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离不开巨额的研究和产业化资金投入。
美国人自2006年左右率先发力,将菌群作为极其重要的国家科技战略方向。2007-2016年间,美国通过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中累计投入了2.15亿美元;2012-2016年,又额外投入7.28亿美元,用于人类微生物组领域的其它研究。这里加起来就有9.4亿多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大概是60亿人民币左右。
整体来看一下全世界的情况,我们曾经在《2023肠道产业发展白皮书》中针对2010-2022年的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在2010年,全球大概有75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投入,然后直线上升到2018年的超过200亿人民币,并稳定多年;2022年略低一些,也有超过150亿元。
数据来源:再问科研网
中国的情况呢,我们主要看一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数据情况。可以明显看到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研究项目数量和资助资金额度直线上升。
数据来源:再问科研网
2018年达到顶峰,数量过千,资金超过5亿元。
数据来源:再问科研网
近3年则稳定在300多项、1.5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说实话,这有点令我有一丝丝沮丧。相对于国际上稳定在150~200亿人民币级别的投入,我们基金委层面的的钱则明显少了。
当然,我们国家还有其他投入,比如最近大家都特别关心的2024年“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科技部重点专项。
拟支持17 个项目,预计投入 4.25 亿元。同时拟支持 10 个青年科学家项目,预计投入 5000 万元。
微生物组团队应该可以拿到8000万以上的支持。
不同国家肠道菌群相关公司融资额(2019年统计)
与此同时,全球资本也在下重注,根据我们2019年的统计,全球就已经有超过30亿美元(大约200多亿人民币)投入到肠道菌群相关的创新公司。至于过去5年的情况,目前我们没有确切统计数据,不过我个人估算,5年来全球相关投资有10~20亿美元,中国大概也会超过10亿元人民币。
所以说,但从资金投入这一个角度来看,肠道菌群不是一个“小打小闹”的领域,而是在科研和产业都被重金投入的大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