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再亮剑,又在《细胞》杂志发表重磅科学进展!
就在昨晚,2024年4月22日,Cell上线了由北京大学姜长涛教授主导,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庞艳莉教授、贾彦兴教授,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郑明华教授共同通讯的论文。
跟前几天我介绍的程功一样,长涛也是我的好朋友,他俩这几天先后突破,都集齐了CNS大文章,真是让人特别高兴!(点击查看:【肠道人物】祝贺程功,海归后已集齐CNS!)
长涛主导的这篇论文,展示的是他们全新发现的胆汁酸修饰类型——3-酰基化;在其中锁定肠道里的“单形拟杆菌”产生的全新的3-琥珀酰胆酸;并把这个胆酸在肝有问题的人当中怎样分布,以及它是通过哪个酶产生、如何促进AKK菌生长、最终如何改善肠道屏障以及肝的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这项研究实在是漂亮!当然,背后的工作量也是相当巨大。
第一步:菌源胆汁酸挖掘体系与3-酰基化胆汁酸结构
第一步,他们先把人便便里的微生物提出来,加进去带有分子探针的胆汁酸,微生物们便会“啃食”,也就是代谢这些胆汁酸;然后用能识别探针的物质,富集由微生物“啃食”后产生的各种胆汁酸,然后打质谱,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新东西。
他们很幸运地发现了一系列包含甲酰化、乙酰化、琥珀酰化等(这些我几乎忘掉的化学名词)新型胆汁酸,也锁定了含量最高的3-琥珀酰胆酸。
第二步:肠道菌株库筛选3-sucCA产生菌
第二步,就是去找到到底是谁会产生3-琥珀酰胆酸。如上图所示,他们分离培养了上百种微生物,一一去试,最终找到了“单形拟杆菌”这个产量最高的小家伙。就这一步工作,不知道是哪个博士后或者学生做的,感觉相当累人!
第三步:基于活性的蛋白纯化与鉴定发现3-sucCA合成酶
当然,第三步同样累人!他们要去挖掘到底是哪个酶合成的3-琥珀酰胆酸。一开始用16种看起来像是酰基转移酶的基因,去大肠杆菌里过表达,发现都不是。然后他们下绝招,在单形拟杆菌里钓出118种候选蛋白,通通放到大肠杆菌里去表达。
16+118=134!这么多个蛋白表达和功能验证,作为做过这些实验的“清华学渣”,我是想想都头大……而长涛他们却努力做出来,并笑到最后,锁定了那个酶。
第四步:小鼠实验与临床队列阐释3-sucCA对MASH的改善作用
第四步,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在人和小鼠身上,3-琥珀酰胆酸到底有什么用,背后的原理又是怎样的。他们就在肝出问题的人里发现,如果人便便里的3-琥珀酰胆酸越少,那么肝问题就越严重;反之,如果人便便里的3-琥珀酰胆酸越多,那么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菌)就会更好地利用葡萄糖,更多地长起来,去改善肠道屏障损伤和肝的问题。
|热心肠日报解读
姜长涛/乔杰/庞艳莉/郑明华/贾彦兴Cell:肠菌新型次级胆汁酸或可改善脂肪性肝炎
cell
[IF:64.5]
① 北京大学姜长涛、乔杰院士和庞艳莉、温州医科大学郑明华和北京大学贾彦兴与团队发表重要研究,发现了肠道菌群对胆汁酸的全新修饰类型,揭示了其中的关键肠菌及生物合成途径,解析了这类菌源胆汁酸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作用和生物学机制;
② 基于点击化学富集策略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构建了次级胆汁酸挖掘体系,发现了3-琥珀酰胆酸(3-susCA)等多种含有酰基化的、广泛存在的新型菌源胆汁酸;
③ 对肠菌进行分离培养和大规模筛选,发现3-susCA的主要产生者是单形拟杆菌,并通过基于活性的蛋白追踪纯化策略发掘出3-susCA合成酶BAS-sus;
④ 临床队列分析表明3-susCA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进程负相关,结合小鼠和体外实验发现,3-susCA可增强有益的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菌)对葡萄糖的胺化与利用,以促进Akk菌生长,改善肠屏障损伤,降低慢性低度炎症,从而改善MASH;
⑤ 该研究为挖掘与宿主健康相关的菌源胆汁酸和菌源酶提供了新范式。
Gut symbionts alleviate MASH through a secondary bile acid biosynthetic pathway 04-22 , doi: 10.1016/j.cell.2024.03.034
这就是长涛和团队的重量级突破,精彩不精彩?
从2022年到今年,三年时间,长涛CNS三连发!
2022年,《自然》,发现降解尼古丁的肠道菌。
|热心肠日报解读
姜长涛等Nature:肠菌降解肠道尼古丁,或能缓解吸烟相关NASH
Nature
[IF:69.504]
① 在吸烟者和小鼠模型中,吸烟期间肠道中有大量尼古丁积累;
② 发现肠道细菌解木聚糖拟杆菌(Bx)能有效降解尼古丁,其通过尼古丁降解酶NicX生成一种新型尼古丁代谢产物HPB;
③ 给暴露于尼古丁的小鼠定植Bx,可通过NicX介导的方式减少肠道尼古丁浓度,缓解尼古丁加剧的NASH进展;
④ 机制上,尼古丁激活肠上皮AMPKα1,促进神经酰胺代谢酶SMPD3的磷酸化,抑制其蛋白降解,从而增加肠源性神经酰胺生成,促进NAFLD向NASH发展。
Gut bacteria alleviate smoking-related NASH by degrading gut nicotine 2022-10-19, doi:10.1038/s41586-022-05299-4
2023年,《科学》,提出菌源宿主同工酶的新概念。
|热心肠日报解读
姜长涛+乔杰+雷晓光+王广等Science:菌源同工酶为改善糖尿病提供新靶点
Science
[IF:56.9]
① 建立一个酶活筛选平台,对110种人类疾病相关酶进行测定,从肠道菌群中鉴定出71个可模拟宿主酶功能的菌源同工酶;
② 糖尿病重要靶点二肽基肽酶4(DPP4)的菌源同工酶主要由拟杆菌属表达,其能在肠屏障受损的小鼠模型中降低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活性,损害糖稳态;
③ 靶向人体DPP4的药物西他列汀对菌源DPP4抑制较弱,与分子结构有关,菌源DPP4可影响西格列汀的治疗效果;
④ 通过高通量筛选和结构修饰获得一种选择性的菌源DPP4抑制剂Dau-d4(蝙蝠葛苏林碱衍生物),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GLP-1活性和糖稳态。
Microbial-host-isozyme analyses reveal microbial DPP4 as a potential antidiabetic target 2023-08-03, doi: 10.1126/science.add5787
2024年,《细胞》,发现全新菌源胆汁酸修饰。再加上他在《自然·医学》、《细胞·代谢》等学术杂志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他已经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肠道微生物研究专家。
在《热心肠日报》里,这是今年以来中国本土团队的第5篇CNS文章。经过我们国家和地方、科研机构以及产业界在过去多年持续不断的投入,尤其是经过类似长涛这样的科学家不畏艰辛、敢于创新的努力,中国在部分肠道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引领之势。
谢谢长涛为我们带来的惊喜,更要祝贺他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