员
2014年8月~2017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助理研究员
2011年12月~2014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生理学系,博士后
2009年8月~2011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肿瘤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