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生命的母亲河,蜿蜒曲折,弯弯绕绕”,《肠·道》这首歌,第一句就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比喻——母亲河,立刻使肠道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这个比喻,并非灵光一闪的结果,它的来历勾连着一段难忘的回忆。
2017年6月18日,北京,清华园。清华大学蒙民伟楼报告厅人头攒动,由热心肠研究院策划,致敬TED演讲的《肠·道》演讲揭幕式如约而至。上午彩排场和下午正式录制场都座无虚席。中国著名的消化科专家杨云生教授也参加了那场活动,并奉献了《生命的母亲河》这一经典演讲。
杨教授学养深厚,金句频出:
“消化道正是我们自己身体里真正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还在外面,还离我们有着很远很远的距离。如果河水没有进入我们自己这一条母亲河,那么外面的这条母亲河,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们把我们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摄入了进去,污染了或者是超负荷对待了我们自己的这条母亲河,当然它就要出现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当然就是健康的代价、疾病的代价。”
“那么要做好预防疾病这项工作,就是要管理好我们的肠道,保护好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真正的母亲河。这件事比我们保卫黄河、保卫长江更重要、更艰巨。”
7000多字的演讲,字字句句都掷地有声,提醒我们要关注肠道健康。杨教授关于“肠道是人体母亲河”的比喻也因此不胫而走。
细究起来,“母亲河”的比喻,可不是科学家随随便便就赋予肠道的。
从生命进化的角度看,包含肠道在内的消化道,是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中最早出现的器官,只有首先满足了营养的消化吸收这个基础需求,生命才能不断进化出其他组织器官。
从生物学功能的角度看,肠道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石。它不仅为其他器官的正常运转提供必需的营养和能源,本身也是重要的免疫、内分泌和神经器官,对维持和调节全身的机能发挥多方面的关键作用。
肠道还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栖息地,这些肠道微生物也通过多种方式,对人体健康施加无形的影响。
由此看来,肠道的母亲河之誉,实非虚名。
大地上的母亲河,日夜兼程,滋养万物,守护文明,历经岁月沧桑风云激荡。而肠道这条人体内的母亲河,也昼夜不息,任劳任怨,为生命赋能,为健康护航,对我们有大爱而不言。无论大地上的母亲河,还是人体内的母亲河,都需要我们去更多地了解,更加地爱护!
如此,才有美丽中国,健康中国!
插画作品赏析
《人体母亲河》
蓝色河流与深棕色祥云纹,组成大肠与小肠的抽象画面。河流绕经山脉,最终汇聚至莲花香炉中。山脉为自然,莲花是吾身;河流滋养了自然大地,肠道则滋养了我们的身体。自莲花香炉中徐徐升起的云烟,幻化成象征长寿的仙鹤。画面最上方的月轨代表了时间,我们体内的肠道日夜运转,正如大地上母亲河的川流不息。
《食物的漫游》
粉色天空,造型恰如肠道的横截剖面。蜿蜒的河流,是艺术家想象中的肠道。沿岸摇曳的红水草,有肠绒毛的模样。点缀其间的红色长寿花,是关于健康的隐喻。河流深处,形似树苗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代表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系统。满载蔬菜、水果、谷物、牛奶的小船顺流而下,鱼儿在水中漫游,橙子、葡萄、苹果等待在峡谷的远方……这是多元丰富的食物在人体母亲河中的漫游,也是肠道在为我们吸收各种营养与能量。
《亚马孙的危机》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生态系统最多样化的河流。我们的肠道就好比这样一条河流,拥有最庞大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对全身的健康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果不爱护好肠道,那么我们的健康也将会像亚马孙河流域一样危机四伏。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能就会让“肠道河流”里充斥着森蚺、箭毒蛙、凯门鳄等危险动物,它们暗中潜伏,伺机吞噬我们的健康。
《千里江山》
肠道从各种蔬果、谷物、鱼肉等健康食物中汲取养分,供给全身的需要,就如这一湾碧水,哺育了千里江山。
《川》
河水流经之地,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健康的肠道就如同这样一条繁荣的河流,滋养我们的身体,令人元气满满,朝气蓬勃。
《情系529》
这是专门为“5·29”世界肠道健康日而作的一幅主题插画。作品的主角是一头美丽的银鹿,目光安详平和,鹿角挂满鲜花。在银鹿身后(或头顶),蜿蜒而下的,是河流,是肠道,也是“529”。爱护好肠道这条人体母亲河,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与美好的生活。“5·29”世界肠道健康日,是提醒也是号召:爱护人体母亲河,快快行动起来吧!
了解更多作品详情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