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刘宏伟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系统收集我国食药用真菌资源,在传统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我国食药用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为新药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为食药用真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的工作。在国内外天然药物化学主流刊物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Tetrahedron, Phytochemistry, Food Chemistry等发表研究论文和综述7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有97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刘双江/刘宏伟/姜长涛Nature子刊:小克里斯滕森氏菌生成新型胆汁酸,改善代谢
山东大学/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双江、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宏伟和北京大学姜长涛及团队,发现肠道共生菌小克里斯滕森氏菌通过生成一类新型次级胆汁酸来改善宿主代谢。
01-18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组与微生态技术研究室诚招海内外英才加盟
招聘长期有效,额满为止。
01-12
刘宏伟团队:肠菌细胞壁的免疫原性分子(综述)
在宿主-肠道菌群之间,来自肠道共生细菌的细胞壁衍生分子在训练和重塑宿主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宏伟团队在在Protein & Cell 2023肠道大会微生物组专刊中发表综述文章,聚焦肽聚糖和脂质相关分子等肠菌细胞壁衍生的免疫源性分子,总结了其结构特征、免疫反应和基本机制。肠菌细胞壁衍生的成分或可作为治疗感染和免疫疾病的重要药物来源。
2023-05-19
刘宏伟团队: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机体健康互作知多少(综述)
肠道菌群介导机体健康与肠道菌群代谢物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综述了2014-2022年间研究发现的肠道菌群源的天然产物(NPs),分析了其通过肠道菌群介导机体健康的生理、病理学机制。同时,文章还详细介绍了探究这些NPs及肠道菌群介导相关机制的研究手段,值得相关人士关注。
2023-04-19
刘宏伟团队: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机体健康互作知多少(综述)
① 肠道菌群源天然产物(NPs)包括通过菌群自身合成、衍化机体代谢物和转化必需营养素等途径而来的代谢物;② 目前发现这些肠道菌群源NPs的策略有培养组学方法、宏基因组学方法、代谢组学技术等;③ 一些常见营养素,比如多酚、多糖、萜烯和生物碱、植物生物碱等通过肠道菌群调控机体代谢;④ 研究这些活性NPs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相关机制的方式有不同动物、人群等实验模型,粪菌移植等实验手段,以及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宏蛋白组学等技术。
2023-04-04
刘宏伟团队:肠菌细胞壁的免疫原性分子(综述)
① 源自肠道细菌细胞壁的免疫原性分子肽聚糖和脂质相关分子等,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在健康和疾病中塑造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② 肽聚糖及其衍生物通过与细胞内固有免疫受体NOD1/2结合,调节宿主免疫和炎症反应;③ 肠菌细胞壁衍生的脂质相关分子(糖脂类、磷酯类等)可通过调节细胞外固有免疫受体(如TRLs)介导的通路或特异性T细胞群,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④ 仅一小部分肠道共生菌衍生的免疫活性物质被探索过。
2023-04-04
刘宏伟+刘双江等Nature子刊:口服活性化合物驱动肠道菌群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① 口服活性化合物(GMD)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糖脂代谢,减轻动脉硬化损伤;② GMD改变肠道菌群,使共生菌粪副拟杆菌(Pm)丰度上升420倍,并增强肠道支链氨基酸(BCAA)分解代谢;③ 给该模型小鼠口服补充Pm,可促进肠道BCAA分解为支链短链脂肪酸,降低血液BCAA,抑制动脉斑块巨噬细胞mTORC1通路激活,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④ Pm的BCAA分解关键基因porA起介导作用,且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肠道菌群中缺乏Pm和porA;⑤ GMD和Pm可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动脉粥样硬化,但对高胆固醇饮食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效果不佳。
2022-10-17
刘宏伟+魏生龙:荷叶离褶伞多糖或是防治肥胖的益生元
① 荷叶离褶伞醇沉得到总多糖LDP1,LDP1主要包含分子量为500kDa和1130kDa的两种杂聚糖;② 口服LDP1增加能量消耗,有效缓解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增加、脂肪累积和高脂血症;③ LDP1处理的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下降,肠拟杆菌和约氏乳杆菌乳杆菌增加;④ 口服肠拟杆菌、约氏乳杆菌或二者复合菌可缓解HFD小鼠肥胖;⑤ LDP1处理增加肥胖小鼠血清和粪便次级胆汁酸,激活TGR5通路,从而增加褐色脂肪组织的能量消耗。
2022-07-14
刘宏伟+代焕琴:一种肠道真菌可促进食源性肥胖
① 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能有效抑制高脂喂养引起的小鼠肥胖,而5-氟胞嘧啶效果甚微;② 通过培养方法鉴定出近平滑念珠菌与肥胖密切相关,定植该真菌可加剧高脂喂养小鼠的肥胖;③ 近平滑念珠菌在肠道定植导致肠道细菌群落改变,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脱硫弧菌科增加,厚壁菌门和毛螺菌科减少,或是其促肥胖的机制之一;④ 与野生型菌株相比,使用脂肪酶缺失的近平滑念珠菌对小鼠灌胃后未增加其体重,证实了该真菌分泌的脂肪酶能促进肥胖。
2021-10-25
中科院微生物所:人肠道菌株资源库点亮肠道菌群“暗物质”
① 对来自239名中国健康志愿者的粪便样品进行大规模培养,得到10558株分离菌,代表400个菌种、1170个菌株,建立人类肠道微生物生物库(hGMB);② hGMB拓展了已有的肠道细菌资源和基因组库,增加了102个新种、28个新属和3个新科,代表了人肠道中超过80%的常见细菌属和种;③ 测序得到的115个新细菌基因组中,包括UHGG数据库中未被培养的22个菌种和首次发现的24个菌种,并覆盖了50%的功能已知基因和10%的FUNKFams功能未知基因。
2021-05-21
北京协和医院:他汀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
① 纳入36名服用他汀类药物≥4周的的ACS患者、67名4周内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ACS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② 他汀类药物可调节ACS患者的肠道菌群趋于更健康的状态,减少Parabacteroides merdae等潜在致病菌的丰度,富集长双歧杆菌长亚种等有益菌;③ 他汀类药物使用与ACS患者更好的结局(复发及心脏原因再住院风险降低)相关;④ 他汀类药物相关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脂肪酸和异戊烯醇酯代谢相关通路,从而影响ACS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结局。
2021-03-31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3
CAGut mycobiome: A "black box" of gut microbiome-host interactions
WIREs Mechanisms of Disease, 10.1002/wsbm.1611
2022
一株猴头菌及其应用-201410394902.8
化合物及其在制备PTP1B抑制剂和治疗和/或预防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的用途 - 201510482329.0
一种杏鲍菇功能性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201210380590.6
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基于抗肿瘤的应用 - 201310556420.3
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基于抗肿瘤的应用 - 201310556420.3
一种鸟巢烷类二萜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201210352484.7
一种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201110443960.1
两种三联苯并二恶嗪衍生物及其应用 - 201410056590.X
11-氧乙酰鸟巢烷三醇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胃溃疡药物中的应用 - 201410376678.X
一种Sarcodon leucopus中降糖活性成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201410056448.5
异吲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201410394697.5
11-氧乙酰鸟巢烷三醇和15-氧乙酰鸟巢烷三醇的生产方法及其专用菌株 - 201210352773.7
蛇孢菌素类二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201110431751.5
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201310093409.8
Coicenal类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 201310254586.X
苯甲酸衍生物及其制备与降糖应用 - 201410111365.1
白肉灵芝提取物的神经保护用途 - 201510076742.7
白肉灵芝提取物的抗炎用途 - 201510077033.0
白肉灵芝提取物的代谢调节及抗缺氧的用途 - 201510077034.5
白肉灵芝三萜化合物、其药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 201410812010.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刘宏伟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系统收集我国食药用真菌资源,在传统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我国食药用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为新药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为食药用真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的工作。在国内外天然药物化学主流刊物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Tetrahedron, Phytochemistry, Food Chemistry等发表研究论文和综述7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有97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2001.10-2004.09 东京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系 水产学博士学位
1998.09-2003.06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药物化学博士学位
1993.09-1998.06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理学学士学位
2004-2006,清华大学生物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开展海洋生物来源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工作。
2006-2008,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主要开展广西瑶族草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工作。
2009-2011.7,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青年课题组长。创建了食药用真菌药物化学研究课题组.
2011.7-至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主要开展我国珍稀食药用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及药理活性研究工作。
基于菌质馏分库的食药用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通过制备食药用真菌发酵菌质结合活性筛选和化学筛选开展食药用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将药理学与化学紧密结合,开展传统食药用真菌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
在化学与药效学研究基础上,建立新的药用真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生产工艺,开发菌物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