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菌群组成差异
文章数:2篇
维氏冕狐猴
导致野生灵长类动物个体间肠道菌群差异的驱动因素
宿主社会环境及其对宿主-菌群关系的相对贡献已成为微生物研究的关键课题。对于群居动物,通常种群内成员的肠道微生物群落比种群间的肠道微生物群落更相似。群体成员之间身体接触的增加有助于微生物的传播,因此是形成不同群体微生物群的普遍机制,通过共享环境的间接传输也可能导致这些模式。尽管如此,在群体成员之间,肠道菌群的组成仍然存在差异。由于动物社会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同时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因此理解导致群体间微生物组结构变异的机制仍然很困难。发表在Microbiome上的一项研究以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野生维氏冕狐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7个群体的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环境、内在和社会因素在多个尺度上塑造野生灵长类动物社会微生物群的相对重要性。
维氏冕狐猴
肠道菌群
野生动物菌群
菌群组成差异
菌群多样性分析
IBD
大型纵向洲际研究揭示IBD患者的菌群差异来源
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纵向队列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内部菌群的短暂变化表明疾病的活动性,地理位置时微生物群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虽然大多数差异无法被解释。
IBD
纵向队列研究
地理位置
菌群组成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