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3000期|郭春君:点滴陪伴,见证成长
郭春君 2024-09-09
无论是在求职路上、科研工作中,还是在与同行的交流中,《热心肠日报》都为我提供了极大帮助,成为我日常科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6年3月4日,《热心肠日报》第1期发布于“热心肠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正式开启了日日不息、第一时间以信息产品形式传播全球肠道科学研究前沿进展的旅程。如今,她已成为“中国肠道人的必读文献”,2024年9月7日迎来第3000期!

值此之际,我们特别邀请日报的超级粉丝、忠实读者、创作者,与您分享“我与《热心肠日报》的故事”。

祝贺《热心肠日报》已迎来第3000期,回顾她对我科研与职业生涯的帮助,感触颇深。

01|陪伴

大约7年前,第一次接触到《热心肠日报》,被她的深度和广度深深吸引。那时,我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真菌的天然产物合成,到了博士后阶段,我才转向以微生物组为主要研究领域。出于对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宿主健康深感兴趣,我毫不犹豫地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没成想从此几年里,《热心肠日报》成为我每天必读的内容。这不仅是一个关于肠道菌群最新科研进展的资讯平台,还涵盖了许多与肠道健康产业和临床应用相关的重要信息,对我的研究和日常工作帮助极大。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目睹了肠道微生物组领域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热心肠日报》的成长——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播和交流肠道微生物组相关研究的大平台,传播肠道微生物组的前沿研究,更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舞台,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微信群里,我遇到了来自五湖四海、各个科研领域的同仁,大家背景各异,对肠道微生物的共同兴趣让我们紧密相连。我们经常在群里分享研究心得,畅谈科学见解,这些交流拓宽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新的灵感,令我受益匪浅。

02|感恩

在我找教职的那段时间,肠道微生物组作为一个高度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代谢学等众多领域。为了准备面试,我需要快速了解这些方向的最新进展。《热心肠日报》成为了我每日获取信息的高效工具,不仅为我提供了最新的科研动态,还深入浅出地解析复杂的研究成果,让我在与不同领域的科研同行交流时更加从容。特别是在求职面试中,帮助我迅速掌握前沿知识,展示了跨学科的洞见,使我在应对挑战(尤其chalk talk)时信心倍增。

作为一名研究者,我时常遇到刚发表的文章中有重要的新发现,但因为实验设计复杂,初读时难以快速把握其精髓。然而,通过日报的详细解读,我能够更快理清文章的核心逻辑和创新之处。例如,有一篇关于微生物组与宿主肠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文章,我在阅读日报后,对实验思路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这大大加速了自己研究的推进。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肠道大会”的盛大规模与深远影响。我曾有幸作为嘉宾参与其中的一场线上讲座,与众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分享我的最新研究成果。当时看到屏幕前那么多热情的听众时,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不只是一次科研交流,更是一次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社会关注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活动,科研不再局限于实验室,而是走向了更广泛的公众视野,让更多人理解和重视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意义。

点滴陪伴,见证成长。我深感《热心肠日报》对我个人成,无论是在求职路上、科研工作中,还是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她都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已经成为我日常科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专家简介
郭春君
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吉尔·罗伯茨IBD研究所助理教授
郭春君是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炎症性肠病研究吉尔罗伯茨研究所 (JRI) 的助理教授。郭博士的研究项目侧重于剖析微生物组与人类相互作用背后的分子机制。他的团队将使用生物信息学、分子遗传学、代谢组学,和化学生物学方法来研究肠道微生物组代谢如何影响宿主代谢和免疫。通过微生物组基因编辑、代谢组学和使用不同的疾病模型,他的实验室致力将小鼠模型中的研究成果临床转化为创新的免疫/代谢介导疾病的治疗方法。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