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益生菌和益生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市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与之相关的产品,比如琳琅满目的益生菌补充剂,又比如添加了益生元的食品与饮料。
然而,在制造商一味宣传这些产品好处的同时,可能也为它们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事实上,许多关于益生菌(元)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截然不同。
今天,我们共同关注益生菌(元),听听行业的最新声音,并一起探讨它们的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微生物组研究的涌现
自从 2007 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发起人类微生物计划(HMP)以来,人们对人体微生物组的探索热情骤增1。过去几年里的开创性研究让我们对体内数万亿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甚至寄生虫)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Clasado 生物科技公司总部位于英国,是一家益生元研发公司,其研发主管 Lucien Harthoorn 博士说:“我们理解人类微生物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据 Nature 杂志估计,目前投入人类微生物研究资金已超过 17 亿美元,其中大约 20% 的资金用于人类微生物计划和人类微生物组整合计划(iHMP)研究2。
Harthoorn 博士认为:“‘人类微生物计划’的研究成果可供研究人员和制造商使用,对整个行业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小规模的公司,都可以获得这些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科学观点和研究数据,并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想法进行市场转化。
随着行业的发展,人们正在尝试深入理解和解释相关研究数据,以期进一步搞清楚微生物改善人类健康的作用机制。”
德国 Beneo 公司法规事务和营养传播副总裁 Anke Sentko 表示:“iHMP 计划通过研究微生物组和宿主的时间动态变化,更进一步地解释了微生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疾病的作用。”
Anke Sentko 说:“ iHMP 的发现将有助于表征多种疾病,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患者的预后。与此同时,iHMP 计划还有助于帮助我们发现饮食干预的新可能。”
然而,尽管不断涌现的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影响机体的方方面面,从消化健康到孕妇健康再到免疫健康,但关于微生物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不过,对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巨额投资,已经有效地刺激了膳食补充剂、功能性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创新,尤其是益生菌和益生元领域,但是问题也迎面而来。
益生菌:保持谨慎
丹麦哥本哈根杜邦营养与生物科学公司微生物组风险投资部研发主管 Oliver Hasselwander 指出,益生菌补充剂是塑造健康微生物组的潜在手段。
Hasselwander 表示:“益生菌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健康益处,例如调节微生物组的组成,改善免疫系统和机体代谢,还可以改善上皮屏障功能,增强对病原菌的定殖抗性”。而且,这些作用已经被发现可以由某些关键效应分子介导,包括代谢产物或代谢酶等,如乳糖酶和胆盐水解酶3。
尽管人们对益生菌充满期待,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益生菌对人体健康存在益处,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保持谨慎。
比如,最新发表在 JAMA 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日口服益生菌未能帮助养老院老人减少感染相关的抗生素的使用。
关于该研究《热心肠日报》做过相关的解读:
JAMA:益生菌能减少养老院老人的抗生素使用吗?
JAMA——[45.54]
① 纳入英国23家养老院中310名老人(平均85岁),随机分为2组,一组每天服用益生菌胶囊(鼠李糖乳杆菌GG+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对照组服安慰剂,持续1年;② 两组在试验期间的抗生素使用时长无显著差异,益生菌组为12.9天,对照组为12.0天;③ 120名受试者发生了283起不良事件(益生菌组150、对照组133),两组的住院事件分别为94和78起,死亡事件为33和32起;④ 每日口服益生菌未能减少养老院老人的感染相关抗生素使用。
Effect of Probiotic Use on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Among Care Home Residen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07-07, doi: 10.1001/jama.2020.8556
【主编评语】《JAMA》发表的一项来自英国的临床试验,研究了口服益生菌是否能帮助养老院老人减少感染相关抗生素使用,结果表明益生菌可能对此无效。(@mildbreeze)
而今年 6 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发布了关于益生菌使用的临床指南4,该指南提出由于缺乏充足证据,对于艰难梭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仅推荐在临床试验中使用益生菌,还提出目前的研究存在菌株差异、研究异质性和偏倚性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益生菌来管理胃肠道疾病上,人们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提供扎实的证据支持。
此外,今年年初的一项关于“益生菌”网上信息的调查研究发现5,在被调查的 150 个网页中,只有 40% 的网页对健康益处有警示,35% 的网页提到科学文献,25% 的网页提到常见副作用。因此,未来益生菌产品的信息质量和客观性也急需提高。
益生元:下一个超级成分?
除了益生菌,近年来,人们对益生元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典型的西式饮食对健康可能具有不利影响。比如,大量的证据发现,西式饮食可能会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代谢,破坏肠屏障稳态,引起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5。
而西式饮食造成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膳食纤维的缺乏。
Harthoorn 指出,益生元对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这些有益菌对微生物群落生态平衡建立和重塑至关重要,我们称之为 eubiosis。”
现在,益生元正被视为支持胃肠道健康的下一个超级成分。据估计,到 2026 年,全球益生元行业规模可能会以 9.5%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规模预计会达到 79.1 亿美元,这意味着消费者对具有消化健康优势的创新方便食品、饮料和膳食补充剂产品的需求巨大。
Natural Marketing Institute 的数据显示,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更有可能购买那些有助于平衡他们的消化系统的食品或饮料,有四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更有可能购买能够改善肠道健康的食品或饮料。
此外,调查还发现大多数膳食补充剂使用者对益生元有很深刻的认识,他们愿意定期购买和使用它们,这些数据都意味着市场已经为商店提供益生元的新产品做好了准备。
而益生元行业中的许多企业也早已伺机而动。比如,上个月,全球营养成分制造商 Galam 投资了 2000 万美元,启动了 2 个新的果糖低聚糖(FOS)生产工厂的建设,每个工厂能够制造数千吨益生元纤维。
Galam 公司的副总裁 Fernando Schved 博士说:“短链 FOS 得到了科学证据的支持,日常食用这些益生元能够通过提供均衡的肠道菌群,为人类和动物带来益处。”
然而与益生菌一样,没有营养专家可以保证这些益生元或是添加了益生元的某些食品饮料一定会有促进健康的结果,甚至许多目的相同的不同研究的结果是不一致的。比如,有许多关于益生元是否能够在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中起作用的研究,结果却是好坏参半6。
下一步:精准化
总部位于英国的 Optibiotix 生命科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Stephen O'Hara 表示:“我们正处于医疗保健革命发展的初期,此后,我们将会发现益生菌和益生元对微生物组的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的具体影响,从而促进医疗保健服务的改善”。
今年 5 月,Nature Microbiology 发表了一篇关于精准益生菌开发的评论文章7,提出以基于表型和靶目标的筛选策略以及以人为中心的试验为重点开发精准益生菌,从而解决益生菌菌株、个体及其微生物组中存在的异质性问题。
虽然要实现益生菌(元)精准化,我们仍需要解决许多若干挑战,但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消费者一直在关注微生物,并在寻找通过微生物来改善健康的方法。
Beneo 公司的 Sentko 指出:“《环球健康焦点·2018年国际形势展望》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参与者中,有 42% 的人对肠道微生物非常感兴趣。”
不过若想建立真正可循环的良性商业模式,我们要抓住的不仅仅是微生物兴起的这波热潮,更应该提供真正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益生菌(元)产品。
参考文献与资料:
(滑动下方文字查看)
1.NIH HMP Working Group et al. “The NIH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Genome Research, vol. 19, no. 12 (December 2009): 2317-2323
2.Lebeer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robiotic effector molecules: present stat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vol. 49 (February 2018): 217-223
3.Lebeer S, Bron P A, Marco M L,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robiotic effector molecules: present stat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2018, 49: 217-223.
4.Su G L, Ko C W, Bercik P, et al. AG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Probi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 Gastroenterology, 2020.
5.Neunez M, Goldman M, Ghezzi P. Online information on probiotics: does it match scientific evidence?[J]. Frontiers in Medicine, 2020, 6: 296.
6.Christ A, Lauterbach M, Latz E. Western diet and the immune system: an inflammatory connection[J]. Immunity, 2019, 51(5): 794-811.
7.Spiller 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08, 28(4): 385-396.
8.Veiga P, Suez J, Derrien M, et al. Moving from probiotics to precision probiotics[J]. Nature Microbiology, 2020: 1-3.
9.https://www.nutritionaloutlook.com/science/microbiome-mysteries-what-dont-we-know
作者|ninety&617
审校|617
编辑|晴晴大人&笑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