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也就是AI,将会改变科技传播的一切,这个趋势已是日趋明显。
略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翻译,这曾是横亘在科技传播最前面的一个障碍。且不说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海量的英文信息能被转为中文的比例本身就不高。而现在的AI大模型,大部分都能轻松、快速应对翻译问题。
比如科普创作,给到一个合适的提示词,AI写出来的文章,水平可以超过很多人;而一些垂直小模型,绝对是领域最强的专家,基于它的创作更是水平惊人。
再比如,AI可以在传递信息之外,随问随答。不论多刁钻、多不靠谱的问题,AI都不会失去效率、耐心和准确度,这是人类很难做到的。
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AI在数据分析、知识提炼、求真证伪、智能传播、个性化推荐、自动编辑等方面都会有大作为,会对传播者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当然也蕴含新机遇。
我8年前产生的一个很具体的小愿望,就可能通过AI实现——那就是通过一个关键词、一个研究领域、一个人或机构的名字,快速生成一个中文化的英文文献数据库。
之前我们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在做,前后有几百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以博士为主的创作者参与,大家的共同努力造就了热心肠日报等内容产品。
期间,存在不少客观的困难和艰辛,比如:如何平衡不同专业、不同语言风格和不同解读水平,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体现巨量信息的精华,如何提高英文文献的解读效率,等等。
而现在,通过AI,我们可以快速进行文献的解读,平均水平已达到我们对人工解读的质控标准的A-。随着更先进的大模型,以及更合理的提示词、更准确的专业词汇表等因素加持,AI解读的水平还在快速提高。
我们还能通过AI生成英文文献的中文摘要、关键创新点及文章框架等关键信息,并且提供面向不同人群的科普文章,而这一切只需要花费几分钟。
你可以长按下面这篇日报最后的二维码试一试:
|热心肠日报解读
Nature子刊:癌症中饮食与肠道菌群的互作(观点)
Nature Microbiology
[IF:20.5]
① 本文总结了细菌和微生物组及其在动物癌症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的重要发现,论述了饮食与肠道菌群在癌症易感性、抵抗力和治疗反应中的互作,强调了个性化营养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力;
② 西方饮食模式通过促进机会性和致癌细菌的肠道定植,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而高纤维饮食则有助于抵抗这些有害细菌;
③ 特定的饮食成分,如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已被广泛研究其在炎症和癌症中的作用,而其他微生物代谢物也在被进一步调查;
④ 高脂肪饮食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和产生促炎因子,增加了结直肠癌的风险,而益生元和益生菌的摄入可能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
⑤ 尽管临床试验表明饮食干预可能影响癌症治疗结果,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任何特定饮食干预措施用于癌症预防和治疗,仍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Interactions between diet and gut microbiota in cancer
2024-06-21 , doi: 10.1038/s41564-024-01736-4
很幸运的是,热心肠已拥有一个共事十余年的IT团队,并且获得王小川这位人工智能领军人物的投资,也因此得到百川智能的充分赋能。
下一步,我们将有一个新的发力方向,那就是AI赋能的科技情报系统,大家可以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