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脑互作疾病,其患病率越来越高,且确切病因仍不清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IBS发病机制有关,此外,在IBS患者中观察到较高的胆汁酸腹泻和胆汁酸代谢紊乱现象。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团队在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上发表一项最新综述Bile acid–gut microbiota crosstalk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重点讨论了胆汁酸和肠道菌群在IBS发病机制中的复杂关系,并描述了可能的分子机制,主要是法尼酯X受体和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5诱导的信号传导。此外,还评估了饮食干预、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等靶向调节胆汁酸-肠道菌群轴的IBS治疗策略。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治疗IB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