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馥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瑞馥,博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研究员,NSFC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细菌菌基因组学、进化、溯源与致病机制研究、人体微生态与健康及益生菌及活菌药物研究。在NEJM,Science,Nature Genetics,Cell Metabolism, Nat Com., PNAS等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30,000余次,H-index 74;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该获奖项目已实现转化。
杨瑞馥+袁静:微生物组与“同一健康”(综述)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杨瑞馥和首都儿科研究所袁静等团队发表综述,深入探讨了微生物组与其宿主之间的复杂互动,揭示了它们对健康、营养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
2024-09-25
朱宝利/赵维纲/杨瑞馥Nature子刊:VFDB 2.0用于识别细菌毒力因子及其与慢性疾病的关联
中国科学院朱宝利、北京协和医院赵维纲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与团队发表研究,建立了扩展版细菌致病因子基因数据库(VFDB 2.0),该数据库包含62332个非冗余的致病因子基因同源物和等位基因,能够精准识别微生物组相关疾病中的致病菌携带的致病因子基因。
2024-09-25
日报3000期 | 杨瑞馥:我挖到了知识的宝藏
《热心肠日报》就如同一位贴心的朋友,时刻陪伴在我身边,为我传递知识、带来启发,已经成为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4-09-04
袁静+杨瑞馥+王晶:靶向克雷伯菌或可治疗自动酿酒综合征
首都儿科研究所的袁静团队、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杨瑞馥团队、朝阳医院的王晶团队在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自酿酒综合征(ABS)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其中克雷伯菌属的丰度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密切相关。从ABS患者中分离出的3种克雷伯菌可诱导小鼠的ABS,提示克雷伯菌可能是导致ABS的病因。在一名ABS患者中,抗生素+益生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缓解ABS。
2023-04-21
袁静+杨瑞馥+王晶:靶向克雷伯菌或可治疗自动酿酒综合征
① 纳入5名ABS患者和5名健康对照;② 与健康对照比,ABS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厚壁菌门丰度降低,变形菌门丰度增加,其中克雷伯菌属的丰度与患者血液中的乙醇浓度波动密切相关;③ 从ABS患者中分离出了3种高产酒精的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变栖克雷伯菌),可诱导小鼠的ABS;④ 联合使用抗生素、复方益生菌制剂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缓解ABS,并减少ABS复发。
2023-04-13
毕玉晶+杨瑞馥:微小微单胞菌促进结直肠癌发展的机制
① 分离自结直肠癌(CRC)患者的微小微单胞菌(Pm)可促进CRC细胞体外生长,加速小鼠皮下移植瘤发展;② 小鼠自发肠道肿瘤模型中,Pm灌胃增加肿瘤数量和体积,导致更严重的结肠损伤,与Pm肠道定植与肠菌结构改变有关;③ Pm可上调肠道细胞及外泌体中miR-218-5p,抑制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受体R(PTPRR)表达,激活Ras/ERK/c-Fos信号通路,促进CRC发生发展;④ CRC患者肿瘤组织中Pm丰度增加,miR-218-5p表达增加而PTPRR减少,与患者病理进展相关。
2023-01-10
扈庆华+崔玉军+杨瑞馥Nature子刊:数据驱动的食源性病原菌防控网
① 对2002-2018年源自中国深圳的3642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基因组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② 按分离间隔小于1个月和基因组差异≤6个SNP,71%的患者分离株被分为370个爆发簇;③ 70%的爆发簇在基因组上相互关联,说明隐藏的储库是大部分疫情爆发的源头;④ 与爆发簇相关患者数约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报道的3倍,表明传统监测对疫情暴发的严重低估;⑤ 系统地理学分析揭示了沿海地区是潜在的疫情热点,也是跨区传播事件的枢纽和主要来源。
2022-08-02
杨瑞馥+徐振江+毕玉晶: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变化,或参与高原心脏病发生
① 采用低压性缺氧(H)条件模拟高原环境诱导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在28天内监测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和胆汁酸(BAs)的变化;② H组大鼠体重减轻、红细胞增多,发生病理性心肌肥厚,伴随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副拟杆菌属、别样杆菌属和乳球菌属丰度增加,拟杆菌属和普氏菌属比例升高;③ H刺激引起粪便和血浆中SCFAs和BAs代谢异常,扰动微生物组-代谢组互作网络;④ 粪菌移植增加H大鼠菌群多样性,恢复结构,改善SCFAs代谢和心肌肥厚。
2022-03-14
翟齐啸+崔玉军:特定基因型的益生菌或能促进宿主长寿
① 分析418株人源长双歧杆菌(BL)基因组,鉴定出BL的3个地理种群;② 不同BL种群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胞壁生物合成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基因上;③ BL在个体间、家庭间和地域间活跃传播,同一个体的不同菌株似乎源自单一的BL克隆;④ BL的相对丰度随宿主衰老而降低,但特定的BL基因型特征(如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SNP)与年龄正相关;⑤ 小鼠中,不同精氨酸合成基因变异的BL菌株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施加不同的保护效应。
2021-09-01
高志良、杨瑞馥等:肠道菌群或可作为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标志物
① 纳入212例HBV-ACLF患者,252例CHB患者,162例HBV-LC患者和877名健康对照;② 与健康对照相比,HBV-ACLF患者的肠道菌群中,球菌/杆菌比显著升高;③ 在HBV-ACLF患者中,病情进展患者与病情缓解患者之间有52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存在差异,病情进展患者的肠球菌属、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等富集,而病情缓解患者的粪杆菌属等富集;④ 在病情进展期间,屎肠球菌的丰度快速升高。
2021-05-19
王军、马永慧等:关于肠道菌群研究的7大事实和5大倡议(评论)
① 肠道微生物组是科学研究的前沿,其基础研究及应用转化在全球不断发展;② 肠道微生物组参与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但肠道菌群失调只是疾病的一个因素;③ 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混乱及利益冲突,但也存在自净和自律机制;④ 肠道微生物组研究应遵循规范的伦理原则、避免炒作和包装、积极披露利益冲突并提示安全风险问题、遵纪守法并坚持科学循证原则、积极参加科普教育促进公众参与。
2020-03-14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3
2022
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肠道大会益生菌和益生元大会主席
杨瑞馥,博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研究员,NSFC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细菌菌基因组学、进化、溯源与致病机制研究、人体微生态与健康及益生菌及活菌药物研究。在NEJM,Science,Nature Genetics,Cell Metabolism, Nat Com., PNAS等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30,000余次,H-index 74;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该获奖项目已实现转化。
1981-1985,河北医科大学医疗系,学士学位;
1985~1988: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硕士学位
1988-2002,军事医学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分析微生物实验室主任。
致病菌微进化与致病机制研究;
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
微生物法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分析微生物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POC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部疾病防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部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微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和健康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并担任《微生物学学报》、《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生物技术通讯》、《军事医学院院刊》等学术期刊的编委。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予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杨瑞馥记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