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2018-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可能并没有特化出发酵纤维素的能力
宏基因组 2019-01-31

Guo W, Mishra S, Zhao J, Tang J, Zeng B, Kong F, Ning R, Li M, Zhang H, Zeng Y and others. 2018. Metagenomic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gut microbiota of the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may not be specialized for fiber fermentation.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9(229). DOI: 10.3389/fmicb.2018.00229

小结

大熊猫肠道菌群在功能上与熊等食肉动物更为近似,而明显不同于植食类群。

大熊猫胃肠道菌群中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氨基酸消化和生物反应相关酶富集相关的基因的丰富度与食肉类哺乳动物类似。

酶活性分析显示大熊猫肠道菌群中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和其它植食性动物相比处于最低水平。

大熊猫肠道菌群并没有产生消化竹子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特化。

摘要

大熊猫拥有和别的食肉动物类似的短而简单的胃肠消化系统,但是却以竹子为主要食物,这一现象使其成为现生哺乳动物中的神秘物种。近年来,除了针对大熊猫自身取得的突出研究进展,其取食习性的适应性现状也是生物科学领域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畜遗传资源勘查与创新重点实验室李英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及其合作伙伴使用短读长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大熊猫的粪便进行了研究,并将大熊猫粪便样品的宏基因组数据与哺乳动物中的植食类、肉食类和杂食类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揭示大熊猫肠道菌群与熊等食肉动物更为近似,而明显不同于植食类群。这些植食类群肠道菌群中的微生物组成的代谢潜能显著不同于大熊猫和其它哺乳动物。此外,大熊猫肠道菌群中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氨基酸消化以及生物反应相关酶富积相关的基因的丰富度也与食肉动物类似。更重要的是,对大熊猫粪便样品的酶活性分析显示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和其它植食性动物相比处于最低水平。

总之,所有这些结果都揭示大熊猫肠道菌群并没有产生消化竹子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特化。

640.jpeg

详情请见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2GvL2JVLue68F5f9dIWRmg

专家简介
李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动物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担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曾获得第十一届“李汝其”动物遗传学奖和第十四界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06年获得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资助,2012年入选四川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现四川省“千人计划”)。2013年获得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同年入选第十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7年获得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