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关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基金、北京市朝阳区“凤凰计划”优秀青年人才、中国昆虫学会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微生物组学青年委员会主任,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医学昆虫专业委员会、昆虫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昆虫发育与遗传专业委员会、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委员,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植物保护学报、mSystems、PLOS Pathogens等期刊编委。
2011-201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耶鲁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2016-2021年,在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21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建昆虫微生物组学与应用研究组。
近5年来,学术成果以主要作者在Cell Host&Microbe(2020)、Science Advances(2021)、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Trends in Genetics(2022)、Trends in Parasitology(2023)、Trends in Microbiology(2023)、The ISME Journal(2023)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
课题组介绍页面
微生物功能挖掘
以昆虫(蚊虫/寄生蜂)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微生物在宿主适应性进化、抗药性演化等方面功能。
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机制解析
利用宏基因组、代谢组、基因编辑和昆虫无菌体系为手段,研究宿主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和生理机制,为利用微生物对害虫进行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微生物和基因编辑/驱动防控蚊虫新技术
围绕微生物和基因编辑开发新型的精准、经济、可持续、环境友好的蚊虫防控新技术。
助理研究员1~2名
岗位职责
在研究组长的指导下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
申请科研项目,协助指导研究生;
参与研究组的部分管理和支撑工作。
任职条件
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在博士或博士后期间从事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进化生物学、昆虫学等相关研究;
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第一作者(标记为同等贡献的,应排名第一)或通讯作者(标记为共同通讯的,应排名最后一位)JCR TOP15%(或IF≥5)的SCI文章1篇,统计JCR TOP15%(IF≥5)SCI论文时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论文不统计在内;
身体健康,具有北京市户口或符合国家及中国科学院人员聘用落户北京相关政策,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优先考虑有单细胞测序、代谢组等功能组学、媒介蚊虫、蚊虫病原菌、昆虫行为等其中一项或几项相关专业背景候选人。
博士后1~2名
岗位职责
在研究组长的指导下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开展创新性研究;
独立申报科研项目和撰写论文。
任职条件
热爱本领域科学研究,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生物信息学、遗传学、微生物学、进化生物学、农药学、昆虫学等相关研究背景,近3年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申报时须满足毕业要求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并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至少1篇;
优先考虑有昆虫、微生物等基因编辑/驱动、微生物分离和功能研究、大规模微生物基因组分析、病原菌感染等其中一项或几项相关研究背景候选人。
提供高竞争力的工资及奖金;
提供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及科研环境,助理研究员职位有固定编制;
对表现出较强科研潜力并有意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后,出站后可以留所工作或者合作导师全力支持其科研职业发展和规划;
享受全国博管会关于出站博士后户口迁移及家属户口随迁等政策;
聘期内工资、福利待遇等参照国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相关制度执行。
有意者请将应聘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ghwang@ioz.ac.cn,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岗位+姓名”。应聘材料包括:
个人简历
拟开展研究计划及代表性论文
两名推荐人的推荐信(含推荐人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材料初步审核后组织初试,初试通过后参加研究所统一组织的复试。若未通过初步审核将不通知参加初试,材料恕不退回。
本招聘长期有效,招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