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玉晶
军事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毕玉晶,女,博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益生元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长期从事肠道微生态研究,结合宏基因组测序及培养组学相关技术,围绕不同疾病中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差异性开展研究,为肠道菌群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承担多项国家及科技部科研项目;近年来发表SCI文章五十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200,累计他引400余次;其中第一和通讯(含共同)作者文章30余篇,总影响因子140。
iMeta:毕玉晶团队开发IMBEC技术用于分离大肠癌患者的致病共生菌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毕玉晶团队在 iMeta 在线发表新文章。本研究开发一种新的方法为免疫磁珠富集培养组学(IMBEC)技术,IMBEC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相对特异地分离出某种感兴趣疾病中潜在致病共生菌。
2023-11-04
智发朝+毕玉晶等:系统评估源自人肠道和母乳的Akk菌分离株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智发朝团队与北京微生物与流行病学研究所的毕玉晶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31株健康人的Akk菌分离株(30株分离自粪便、1株分离自母乳)进行了一般特征、遗传特征、耐受性、毒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发现分离自母乳的AM06菌株具有低毒性、高遗传稳定性、高pH及胆盐耐受性等优势,或可作为候选益生菌。
2023-02-22
毕玉晶+杨瑞馥:微小微单胞菌促进结直肠癌发展的机制
军事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毕玉晶、杨瑞馥团队近日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研究文章,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了Pm对CRC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揭示了Pm上调miR-218-5p激活Ras/ERK/c-Fos途径的分子机制。
2023-01-28
杨瑞馥+徐振江+毕玉晶: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变化,或参与高原心脏病发生
近期,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杨瑞馥和毕玉晶、南昌大学的徐振江及其团队共同完成的工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他们通过构建低压性缺氧大鼠模型,对心肌肥厚小鼠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病理性心肌肥厚伴随着拟杆菌属和别样杆菌属的丰度增加,和血浆中丙酸盐的减少。通过粪菌移植可以恢复微生物组结构以及代谢特征,并改善心肌肥厚病症。该工作揭示了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参与高原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2022-04-09
智发朝+毕玉晶等:系统评估源自人肠道和母乳的Akk菌分离株
① 从健康人的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30株Akk菌,并首次从健康人的母乳中分离出1株Akk菌(AM06);② 从一般特征(形态、生长、生理、生化特征)、遗传特征(GC含量、毒力因子、抗生素耐药基因)、对人工胃肠液及胆盐的耐受性、动物毒性等方面,对部分菌株进行系统性评估;③ AM06菌株不编码毒力因子,在正常小鼠和裸鼠中都具有遗传稳定性且无致病性;④ AM06对pH值变化和胆盐具有耐受性,表明其可安全地用作候选益生菌。
2023-02-14
毕玉晶+杨瑞馥:微小微单胞菌促进结直肠癌发展的机制
① 分离自结直肠癌(CRC)患者的微小微单胞菌(Pm)可促进CRC细胞体外生长,加速小鼠皮下移植瘤发展;② 小鼠自发肠道肿瘤模型中,Pm灌胃增加肿瘤数量和体积,导致更严重的结肠损伤,与Pm肠道定植与肠菌结构改变有关;③ Pm可上调肠道细胞及外泌体中miR-218-5p,抑制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受体R(PTPRR)表达,激活Ras/ERK/c-Fos信号通路,促进CRC发生发展;④ CRC患者肿瘤组织中Pm丰度增加,miR-218-5p表达增加而PTPRR减少,与患者病理进展相关。
2023-01-10
杨瑞馥+徐振江+毕玉晶: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变化,或参与高原心脏病发生
① 采用低压性缺氧(H)条件模拟高原环境诱导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在28天内监测大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和胆汁酸(BAs)的变化;② H组大鼠体重减轻、红细胞增多,发生病理性心肌肥厚,伴随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副拟杆菌属、别样杆菌属和乳球菌属丰度增加,拟杆菌属和普氏菌属比例升高;③ H刺激引起粪便和血浆中SCFAs和BAs代谢异常,扰动微生物组-代谢组互作网络;④ 粪菌移植增加H大鼠菌群多样性,恢复结构,改善SCFAs代谢和心肌肥厚。
2022-03-14
徐振江+毕玉晶等:高山症中的肠道菌群靶向调控
① 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制剂治疗可缓解大鼠长期暴露于低压缺氧(模拟海拔5000米)环境下,引起的病理性心脏肥大;② 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制剂可显著缓解低压缺氧造成的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包括乳杆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等的改变;③ 低压缺氧改变大鼠血浆短链脂肪酸(SCFAs)、胆汁酸(BAs)、氨基酸、神经递质和游离脂肪酸水平,但不影响粪便总SCFAs和BAs量;④ 靶向治疗能够一定程度恢复血浆中氨基酸和神经递质稳态,但对其他测量的代谢物无效。
2022-02-09
国内团队:一文读懂狗肠道菌群(综述)
① 饮食对狗的胃肠道菌群有重要影响,不同比例的宏量营养素(如膳食纤维、蛋白、脂肪等)对狗的胃肠道菌群有着不同的影响;② 许多研究关注了狗的胃肠道菌群与不同疾病的关联,包括:IBD、慢性肠病、急性腹泻(包括急性非出血性/出血性腹泻);③ 一些研究报道了益生菌可改善狗的胃肠道疾病,如发酵乳杆菌CCM 7421可显著改善狗的腹泻;④ 驯化导致狗的肠道菌群发生了巨大变化,相比于小鼠及其它哺乳动物,狗的肠道菌群可能与人类更为类似。
2020-01-28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飞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① 在2次航天飞行任务中,收集5名航天员执行任务前后的粪便样本,对航天飞行中肠道菌群的波动进行分析;② 航天飞行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产生显著影响,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功能发生显著变化,且菌属丰富度降低;③ 航天飞行对耐药基因的总数无显著影响,对一些抗生素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原件有所影响;④ 航天飞行后,肠道菌群中的毒力基因总数增加,有害细菌的毒力和感染机会增加;⑤ 在未来的航天飞行中应该考虑航天员的肠道菌群变化。
2020-01-10
军事医学科学院毕玉晶:豚鼠肠道菌群能否改变小鼠的肺鼠疫敏感性?
① 鼠疫耶尔森菌201菌株对小鼠有强烈毒性,但对豚鼠几乎无毒性;② 给小鼠喂食豚鼠饲料两月后,经口灌胃给予0.5ml的豚鼠粪便悬浮液,发现豚鼠的肠道菌群能在小鼠中定植;③ 通过肺入侵使小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201,但定植豚鼠肠道菌群的小鼠和对照小鼠的存活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④ 移植来自豚鼠的肠道菌群,不影响小鼠对肺鼠疫的敏感性,其肠道菌群对小鼠肺鼠疫无防御作用。
2018-09-24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军事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毕玉晶,女,博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益生元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长期从事肠道微生态研究,结合宏基因组测序及培养组学相关技术,围绕不同疾病中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差异性开展研究,为肠道菌群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承担多项国家及科技部科研项目;近年来发表SCI文章五十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200,累计他引400余次;其中第一和通讯(含共同)作者文章30余篇,总影响因子140。
2005-2008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预防医学,获得博士学位
2002-2005 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6-2001 北华大学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2015-至今,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8-2015,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