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益生菌专利,RCT或许更重要
热心肠先生 2024-07-22
时长:03:27
我坚持在专利的申请与维护过程中,最应该深入去思考如何将专利转化为产品的核心卖点,并探索其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今天再聊一个在益生菌行业特别重要,但也有一些争议的话题,那就是专利。

我个人非常认同专利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专业形象、促进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比如在益生菌行业,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菌株转让交易,是用专利作为核心标的的,专利成为了促进产业繁荣的利器之一。

然而,在我看来,益生菌专利领域还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益生菌专利过多过泛,大同小异

根据我们写的《2022全球益生菌产学研发展动向白皮书》,截至2021年,全球益生菌行业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超过17.2万项,近10年平均每年有1万多项申请;2018年以后,全球每年有一半左右的益生菌专利是由中国申请。

这些数字虽然庞大,但许多专利大同小异,缺乏实质性的创新。这种现象不仅稀释了专利的价值,也给市场带来了混乱。

第二、专利的功能声称难以应用于营销

有一部分专利是瞄准做活体生物药(LBP)的,其功能声称有非常明确的应用方向;但大部分专利,其主要应用场景停留在食品行业,会受到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的严格限制,功能声称无法应用,专利价值大打折扣。

第三、专利转让缺乏通用游戏规则

定价机制不完善,价格两极化现象严重。过低的转让价格可能对研发者不公平,而过高的价格可能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一些价格虚高的专利转让背后,产品的实际销售和利润并不理想,严重打击具体企业甚至行业的积极性。希望后面能看到真正合理的定价机制,既能让研发者有基础获益,又能使企业根据效益支付合理费用。

此外,益生菌专利的申请门槛相对较低,这为一些劣质甚至造假的专利提供了可乘之机。专利保护其实也是不到位的,比如要鉴别一株菌的应用是否侵犯别人的专利,在菌种鉴定上就存在专业门槛,而一旦进入诉讼阶段,举证也可能举步维艰,所以全世界都鲜有益生菌专利方面的官司,所谓保护,有名无实。也因此,菌种被偷来偷去的现象并不少见。

在实际应用中,专利的价值可能不如随机对照试验(RCT)。如果有人向我推介两个不同的益生菌原料或产品,一个有10个专利,一个有1篇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我会优选后者。现在,越来越多企业的研发人员也是会先看RCT后看专利。就原料企业来言,要对此有更多的重视——毕竟原料先要打动企业,才可能进入市场到消费者手里。

我个人一直有个执念,相信塑造品牌是最大价值。因此,我坚信在专利的申请与维护过程中,最应该深入去思考如何将专利转化为产品的核心卖点,并探索其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品牌的深远价值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专利仅是实现目标的要素之一。

专家简介
蓝灿辉
热心肠研究院院长/iMeta创办人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
笔名热心肠先生,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学术期刊iMeta联合创办人与执行主编,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副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组专委会委员,《热心肠日报》创始主编,CHINAGUT(中国肠道大会)创始发起人。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