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潮
美国阿肯色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
赵江潮+李英:大熊猫独特肠道菌群助力“以竹为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李英和阿肯色大学赵江潮与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对大量大熊猫粪便样本进行深度测序,重建了高质量的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并检测了大熊猫营养代谢中高表达基因和肠道菌群对熊猫饮食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非解乳糖链球菌在大熊猫肠道菌群中扮演重要角色,它通过蛋白质而不是碳水化合物代谢来促进大熊猫适应饮食。
2023-08-18
王欣+杨云生+赵江潮:低聚异麦芽糖可维持普雷沃氏菌的生长
近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王欣团队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以及阿肯色大学赵江潮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文章,通过体外分批发酵检测不同的碳水化合物(果糖、半乳糖、木糖、甘露糖和低聚异麦芽糖 [IMO] 以及乳果糖、棉子糖、淀粉、菊糖、甘露糖醇和木糖醇)如何影响拟杆菌和普雷沃氏菌的肠型,发现体外和小鼠模型中IMO可维持普雷沃氏菌肠型。因此,通过饮食中的低聚异麦芽糖控制肠道微生物并有效地维持普雷沃氏菌型肠型,从而通过增加肠道转运时间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
2022-12-09
赵江潮团队:猪肠道菌群培养组学详解
猪不仅是研究肠道菌群的模式生物,也是重要的养殖动物。开展猪肠道菌群的培养组学工作,将为进一步研究猪的肠道细菌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奠定基础。阿肯色大学赵江潮团队近期在mSystems发表研究,提供了一份最新的猪肠道微生物组综合性培养指南。
2021-08-04
14分钟详解如何做透“猪”肠道菌群研究和应用
猪肠道菌群研究有哪些重要进展?从出生到上市,猪的肠道菌群如何变化?对益生菌和食品安全研究有何启示?
2021-02-04
赵江潮+李英:大熊猫独特肠道菌群助力“以竹为生”
① 分析了322只大熊猫的肠道宏基因组,其中98只采用深度测序和第三代测序,重建了408个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36.27%接近完整,最丰富的MAG为非解乳糖链球菌;② 与食草和杂食动物相比,大熊猫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基因较少,而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基因在丰度和表达量上都较高;③ 非解乳糖链球菌与必需氨基酸生物合成的KEGG模块呈正相关;④ 从大熊猫中分离非解乳糖链球菌并灌胃小鼠后,可显著提高小鼠空肠中必需氨基酸的相对丰度。
2023-08-14
王欣+杨云生+赵江潮:低聚异麦芽糖可维持普雷沃氏菌的生长
① 11种碳水化合物中,异麦芽寡糖(IMO)、菊糖(INU) 和淀粉可通过分批发酵维持普雷沃氏菌的生长;② 维持恒化器中普雷沃氏菌的生长需要更快稀释率、更低pH值的IMO,而拟杆菌的生长需要相对较低稀释率、较高pH值的淀粉;③ 普雷沃氏菌肠型与淀粉-α-1,6-糖苷酶、果胶和木聚糖裂解酶有关,而拟杆菌肠型与更多样化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有关;④ 由于蜂蜜含有高异麦芽糖含量,喂食IMO和蜂蜜的小鼠结肠中普雷沃氏菌相对丰度增加。
2022-11-15
王军军团队:绿茶多酚或能调肠菌治肠炎
① 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绿茶多酚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口服给药能减轻结肠炎症、肠粘膜氧化应激和屏障功能障碍,而结肠给药无此效果;② 这些保护性作用与EGCG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有关,包括增加阿克曼菌属等丰度、促进丁酸等短链脂肪酸的生成;③ 在诱导结肠炎前预防性口服EGCG,也能改变小鼠肠道菌群,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④ 粪菌移植实验证明,EGCG的有益作用是由肠道菌群介导的。
2021-09-07
赵江潮团队:猪肠道菌群培养组学详解
① 采用53种培养方式(结合不同培养基和供氧条件),对猪在哺乳期、保育期、生长期和肥育期的肠道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和测序;② 随着生长猪肠道菌群多样性不断增加;③ 与非培养法分析原始粪样相比,混合不同培养方式中的菌落的纯培养法可鉴别更多细菌扩增子序列变体,菌群多样性高;④ 两种方法均发现普雷沃氏菌、巨球型菌、乳杆菌、链球菌、厌氧弧菌和拟杆菌为猪肠道优势菌属;⑤ 研究绘制了猪肠道菌培养参考图,可为特定菌种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
2021-07-20
农大王军军:功能配方改善小鼠肠道菌群以缓解结肠炎
① 预防性补充3周CMFG,可显著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② CMFG可减少结肠巨噬细胞的浸润,降低结肠及循环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MPO)水平,并增加结肠粘蛋白分泌;③ 另外,CMFG可改善结肠炎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并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生;④ CMFG来源的肠道菌群可通过同笼饲养转移给其它小鼠,以减少肠道损伤及结肠巨噬细胞浸润,并改善肠道菌群,增加短链脂肪酸产生,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从而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
2021-03-31
王军军+魏泓+赵江潮:全肠菌群移植或比粪菌移植更精准
① 将猪不同肠段的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发现特定肠段的供体菌群及其功能,倾向于定植在受体的对应肠段内;② 如:供体小肠中的变形菌、乳杆菌和蓝细菌易在受体小肠中定植,供体大肠中降解碳水的厌氧菌易定植在受体大肠内;③ 对比粪菌移植(FMT)和全肠菌群移植(WIMT)发现,FMT主要转移了大肠菌群,小肠微生物定植极少,而WIMT更有助于供体小肠菌群及其功能植入到受体小肠中;④ 且WIMT更能促进受体小肠上皮形态发育、减少系统性炎症应答。
2020-11-18
赵江潮、王军军等:猪肠道菌群分析及在益生菌和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① 猪肠道菌群从出生到屠宰呈现显著动态变化,饮食驱动为主因,普氏菌丰度最高,但亦呈现生长阶段特异性;② 鉴定了69个核心菌群,主要有梭菌目、拟杆菌目和乳杆菌目,在全部生长阶段均存在,特定阶段的细菌丰度有差异;③ 健康猪为供体的粪菌移植可以改善了受体猪的生长状态,尽管不能改变肠道菌整体组成,但显著富集一些潜在益生菌群;④ 鉴定发现13个菌与病原菌大肠弯曲杆菌,1个与大肠杆菌动态相关,为病原干预提供参考。
2020-06-25
美国阿肯色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
1998年,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理学学士
2001年,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硕士
20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生
2009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环境微生物学博士
2001-2006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植物病理学研究助理
2006-200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土壤科学研究助理
2009-2014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儿科研究员
2014-2015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儿科研究科学家
2015年至今,美国阿肯色大学,动物科学助理教授
微生物群是特定生态系统(如肠道微生物群)内所有微生物的集合,在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的不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使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如多组学(如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统计学和混合培养,来了解人类和动物微生物组在健康和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我们主要关注人类、猪和牛,更具体地说,我们对呼吸道和胃肠道的微生物群感兴趣。
项目1:猪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以改善断奶后的健康、饲料效率和生长性能。
项目2:BRD牛呼吸微生物群生物标记物的鉴定。
项目3:健康老年人的肠道微生物群。
项目4:饮食对婴儿肠道微生物群发育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美国微生物学会(2002年至今)
美国动物科学学会(2015年至今)
Gamma Sigma Delta AR chapter (2018-present)
Sigma Xi AR chapter (2018-present)
Microbiome,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PLoS ONE, PLoS Biology,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Nutrition research, Poultry Scienc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Advances in Nutrition,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Cana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Infection and Immunity,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PeerJ, Scientific Reports,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mBio, Journal of Cystic Fibrosis等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