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沧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胃肠道及肝胆、胰腺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并能熟练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以及内镜下的各种治疗。特别是针对疑难肠病的多学科诊治方面临床经验丰富,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治疗及细胞治疗,尤其致力于对炎症性肠病的研究。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著数十篇。
李宗金+曹晓沧+赵强:仿生超分子组装助力炎症性肠病治疗
南开大学李宗金和赵强、天津医科大学曹晓沧与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抗炎性能的生物模拟的超分子组装体,能够有效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维持肠道菌群稳态,治疗炎症性肠病(IBD)。
07-27
黄鹤+曹晓沧+刘占举:开发新型双特异性纳米抗体或可治疗IBD
天津大学黄鹤团队、天津医科大学曹晓沧团队及同济大学刘占举团队联合开发了一种新型双特异性纳米抗体(BsNb-Fc),通过同时靶向TNF-α和IL-23p19,缓解小鼠实验性肠炎。
04-04
李炳志+康广博+曹晓沧:定制化工程酵母补充肠道丁酸,治疗炎症性肠病
天津大学的李炳志、康广博和天津医科大学的曹晓沧团队合作发表文章,通过改造酿酒酵母基因组,使其在肠道中产生丁酸,旨在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提供一种合理的丁酸补充治疗方法,以调节肠道菌群和促进黏膜修复。
03-13
曹晓沧+刘心娟+黄鹤+邬荣领:肠道空间尺度微生物网络关系新模型
近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曹晓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心娟、天津大学黄鹤、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邬荣领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Gut Microbes上发表文章,开发了一个用于推断微生物在空间尺度上互作网络的计算模型idopNetwork。该模型能描绘肠道菌群互作的空间变化图谱,精确定位微生物与疾病关系最紧密的肠道部位,为深入理解肠道菌群生态系统的弹性、稳定性和多样性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起点。
2022-09-15
曹晓沧+刘心娟+黄鹤+邬荣领:肠道空间尺度微生物网络关系新模型
① 引入捕食-被捕食者理论,构建准动态常微分方程以量化每种微生物的独立和依赖关系,优化后编码生成idopNetwork网络;② 使用idopNetwork分析来自5名UC患者和1名健康人肠道7个不同部位的23份16S菌群数据,揭示了微生物网络结构随肠道部位的梯度变化规律;③ 健康人肠道中,浮霉菌门与疣微菌门在横结肠和盲肠处有很强的共生关系,但在UC患者中却无该共生关系;④ idopNetworks可应用于任何分类学水平,及细菌、真菌和病毒之间的交互网络。
2022-08-03
黄鹤+曹晓沧等:改造共生细菌产丁酸或可有效改善肥胖
① 构建了丁酸产量为1.5 g/L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sS-RS06551;② 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中,连续摄入BsS-RS06551可有效减轻体重,改善葡萄糖耐受和胰岛素抵抗;③ BsS-RS06551可改善HFD小鼠肝脂肪堆积和肝损伤;④ 摄入BsS-RS06551使肠道菌群α多样性增加,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改变,代谢功能丰度增强,糖苷水解酶(GH)丰度升高;⑤ 非靶向代谢组学发现,包括胆汁酸和氨基酸代谢途径在内的24种主要差异代谢物与BsS-RS06551的作用有关。
2022-03-16
曹海龙团队:出生前的母亲压力可恶化后代小鼠的结肠炎
① 产前母亲压力(PNMS)损害3周龄后代小鼠的肠上皮细胞增殖、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分化及粘膜屏障功能,诱导低度肠道炎症;② PNMS对后代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增加3周龄后代小鼠的脱硫弧菌属、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减少双歧杆菌属和布劳特氏菌属;③ 脱硫弧菌属的过度生长从断奶期一直持续到成年;④ 粪菌移植实验证实了PNMS损伤肠道屏障功能及诱导低度肠道炎症是由肠道菌群所介导的;⑤ PNMS恶化后代小鼠成年后的DSS诱导结肠炎。
2021-11-03
IJC:次级胆汁酸扰乱肠道菌群并促发肠道癌症
① 向Apc突变小鼠(肠道多发腺瘤模型)的饮用水中添加脱氧胆酸(DCA),可诱导肠道菌群失调,伴随肠道屏障受损和低度炎症、促进肠道癌变;② 将其肠道菌群移植给未服用DCA的Apc突变小鼠,可在后者肠道中诱发炎症,并招募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加速肠道腺瘤癌变;③ 用抗生素处理DCA诱导的菌群失调可抑制肠道癌变;④ 个性化饮食干预调节肠道菌群,或有助于高遗传风险个体降低大肠癌几率。
2017-06-01
PLoS One:粪菌移植都有哪些不良反应?(综述)
① 粪菌移植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及其他肠道疾病,粪菌移植中的不良反应仍是其应用中的一大挑战;② 从7562篇关于粪菌移植的文献中选择出符合标准的50篇,③ 粪菌移植的不良反应共有78种,发生率为28.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部不适;④ 共有44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其中死亡率为3.5%;⑤ 通过上消化道进行的粪菌移植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下消化道。
2016-08-16
WJG:粪菌移植,在肠道紊乱治病之外也大有可为
① 众所周知肠道微生态失调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粪便菌群移植(FMT)作为靶向菌群的一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治疗艰难梭菌感染,且对其他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② 本文阐述新兴科学技术FMT将在未知领域的潜在应用,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肿瘤等方面;③ FMT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控制肠道菌群的方法,且在各种与肠道失调有关的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2015-01-09
注:FA表示第一作者;CA表示通讯作者;SA表示高级作者
2024
2023
202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胃肠道及肝胆、胰腺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并能熟练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以及内镜下的各种治疗。特别是针对疑难肠病的多学科诊治方面临床经验丰富,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治疗及细胞治疗,尤其致力于对炎症性肠病的研究。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著数十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博士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法国里尔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消化内镜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临床流行病学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炎性肠病专业委员会肛肠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炎症性肠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炎症性肠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联盟常委 肠道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医学会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委
天津市医学会盆底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