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荫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祝荫,女,博士,中共党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消化科行政副主任、胰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消化内科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江西省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南昌市政协15届委员会委员、南昌市侨联兼职副主席、江西省第14届人大代表;先后在美国Emory大学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及日本关东NTT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学习消化内镜技术; 是江西省百千万人才、江西省“双千计划”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赣江特聘教授,先后荣获 “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项、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一项,中华科技奖三等奖二项。主要研究方向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疾病诊治;消化内镜方面擅长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治,消化系疾病超声内镜诊治。  
吕农华+吕宾+张振玉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有益于Hp根除治疗
① 开展一项为期2.8年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分为益生菌(n=140)或安慰剂组(n=136);② 两组患者均接受14天含铋剂四联疗法,同时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或安慰剂,干预4周,治疗前后收集唾液、胃粘膜和粪便样本,进行16S测序;③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④ 根除Hp后肠菌结构显著改变,补充四联活菌片可改善药物带来的拟杆菌门丰度降低,促使菌群波动更平稳,抑制口腔致病菌生长。
2022-11-08
王小磊+祝荫:精准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型纳米药物
① 制备抗坏血酸棕榈酸盐(AP)水凝胶包裹的pH响应型金属-有机骨架制氢纳米颗粒(Pd(H) @ ZIF-8);② AP通过静电作用靶向并粘附于胃酸环境中的炎症部位,经金属蛋白酶水解后释放Pd(H) @ ZIF-8;③ Pd(H) @ ZIF-8可被胃酸分解,产生锌离子和氢,增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杀灭幽门螺杆菌、增加粘膜修复蛋白表达、缓解炎症反应、修复胃黏膜;④ Pd(H) @ ZIF-8还可避免肠道菌群失衡,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了精确、有效、健康的策略。
2021-10-16
吕农华等:肠道菌群失衡可加剧急性胰腺炎
① 分析13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35例健康人的粪便16S rRNA多样性,发现二者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全身炎症反应和肠屏障受损密切相关;② 肠道菌群组成随病情加重进一步改变,重症患者中Blautia等有益菌丰度明显少于轻症和中度重症患者;③ 功能预测显示AP细菌侵袭上皮细胞通路活性升高,且与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呈正相关;④ 与正常小鼠相比,假无菌小鼠和无菌小鼠诱导AP后胰腺损伤更轻,而移植正常小鼠粪便可加重胰腺病变。
2018-12-05
南昌大学一附院吕农华等:高脂饮食诱导胃部菌群失调
① 给小鼠喂食普通或高脂食物(HFD),持续12周(短期)或24周(长期);② HFD诱导的胃部菌群失调、多样性降低,早于肠道菌群失调,表明胃部菌群对HFD更敏感;③ 与普通饲料小鼠相比,短期HFD小鼠胃部菌群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增加,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减少;④ Akk菌先在短期HFD组的胃部菌群中减少,后在长期HFD组的肠道菌群中减少;⑤ 与短期HFD相比,长期HFD小鼠的胃部和肠道菌群结构都发生明显变化,伴随着肥胖和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的加剧。
2018-04-09
EBioMedicine:菌群助幽门螺旋杆菌恶化小鼠代谢紊乱
① 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明确;② 给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小鼠模型喂食不同结构组成的饮食;③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早期显著恶化了高脂饮食引起的代谢紊乱,恶化程度接近于长期食用高脂饮食的效应;④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高脂饮食造成的肠道菌群动态变化一致。
2016-09-12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祝荫,女,博士,中共党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消化科行政副主任、胰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消化内科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江西省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委员、南昌市政协15届委员会委员、南昌市侨联兼职副主席、江西省第14届人大代表;先后在美国Emory大学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及日本关东NTT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学习消化内镜技术; 是江西省百千万人才、江西省“双千计划”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赣江特聘教授,先后荣获 “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项、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一项,中华科技奖三等奖二项。主要研究方向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疾病诊治;消化内镜方面擅长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治,消化系疾病超声内镜诊治。  
2007年9月~2010年6月:南昌大学医学院,博士
2000年9月~2003年6月: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
1995年9月~2000年6月:南昌大学医学院,本科
2003年6月~至今:南昌大学一附院,消化科
2017年6月~2017年9月:美国Emory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
2012年9月~2013年9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
1.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2.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3. 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治;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胰腺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组长
中华消化心身联盟江西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