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兆祥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座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中医药发展),曾肇添中医药临床研究讲座教授,创意研究院副总监,中医药学院临床部主任、讲座教授。2001年加入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后,先后承担来自香港研究资助局、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福利局、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工作。
卞兆祥+赵立平+贾伟等Nature子刊:肠菌衍生代谢物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① 通过动物和临床试验发现活泼瘤胃球菌及其衍生的色胺和苯乙胺与肠易激综合征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标正相关;② 在无菌小鼠中定植活泼瘤胃球菌会使其产生过量的色胺和苯乙胺,损害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③ 色胺和苯乙胺在病理浓度内可导致小鼠和食蟹猴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受异常;④ 机制上,色胺和苯乙胺通过激活痕量胺相关受体1(TAAR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 信号轴损害代谢组织中的胰岛素信号传导。
2023-08-17
赵玲+贾伟: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综述)
① 结直肠癌相关细菌(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等)在原发肿瘤及远端转移灶中高表达;② 具核梭杆菌、粪肠球菌、牛链球菌等可诱导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及结直肠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③ 具核梭杆菌、脆弱拟杆菌等通过产生黏附素、毒素、代谢产物及外泌体,激活上皮间充质转化或诱导DNA损伤,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及迁移;④ 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等易位进入肿瘤或远端器官,通过重塑免疫细胞及肝脏基质细胞,促进有利于肿瘤的微环境的形成。
2022-12-15
卞兆祥+王凯亮Cell子刊:活泼瘤胃球菌如何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①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中活泼瘤胃球菌(Rg)增加,与腹泻严重程度及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升高有关;② Rg中的色氨酸脱羧酶可分解膳食中的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产生苯乙胺和色胺,驱动肠嗜铬细胞的痕量胺相关受体1(TAAR1)介导的5-HT生物合成,增加结肠分泌,促进胃肠道转运,加重IBS-D症状;③ IBS-D患者血清及粪便中苯乙胺和色胺增加;④ TAAR1拮抗剂EPPTB可消除苯乙胺和色胺对5-HT生物合成的促进,缓解移植Rg造成的IBS-D。
2022-12-09
方晓东+卞兆祥+李帅成:IBS患者的代谢组和菌群变化
① 基于发现和验证队列(330和101人)分析IBS患者的粪便和血清代谢组及粪便菌群;② 相较于健康人,IBS患者菌群失调程度不大,但血清代谢物差异明显,能有效鉴别患者与健康人;③ IBS患者有726种血清代谢物的含量改变,一类脂肪酰辅酶A富集;④ 鉴定出IBS中改变的粪便代谢物和细菌之间的522个关联,3种肠菌与叶酸中间产物二氢蝶酸含量较低相关;⑤ 在粪便和血清代谢组中,色氨酸/5-羟色胺代谢失调(转向生成犬尿氨酸)与IBS抑郁程度相关。
2021-11-08
国内团队:黄芩素靶向TLR4干预大肠癌
① 黄芩素可直接与TLR4蛋白稳定结合,并抑制TLR4活性,降低结直肠癌(CRC)细胞的活力;② 并且,黄岑素和TLR4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最大响应为598RU;③ HIF-1α和VEGF是TLR4的下游信号分子,黄芩素以TLR4依赖性方式降低CRC细胞中该两者的表达;④ 黄芩素通过TLR4/HIF-1α/VEGF轴,抑制小鼠模型中CRC的生长、血管生成以及癌症转移;⑤ 黄芩素对小鼠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⑥ 靶向递送黄芩素有希望增强其抗CRC效果,并有可能成为CRC治疗的一种新型疗法。
2021-11-04
关晓仪+卞兆祥:TLR4是高脂饮食促进结直肠癌生长的关键调节因子
① 结直肠癌(CRC)模型小鼠的肿瘤组织中,高脂饮食(HFD)不仅增加肿瘤重量,而且增加棕榈酸和TLR4的表达,使用对照饮食代替HFD则降低其表达;② 棕榈酸以依赖于PU.1的方式调控TLR4表达,敲低PU.1或突变TLR4启动子的PU.1结合位点都抑制棕榈酸诱导的TLR4表达;③ HFD或棕榈酸促进CRC生长,依赖于TLR4,而TLR4不会影响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图谱;④ 敲低TLR4改变肿瘤组织的代谢酶谱,导致HFD增加的ATP产生和肿瘤生长效应完全消失。
2021-08-12
贾伟+卞兆祥等:胆汁酸-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肥胖易感性
① 纳入高BMI健康和高BMI非健康受试者121例和62例,发现后者的非12-OH胆汁酸显著低于前者;② 高脂饮食不易胖小鼠肝脏非12-OH胆汁酸水平高于高脂饮食易胖(HF-OP)小鼠肝脏;③ HF-OP小鼠熊去氧胆酸等非12-OH胆汁酸水平降低,与其肠道菌群Clostridium scindens减少成正相关;④ 饲喂Clostridium scindens使小鼠肝脏非12-OH胆汁酸和血清胆汁酸前体水平升高;⑤ HF-OP小鼠胆汁酸的下调与回肠激素GLP-1的分泌及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2020-05-21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4
CAThe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of indigo naturalis
FOOD CHEM TOXICOL, 10.1016/j.fct.2024.114476
2023
参与并申请有关中医及中药学方面的发明专利近50余项,近年的主要包括:
抑制在有需要的主体内食道肿瘤生长的方法及黄酮醇化合物作为制备治疗食道肿瘤药物应用,专利号:2016104662984
一种治疗炎性疾病的方法及原花色素化合物作为治疗炎性疾病的药物应用,专利号:2016104659021
抑制在有需要的主体内的食道癌生长的方法及木脂素化合物作为制备治疗食道癌药物的应用,专利号:2016104622559
二氢白藜芦醇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和相关肺损伤的方法,专利号:2016104092872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号:2016102094534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座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中医药发展),曾肇添中医药临床研究讲座教授,创意研究院副总监,中医药学院临床部主任、讲座教授。2001年加入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后,先后承担来自香港研究资助局、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福利局、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工作。
1988,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学位
1988-1991,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
1991-1994,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
1994-2001,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1至今,香港浸会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胃肠道肿瘤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中草药临床研究规范化问题。
曾肇添中医药临床研究讲座教授
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