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免疫的原动力,黏黏的屏障,热热闹闹。”《肠·道》里的这句歌词,讲述的正是在全身免疫功能中,肠道堪比胸腺、骨髓的核心重要性,黏液层则一马当先,铸成了肠道免疫防护的铜墙铁壁。
肠道是一个柔软的器官,又是一道坚固的屏障。这道屏障中,除了由紧密排列的肠上皮细胞形成的物理屏障,由各种免疫细胞组成的免疫屏障以外,还包括了覆盖在肠上皮表面的一层厚厚的黏液层屏障。
黏液层实在是形如其名。黏液层中的关键成分是黏蛋白,这些蛋白质分子被连上了许多糖链,样子就像是有很多刷毛的试管刷一样。这种结构特点使得黏蛋白能与水分子、电解质和脂质等成分交联在一起,构成凝胶状的细密网状结构。
如果说肠道是人体的长城,那么黏液层就是这道长城的护城河。
首先,它是很好的润滑剂。它那有点黏糊糊、滑溜溜的质地,能帮助肠腔内主要由微生物和食物残渣组成的“粪团”顺利抵达肛门。
其次,它是一件能透气的“隔离服”。它既不会影响肠上皮从肠腔中吸收营养,又能选择性地将肠上皮细胞与肠腔内的食物残渣、微生物和各种有害分子分隔开来,防止菌群直接接触、刺激肠上皮。黏液层中含有的抗菌成分和免疫分子,也能发挥抗感染和免疫作用。
最后,它还是肠道微生物的乐园。当黏液层足够厚的时候,各种微生物徜徉其间,快乐度日,肠腔内的膳食纤维等食物成分,以及黏蛋白上的糖链,都可能成为它们喜爱的食粮。它们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能滋养调节型T细胞,预防炎症,也能成为免疫和神经系统的调控因子,促进健康与和谐。
健康的黏液层应该是厚实的、不断周转更新的,但如果你不善待它,它会受损、变薄,物理防护功能变弱,肠壁就将出现防御漏洞,肠道就可能遭受有害微生物或分子的入侵,从而引起感染、炎症和疾病。
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尤其是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加上加工食品中一些乳化剂、代糖等食品添加剂的过量摄入,往往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组成、功能和代谢物发生改变,从而损伤肠道的黏液屏障。比如,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减少,会影响肠上皮分泌黏蛋白的能力;又比如,一些原本以膳食纤维为食的微生物,在“食物”匮乏时可能会反过头来“吃”黏液层中的多糖,从而加速黏液层的降解。
是时候保卫我们的黏液层了!合理搭配、均衡多样的健康饮食应该被推荐,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理念应该被倡导。总之,黏液稠,健康不愁;黏液厚,免疫无忧。
插画作品赏析
《冲浪》
一圈圈的旋涡,是肠镜视角下肠道的独特形状。蔚蓝海浪,是黏液层的艺术表达。各种形态的微生物漂浮在黏液海水之中。拟人化的有益菌正在尽情冲浪、划船、巡视,它们的活力与快乐似乎要溢出整个画面,生动呈现了黏液健康则肠道健康的概念。
《厚此薄彼》
均衡多样、高膳食纤维的饮食,能够帮助黏液层保持合理的厚度,让这里成为肠道微生物畅游的乐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高糖高脂、缺乏膳食纤维、单一的饮食,则可能加速黏液层的降解,导致黏液层受损、变薄,给致病菌以可乘之机。作品将健康的黏液层艺术化为一棵绿色大菠菜,不健康的黏液层艺术化为一片薄薄的五花肉,一厚一薄,形成鲜明对比,可谓“厚此薄彼”。
《黏液门》
如果说肠道是一座坚固的城池,那么黏液层则是守护这座城的铜墙铁壁。而黏液城墙的安全,需要由富含膳食纤维的健康食物——花菜战士、番茄勇士、南瓜斗士,以及土豆、黄瓜、胡萝卜小兵等来守护。
《冲击》
作品以对角线构图,用分割线代表黏液层,将不良饮食方式对黏液层可能产生的破坏,表达得极具冲击力。健康厚实的黏液层为多种微生物提供了惬意的栖息地,为肠壁形成了一道物理防护屏障。以薯条、冰激凌、汽水饮料、薯片等为代表的“垃圾食品”,是破坏黏液层健康的重要因素。
《海洋森林》
栖息在厚实的黏液层里,肠道微生物们就像遨游于深海的鲸鱼,从容自在。和谐平衡的肠道微生态,就如这梦幻静谧的海洋森林。
《青龙传说》
黏液是一条负责守护肠道的青龙,巨大厚重的龙身包容了各类微生物的存在。载着巡逻队的金鱼,是肠道免疫系统的化身。盛满有益菌的莲花朵朵盛开,带来安宁祥和的气氛。古典中国元素与西式潮流涂鸦风格,神话故事与科学新知,在这幅作品中强烈碰撞,形成奇妙的和谐。
了解更多作品详情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