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图书馆首席研究员
江晓芳等Nature子刊:发炎肠道中,共生和致病微生物的氧化糖代谢的趋同进化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医学图书馆江晓芳与团队,揭示了病原菌和共生菌在肠道炎症环境下趋同进化出氧化糖代谢能力,这一发现挑战了氧化糖代谢仅与病原菌毒力有关的传统观点。
02-06
江晓芳等Nature子刊:鉴定肝肠循环重要代谢物胆红素的菌群酶
近期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的这份工作,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图书馆江晓芳和团队完成。他们针对影响宿主健康的肝肠循环中重要代谢物胆红素的菌群来源胆红素还原酶进行了鉴定,填补了宿主胆红素转化的一块空白。
2024-01-05
iMeta:江晓芳等综述德布鲁因图在菌群研究中的应用
高通量测序已经成为菌群研究日益关键的组成部分,基于德布鲁因图的高通量测序数据组装方法的发展,已经成为采用测序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美国NIH江晓芳团队详细阐述了德布鲁因图在菌群研究中的应用,德布鲁因图在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处理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依赖于这些数据结构的新工具的快速发展表明,在未来它将继续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2-03-17
江晓芳等:肠道拟杆菌目细菌或是一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储存库
由可逆启动子调节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RG),可以减轻细菌在没有抗生素压力的情况下维持ARG的适性成本,可能延长ARG在细菌中的留存。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近期发表了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图书馆江晓芳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拟杆菌目细菌中由可逆启动子调控的多糖合成位点,是这些ARG出现的一个重要热点。
2022-01-14
江晓芳等Nature子刊:鉴定肝肠循环重要代谢物胆红素的菌群酶
① 基于胆红素结合后的UnaG荧光激发试验,鉴定出一系列具备胆红素还原酶的肠道细菌,它们均属于厚壁菌门的梭状芽胞杆菌纲;②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从亲缘性靠近、胆红素还原酶有无的菌株间鉴定胆红素还原酶基因,基于关键残基同源比对确定胆红素还原酶bilR基因;③ 异源表达确定BilR的胆红素还原酶活,基于关键残基鉴定绘制bilR的进化分支谱;④ 人宏基因组数据集显示bilR在健康成年人中广泛存在,但在新生儿和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发现率下降。
2024-01-03
iMeta:江晓芳等综述德布鲁因图在菌群研究中的应用
① 基于德布鲁因(de Bruijn) 图的序列组装方法一直是测序分析方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在菌群研究中;② 德布鲁因图可以用来有效地表示测序数据,其格式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并且可以扩展和修改以解决不同的研究问题;③ 基于德布鲁因图的分析方法已经开发并运用于比较基因组学、遗传变异的鉴定以及未组装测序数据的大规模搜索;④ 德布鲁因图数据结构将继续成为未来序列组装和分析方法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2-03-01
江晓芳:可逆启动子介导肠道中的细菌相变、抗生素耐药和对宿主的适应
① 可颠换元件是指在细菌基因组中方向可以改变的一段DNA序列,最常见的是可颠换的启动子;② 通过开发PhaseFinder程序,在5.4万个细菌基因组中的2414个中找到了4686个该类元件;③ 进一步发现该类元件在宿主相关细菌中存在更多,富集于膜蛋白、抗性相关基因;④ 宿主选择压力或许是塑造可颠换元件方向的主要力量,而粪菌移植和抗生素处理可以改变可颠换元件的方向。
2019-05-05
Science:肠内生存不易,倒位子或是细菌适应肠道环境的利器
① 倒位子(inverton)是能发生可逆性倒位的基因间区域,是细菌适应环境的一种遗传机制;② 开发算法从5万多个细菌基因组中鉴定出4686个倒位子,在肠道菌中较普遍;③ 含有启动子的倒位子大多调节胞外产物,如荚膜多糖,提示细菌表面结构多样性对其在肠道内定殖的重要性;④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启动子,其所处倒位子的方向可在抗生素处理后从“关闭”变为“打开”;⑤ 同一菌株的倒位子在粪菌移植后可改变方向,体现宿主施加的选择压力有个体差异。
2019-01-11
Science子刊:IBD及IBS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变化
① 对1792名受试者(355名IBD患者、412名IBS患者、1025名健康人)的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② IBD及IBDS患者的肠道菌群有大量相似之处,在物种和菌株水平上,两者也存在显著差异;③ 与健康人相比,IBD及IBS患者的某些肠道细菌生长速率发生变化;④ IBD及IBS患者的肠道菌群中,氨基酸、神经递质、维生素的生物合成及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等相关通路发生改变,且毒力因子的丰度增加;⑤ 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影响了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携带。
2018-12-19
简单饮食和补充剂对人肠道菌群的短期影响
① 60名健康受试者分组,短期食用标准化液体营养餐后,额外添加不同补充剂,分析肠道菌群对短期高度控制的饮食和特定益生元的反应;② 摄入益生元(菊粉和果胶)引起了受试者菌群中特定成员和功能基因发生普遍、可预测的明显变化,表明人肠道内存在精细的资源分配;③ 而非益生元补充剂则没有引起这种可预测的菌群反应;④ 标准化液体营养餐没有减少菌群的日间变化性,但增加了个体间的相似性,并诱导了菌群的应激式反应,伴随菌群多样性降低。
2018-08-23
简单饮食和补充剂对人肠道菌群的短期影响
① 60名健康受试者分组,短期食用标准化液体营养餐后,额外添加不同补充剂,分析肠道菌群对短期高度控制的饮食和特定益生元的反应;② 摄入益生元(菊粉和果胶)引起了受试者菌群中特定成员和功能基因发生普遍、可预测的明显变化,表明人肠道内存在精细的资源分配;③ 而非益生元补充剂则没有引起这种可预测的菌群反应;④ 标准化液体营养餐没有减少菌群的日间变化性,但增加了个体间的相似性,并诱导了菌群的应激式反应,伴随菌群多样性降低。
2018-08-2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图书馆首席研究员
2010年,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士
2016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博士
2010 - 2011年,北京微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所病原体与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本科生研究员,导师:童贻刚
2011–2016年,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跨学科课程,研究生研究员,导师:Zhijian Jake Tu
2016年-至今,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微生物信息学和治疗中心,博士后,导师: Eric Alm 和 Ramnik Xav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