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菌不问出处:益生菌无需必是“人源”
热心肠先生 2024-07-18
时长:03:33
人源益生菌与非人源益生菌是否有优劣之分?

今天分享一个很敏感、很复杂、很有争议,而我又经常会被问到的话题,那就是人源益生菌与非人源的益生菌是否有优劣之分。

我的观点很明确观点:这是一个似是而非、没有科学根据的问题。

“人源益生菌”这个概念,指的是从人的肠黏膜、粪便、乳汁、皮肤或者女性生殖道等分离的益生菌。我觉得通过它来说明产品来源,展示产品特性,本身并没有问题。

但是,在没有严谨的科学研究尤其是随机对照实验的条件下,非要去比较孰优孰劣,硬要说来自人体的益生菌更“亲近于”人体,对健康更有好处,其原料或产品更有优势,则失去了科学严谨的态度。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有任何一项对照研究,针对同一个健康问题,用来自人源和非人源的菌株做比较,证明哪种菌株效果更好。如果读者有看到过,拜托请把文章分享给我学习。

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针对“益生菌”的定义角度看,益生菌是指“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对宿主产生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这一表述并没有关于“来源”的要求和限制,更没有孰优孰劣的表述。

从目前已知的益生菌作用机制看,普遍涉及益生菌、宿主和原有菌群之间“三向”沟通和相互作用,其中有微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竞争与协作、营养功能、肠道PH值等环境因素、屏障保护等复杂的方式,益生菌的细胞、胞内外成分、代谢产物都可能有益。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 Oct;16(10):642.

这背后是成千上万项研究摸索出来的结果,对研究所用的菌株,一般都会交代来源,但是几乎没有研究刻意去区分或者强调什么来源的菌株更优秀。甚至大部分研究都没有刻意去强调“定植”的必要性,一些在肠道等地方不定植的“过路菌”也可能有很好的益生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一些菌株是需要定植下来发挥作用的。

再从研究论文、监管政策或标准、经营实践等角度看,对益生菌的评价,核心应该是三个问题,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是有效性,第三是货架期稳定性。

安全性是根本,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益生菌的应用才有意义。有效性的金标准是RCT(随机对照实验),几乎所有知名菌株都会有这个“标配”。不同菌种、菌株之间,不同工厂生产的同一菌株之间,是存在很大的活性差异的,因此在货架期上的稳定性表现非常不同,这个是益生菌质量评估的重要维度。

因此,综合各方面证据和我个人的体会,好菌不问出处,是否来源于人体并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重要。无论自然来的、土壤来的、发酵食品来的,还是肠道来的、母乳来的,只要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又有良好的性能,或许就是好菌。

希望在肠道健康行业里,大家还是多讲究科学证据,多用RCT来说话,力求团结,言之有据,行业话语体系也能更多以证据为基础,从而提高益生菌和肠道健康赛道的认可度,产生更多的发展机会。

专家简介
蓝灿辉
热心肠研究院院长/iMeta创办人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
笔名热心肠先生,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学术期刊iMeta联合创办人与执行主编,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副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组专委会委员,《热心肠日报》创始主编,CHINAGUT(中国肠道大会)创始发起人。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