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莽
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
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广东省珠江学者、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
施莽+李兆融等Cell:人工智能揭开RNA病毒世界的神秘面纱
中山大学施莽、阿里云李兆融与团队发表研究,建立深度学习算法LucaProt,通过数据挖掘,极大地扩展了对全球RNA病毒多样性的认知。
10-12
施莽/李俊桦等Nature子刊:全国范围内蚊虫病毒组有何特征?
中山大学施莽和吴未辰、华大研究院李俊桦和王达希、复旦大学李博及团队发表研究,探究多种蚊虫在不同生境下病毒的多样性、传播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地理谱系特征。
03-28
施莽+陈良君+李一荣:COVID-19患者上呼吸道微生物组与临床结果密切相关
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陈良君和李一荣为共同通讯在Journal of Infection发表最新研究,共纳入65例COVID-19患者、28例COVID-19康复者和59例健康人,探究COVID-19患者上呼吸道微生物组与临床结果间关联。
02-23
粟硕+施莽等Cell突破:野味动物的病毒组特征,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密切关系
野味动物是指被交易和食用的野生或半野生动物。新冠疫情的大流行让人们重新重视起野味动物在新发传染病中的作用。Cell最新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粟硕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等的合作研究,对我国的18种野味哺乳动物进行了大规模的病毒组分析,鉴定出102种感染哺乳动物的病毒,包括21种“高危”病毒。这些发现凸显了交易/食用/密切接触野味动物的风险,强调了野味动物在传染病中的潜在驱动作用。
2022-02-19
施莽+安同庆等:用“全感染组”方法解析猪传染病的病因
① 使用宏转录组学测序对136例临床发病猪和12例非疾病对照猪的样品进行病原微生物探查;② 共检测到34种RNA病毒、9种DNA病毒、7种细菌和3种真菌,其中包括肺孢子虫属的两个新种;③ 大多数病原体只在患病动物中出现(在患病动物中数量更高),但其他病原体在健康对照组中也存在,表明存在机会感染;④ 多数病例存在混合感染,一些病例的发生和病原体丰度高度相关;⑤ 在相关病原体的背景下,多病原体模型比单病原体模型与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更好。
2022-05-10
粟硕+施莽等Cell突破:野味动物的病毒组特征,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密切关系
① 用高通量宏转录组学方法,分析中国20省份的1941只野味动物(5个目、18个种)的病毒组;② 鉴定出102种能感染哺乳动物的病毒(覆盖13个病毒科),65种是新病毒;③ 21种病毒是对人和家畜有潜在高风险的病毒,果子狸携带“高危”病毒数量最多;④ 一些病毒可在野生动物和野味动物间跨物种传播,如果子狸中能检测到蝙蝠冠状病毒HKU8;⑤ 还检测到多种感染人类的病毒,受感染的动物有些有症状、有些无症状,需警惕人和野味动物间的双向病毒传播。
2022-02-15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
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广东省珠江学者、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
施莽教授专注于病原基因组学、新病原发现以及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并致力于将最前沿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机器学习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应用于病原体研究。在组学病原学和信息病原学等前沿学科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包括:1、建立了独有的样品处理体系与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病毒筛查新体系,开发了针对病原体发现的高效快速的生物信息分析流程;2、发现了超过3000种的新病毒,重新定义了RNA病毒圈,改变了人们对RNA病毒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认知;3、建立覆盖多种类型病原体的“一样全检”的检测技术,涵盖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宿主在内的完整全感染组信息;4、阐释了病毒、宿主以及其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创了以组学为基础的系统病原学的先例。 
作为项目负责人,施莽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等项目,累计经费达1000万人民币以上。他的学术成果发表在多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包括两篇发表在Nature上的长文、Cell、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 Microbiome、PNAS等共计130篇SCI论文,总引用率 > 15000次。
2019年~至今: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
2018年~2019年:悉尼大学,讲师
2017年~2019年:上海临床公共卫生中心,兼职教授
2015年~2017年:悉尼大学,博士后、副讲师
2012年~2015年:悉尼大学,病毒学,博士
2009年~2011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访问学者
2009年~2011年:香港大学,病毒学,硕士
2005年~2008年:香港大学,生物学,学士
病原基因组学;全感染组学;新病原发现;单细胞病原组学;病原体的进化和生态;传染病的精准医疗和信息医疗。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 (2020)
珠江学者青年项目 (2019)
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