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微生物刘宏伟教授团队今天在《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上发表最新文章,揭示了中药茯苓健脾的肠道菌群机制。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即将饮食水谷消化成精微物质与糟粕,并将其中的精微转输至全身的生理作用。
“脾”与食物的消化、代谢和吸收密切相关。“脾虚”与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多数中药健脾的药效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研究一直不清。
肠道菌群是人体第二个基因组、被认为一个新的、重要器官。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调节人体物质代谢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
调节肠道菌群与中药健脾作用的内在联系如何?
茯苓为“四时神药”,味甘、淡,性平,菌核功擅健脾。
白茯苓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多糖和三萜,其中水不溶性多糖约占茯苓干重的百分之八十。
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了分子量为486万的茯苓水不溶性多糖,首先评价了该多糖对ob/ob糖尿病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口服该多糖可以显著的改善ob/ob小鼠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及,降低血浆和肝脏中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善脂肪肝。
不溶性多糖分子量大,不利于人体和动物吸收、消化,但确有利于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
进一步研究发现给予茯苓多糖显著的富集了小鼠肠道Lachnospiracea和Clostridium丁酸产生菌。
在茯苓多糖的处理下丁酸增长了两倍多,同时显著改善了肠壁完整性,黏蛋白(muc-5)和两个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mRNA水平显著上调,血浆中细菌内毒素LPS和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下降。
为了直接验证肠道菌群的重要作用,将给予茯苓多糖的小鼠的粪便收集,处理后灌胃给ob/ob糖尿病肥胖小鼠,结果显示茯苓多糖粪菌移植组小鼠的血糖和脂代谢指标均有所改善。
这项研究验证了茯苓多糖通过肠道菌群来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血脂的功能。
本研究揭示茯苓健脾的肠道菌群机制,为阐明中药健脾作用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文章以“An insoluble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sclerotium of Poria cocos improves hyperglycemia, hyperlipidemia and hepatic steatosis in ob/ob mice via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9年第一期药食同源中药专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孙姗姗为第一作者,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宏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本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基于微生物组学策略干预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的机制(KFZD-SW-219)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用菌资源开发和高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2018YFD0400203)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