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茹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澳门特区中成药审评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副教授,成立澳门第一个药代动力学研究团队,致力于建立符合中药临床用药和整体性作用特点的中药药代、药效和毒性的研究方法,探索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药理活性评价体系。目前研究重点为以肠内菌群代谢及肠道菌-宿主共代谢为基础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靶标发现及创新中药研制,应用多学科技术手段,对肠道菌群代谢酶系统、肠道菌群介导宿主药物代谢转运及调控机制、肠道菌群代谢物组在疾病及药物干预中的变化等展开研究。
燕茹团队:IBD相关的肠道菌群、代谢组、宿主免疫与FMT干预(综述)
澳门大学燕茹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发表最新综述,总结IBD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组特征改变的最新进展,以及对宿主免疫的影响。同时,归纳近10年将FMT用于治疗IBD的临床试验,推动了肠道菌群-代谢物-免疫轴对FMT治疗IBD的机制理解。
2023-06-10
燕茹团队:传统中药如何有益结肠炎治疗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及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燕茹教授及其团队近日在Chinese Medicine发表研究文章,发现在大鼠中,上述四种中药均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和调节宿主代谢而治疗实验性结肠炎,促进了对传统中药补益药和解毒药的现代科学理解。
2022-10-26
燕茹团队:黄酮对β葡萄糖醛酸酶抑制的结效评价
近期国内澳门大学燕茹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报道了其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食源性黄酮是GUS天然抑制剂的特征,他们评价了21种食源性黄酮对3种不同来源的GUS在催化对硝基苯-β-d-葡糖苷酸水解的抑制效应,并通过分子对接实验结果提出不同GUS结构和活性的相关性。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不同黄酮对来源不同的Loop-1型GUS有不同的抑制偏好性,强调在GUS抑制剂筛选中需要综合设计。
2022-10-26
澳门大学燕茹教授课题组诚聘英才
根据课题组发展方向,拟为团队补充具有以下教育及研究背景的博士研究生1~2名,应/往届均可。
2022-09-29
燕茹团队:IBD相关的肠道菌群、代谢组、宿主免疫与FMT干预(综述)
①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如普拉锁菌、肠罗斯氏菌等有益菌丰度减少,而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等潜在致病菌丰度增加;② 肠道菌群代谢物变化,如短链脂肪酸、次级胆汁酸、色氨酸及其代谢物含量下降;③ 抗炎共生菌减少和促炎致病菌增多等菌群紊乱现象导致过度激活的免疫炎症反应;④ 总结近10年27个粪菌移植(FMT)治疗IBD临床试验,表明FMT部分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并抑制宿主炎症反应,但关于代谢组的数据较少,仍需更多研究。
2023-05-27
燕茹团队:传统中药如何有益结肠炎治疗
① 在大鼠中研究补益药人参、黄芪与解毒药黄芩、大黄的提取物对DSS诱导的结肠炎的治疗作用;② 比解毒药相比,补益药更有效地缓解结肠炎症状、结肠损伤和免疫失衡;③ 四种草药均改善了结肠炎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但改善后的结构因不同草药而异,这与不同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关;④ 草药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早于宿主尿液代谢谱变化,尿液代谢谱与差异菌属相关性随干预进程增加;⑤ 大黄和黄芩干预分别改变大鼠尿液葡萄糖醛酸和酰基甘氨酸水平。
2022-10-04
燕茹团队:黄酮对β葡萄糖醛酸酶抑制的结效评价
① 评价了21种膳食黄酮对3种不同来源的Loop-1型GUS(β葡萄糖醛酸酶)的抑制作用,通过体外实验和代表性化合物分子对接初步建立了GUS抑制的构效关系;② 黄酮对大肠杆菌和巴士葡萄球菌GUS的抑制特性相似,其羟基以及B环上羟基数量与抑制能力高度正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通过A和/或C环能形成强相互作用;③ 黄酮对无乳链球菌GUS的抑制呈现不同特征,其GUS上α-螺旋空间位阻提供的与黄酮C环羰基接触的疏水表面是其被变构抑制所必须的。
2022-09-09
严志祥+李啸峰+燕茹:多组学揭示COVID-19患者肠道内分子变化
① 纳入新冠患者13例,健康对照21人,在新冠肺炎症状出现到94天对9个纵向时间点进行粪便采样和多组学分析;② 中性粒细胞脱粒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及糖基化被抑制,而蛋白酶的表达和糖化则上调;③ Ig重链可变域下调,IgA重链恒定域、IgGFc结合蛋白和J链的糖化被聚糖特异性改变抑制;④ 肠道有益菌减少和有害代谢物增加,Ig重链可变域的减少与某些拟杆菌增加有关;⑤ 肠道神经酰胺脂下调,大多数肠道表型在症状发作两个月后仍未恢复。
2021-07-26
Microbiome:严志祥等深挖IBD肠道菌群蛋白酶解特征
① 开发以半胰蛋白酶解肽为核心的宏蛋白质组挖掘方法,分析IBD和健康人的623个宏蛋白质组数据,揭示出肠道微生物蛋白酶解特征在IBD中的变化;② IBD菌群功能变化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氧化应激、细胞运动、蛋白质合成和成熟;③ IBD菌群蛋白酶解特征的改变主要发生在回肠末端(克罗恩病)和降结肠(溃结);④ 菌群蛋白酶解模式与β多样性低度相关、与微生物的蛋白酶和分子伴侣有一定关联、与宿主蛋白酶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负相关。
2021-01-12
澳门大学燕茹等:粪菌移植改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
① 在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中,分析粪菌移植对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组的影响;② 将正常供体大鼠的粪菌移植给UC受体大鼠,后者的UC症状得到缓解,但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模式并不会变得与供体十分相似;③ 将UC大鼠的粪菌移植给正常大鼠,可触发后者的UC症状,导致肠道菌群组成向UC易感型转变,并改变代谢模式;④ UC的病理效应及粪菌移植的干预效应部分造成了细菌组成变化与宿主代谢变化的显著关联。
2018-05-04
澳门大学燕茹等:肠道菌群外膜囊泡调节UGT1A1表达
① DS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中,结肠中葡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以及PXR、CAR和PPAR-γ等核受体(NR)的表达被抑制;② 粪菌移植实验表明,该现象一定程度上由肠道菌群介导;③ 从正常和结肠炎大鼠的粪便提取细菌外膜囊泡(OMV),均可直接或通过巨噬细胞介导的机制,减少UGT1A1和NR的表达;④ 正常和结肠炎OMV去掉LPS后,对UGT1A1和NR呈现相反的调节作用,前者上调,后者下调;⑤ OMV对UGT1A1和NR的调节作用部分由TLR4/MAKP/PI3K通路介导。
2018-03-01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澳门特区中成药审评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副教授,成立澳门第一个药代动力学研究团队,致力于建立符合中药临床用药和整体性作用特点的中药药代、药效和毒性的研究方法,探索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药理活性评价体系。目前研究重点为以肠内菌群代谢及肠道菌-宿主共代谢为基础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靶标发现及创新中药研制,应用多学科技术手段,对肠道菌群代谢酶系统、肠道菌群介导宿主药物代谢转运及调控机制、肠道菌群代谢物组在疾病及药物干预中的变化等展开研究。
1993- 1997,中国药科大学 ,本科
1998- 2001,中国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2002 - 2005,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生
2005 - 2007,美国德州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2008 -至今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助理教授、副教授
疾病中的药物代谢和转运
肠道微生物群-宿主代谢相互作用
基于肠道微生物的中药药代和药效研究
肠道菌群β-葡萄糖醛酸苷酶表征及抑制剂筛选
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2016)
澳门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等(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