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热心肠日报》第1期发布于“热心肠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正式开启了日日不息、第一时间以信息产品形式传播全球肠道科学研究前沿进展的旅程。如今,她已成为“中国肠道人的必读文献”,2024年9月7日迎来第3000期!
值此之际,我们特别邀请日报的超级粉丝、忠实读者、创作者,与您分享“我与《热心肠日报》的故事”。
2024年9月7日,《热心肠日报》即将发布第3000期。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以文字内容为主要特色的产品能坚持做3000期,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作为该产品的发起者与开发负责人,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回顾近9年的历程,深悟“创新”“坚持”的可贵。
01|关于创新
《热心肠日报》问世伊始就是一个创新的产品,以中文短科普的内容形式独具特色。还记得最初是因为蓝灿辉先生在公众号上发了几篇介绍肠道菌群最新研究进展的科普文章,反响极佳,创出10w+的用户阅读。而后在一次外出的路上,他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提炼这些文章的创新点打造一款互联网产品,用短科普方式传播科研文献。说干就干,很快我们就启动了第一个版本的开发,正是在2015年11月24日我们写下了产品的第一行代码。
第一个版本的目标是做一个可分享短科普内容的众包平台,参考微博的做法,人人可以发布内容,还起了名字叫“Microbe Club”,是当时我们在做的一个社群运营的群名。遗憾的是,第一个版本上线后并没有取得理想的运营效果,内容发布主要还是我们,外部用户的参与度较低。我们开始反思求变,是不是可以参考传统媒体的做法,改版为日刊、周刊、月刊的形式输出,并将产品改名为“MC日报”,即Microbe Club的缩写。改版后,我们坚持每天发布一次并在社群传播,因为名字好记且形式新颖,很快就收获了第一批忠实用户。
现在想来,我们这个产品的第二个创新正是使用了日报的形式。后来我们再次更名为跟主品牌一致的《热心肠日报》,并将内容同步到“热心肠研究院”微信公众号进行日更。
第三个创新点,我觉得是开发了在线编辑部系统。其实在改版成日报形式后,我们既要确保日更,又必须准点发布。这无疑需要良好的团队配合与流程衔接。日报创作团队的特点是兼职占比大、人工参与度高,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便于远程协作与团队管理,亟需开发一套IT系统。终于在2018年年中在线编辑部系统正式上线,整合了从内容抓取、筛选,到创作、审核,再到发布的完整流程,内置多个工作角色,以任务的形式分配,允许不同人员参与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可灵活统计、结算报酬。该系统的运行成功支撑了接下来6年的《热心肠日报》持续、稳定的内容输出。截至今日,已有累计超过400位兼职人员使用系统参与日报创作。
02|关于坚持
创新之外,“坚持”是《热心肠日报》成功的另一法宝。
首先,要坚持每日定时发布。早期异常艰难,创作团队当时主要以蓝灿辉先生为主,外加几个兼职创作者,基本每日能如期发布,也难免事务繁多有被闹钟半夜叫醒发布的情形。《热心肠日报》渐渐在读者群众累积起良好的影响与口碑。随着李丹宜博士的加入以及编辑部系统的上线,内容创作流程日趋完善,兼职创作团队日渐扩大,每日准时发布不再成为问题。李丹宜博士带领创作者团队又开始挑战新的目标,从每日发布8篇短科普,一步步扩展到如今的10篇。
再有,要坚持内容的专业性。为了确保输出内容的专业性与准确性,我们从一开始就将工作流程严格设定为“创作-审核-发布”,其中审核环节的重点就是把关内容的专业性。正是蓝灿辉先生、李丹宜博士以及日报兼职主编们的一丝不苟与不懈坚持,帮助《热心肠日报》成为肠道领域产学研专业人士的每日必读内容。
《热心肠日报》最初的使命是在肠道领域进行科学文献传播,通过日复一日的累积,我们不仅对行业也有了深刻的认知与研判,也基于《热心肠日报》打造出中国肠道大会、肠·道演讲、热心肠智库等品牌,成为中国肠道领域的数据、信息和知识中心,并已然产生国际化的影响力。
03|关于未来
《热心肠日报》会将“创新”“坚持”两大特质进行到底,我们的下一个创新点将在肠道甚至更广阔的领域致力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产品革新。
2024年1月5日,新版热心肠日报编辑部系统上线应用,增加了AI功能。6月6日,《热心肠日报》上线AI对话功能。6月14日,上线AI一键解读。AI在内容生成、内容总结、自动问答等方面表现出令人惊叹的超强能力,应用于日报不仅提高了内容创作效率,也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未来,我们将利用最新的技术替代人工,最大程度降本增效。同时,《热心肠日报》的经验可以输出到其他领域,产生更多优质内容,服务更多读者。
近期我们还将推出R·base系统,该系统利用AI加持将热心肠日报的内容模式扩展到更多领域,并基于此打造新版《热心肠日报》和HOPE(全球益生菌/益生元循证数据库),届时欢迎大家积极使用并反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