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饭或许不难,多样化而不太过于极端就对了!
热心肠先生 2024-07-31
时长:03:17
不过多关注某一类、某一种营养成分,避免时不时被神奇的原料或产品洗脑收割,这是即省钱又能真正促进肠道和全身健康的正确方法。

最近有关于“饮食”“饮食模式”,尤其是它们如何影响肠道菌群和健康的文章,在《热心肠日报》上头条的频次很高。

今天我们来看看影响因子达到69.2分的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杂志在2024年7月15日发表,由爱尔兰科克大学APC研究中心团队操刀,有关于“饮食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综述。


|热心肠日报解读

Nature Reviews:饮食-菌群互作对健康的影响(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IF:69.2]

① 本文综述了饮食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不同饮食模式如何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进而对健康和疾病产生深远影响;

② 地中海饮食、高膳食纤维饮食、植物性饮食、高蛋白饮食、生酮饮食和西式饮食等不同饮食模式对肠道微生物群有显著影响,从而可能预防或促进与饮食相关的疾病发展;

③ 地中海饮食通过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改善肠道健康;

④ 高膳食纤维饮食通过促进益生菌如Lactobacillus spp.和Bifidobacterium spp.的生长,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有助于降低长期体重增加的风险;

⑤ 植物性饮食富含多酚,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提供心血管保护作用,并具有抗炎和抗病原体特性;

⑥ 需要进行更全面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饮食、宿主和微生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发展精准营养和基于菌群的治疗方法。

The interplay between diet and the gut microbiome: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and disease

2024-07-15 , doi: 10.1038/s41579-024-01068-4


作者关注了6种饮食模式,备受推崇的“地中海饮食”列在第一位,在合理的脂肪(蓝色)、碳水化合物(红色)、蛋白质(灰色)结构的基础上,作者提醒其中有一定的酒精(黄色),这样的饮食结构塑造出独特的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结果。

另外5种饮食模式分别是高膳食纤维饮食、植物性饮食(可以理解为素食)、高蛋白饮食、生酮饮食和西式饮食。这些饮食模式里,三大宏量营养素的组成比例非常不同,最极端的是生酮饮食——碳水极少但脂肪供能可以达到75%。

注:蓝色,代表脂肪;红色,代表碳水化合物;灰色,代表蛋白质;黄色,代表酒精。

 

它们都对应着特殊的肠道菌群结构,而背后是不同营养素的共同作用。作者用图和文字深度分析了膳食纤维、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酚等,如何影响肠道微生物和健康。限于我并非医生,不能展开讲细节了,推荐大家去看原文。

在这里,与您分享两个我看完文章后获得的启发。

第一,在膳食纤维之外,脂肪、蛋白质、其他碳水化合物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共同助力肠道微生态的多样化。

第二,任何在营养结构上失衡的饮食模式,都可能存在缺陷。比如生酮饮食,虽然在特定情况下对特定的人可能有一定的短期价值,但是营养结构极端,存在明显的弊端。因此应用要非常小心,务必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

说回文章,其中分析了全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不同地区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原始部落、狩猎或游牧民族之间的肠道菌群差异,明确饮食是人群微生物特征的关键驱动因素。一句话总结就是:全世界的肠道微生物,都跟“吃”逃不开干系。

文章还有饮食对菌群介导的不同健康问题的影响、个体化营养、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内容。有个表格特别介绍了对心理、精神健康有潜在益处的饮食——Food for thought,这个英文我觉得可以翻译为“精神食粮”,大家觉得可以不?

文章非常棒,推荐大家一定读读原文。

最后我再说几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整体饮食,倡导科学、多样化的健康饮食模式,鼓励普通人“好好”吃饭,不过多关注某一类、某一种营养成分,避免时不时被神奇的原料或产品洗脑收割,这是既省钱又能真正促进肠道和全身健康的正确方法。

“好好”吃饭或许并不难,比如买一本权威的《居民膳食指南》来指导,比如多参考地中海饮食模式的理念,多样化地吃而不太过于极端,可能就对了!

专家简介
蓝灿辉
热心肠研究院院长/iMeta创办人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
笔名热心肠先生,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学术期刊iMeta联合创办人与执行主编,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副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组专委会委员,《热心肠日报》创始主编,CHINAGUT(中国肠道大会)创始发起人。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