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195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里德伯格所说,人体是一个由自身与共生微生物组成的“超级生物体”。自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会陆续从母亲、家庭成员以及出生环境里,获得至关重要的微生物“种子”。这些种子快速接触我们的皮肤、口腔、肠道等处,很快定植下来并开始繁衍生息,最终发展成与我们共存共荣的微生物群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与我们共生的微生物也是名副其实的“传家宝”,与血脉一样,代代相传。这就是所谓的“菌脉相传”。
“母亲在生产前后几个小时之内,通过产道和母乳传给孩子的最早的友好细菌,对于保证孩子建立健康的菌群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这些细菌是世世代代通过母亲传给孩子的,一直与这个家族在一起共同演化,维护大家的健康,因此,在‘血脉’相传之外,把这友好细菌的‘菌脉’传给孩子,对于一个家族世世代代的健康是非常关键的!”在《“血脉”与“菌脉”》——Martin J.Blaser博士所著《消失的微生物》序言一文中,美国罗格斯大学应用微生物学冠名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特聘教授赵立平首次提出“菌脉”的说法,并进行了详尽阐述。
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是呵护宝宝稚嫩“菌脉”的两个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剖腹产比例居高不下、过早奶粉喂养以及抗生素滥用等问题,人类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正在逐代下降。这或许是现代社会各种代谢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升高、发病人群年轻化的一个潜在原因。
美国科学院院士、全球知名的微生物学家Martin J.Blaser教授,在他撰写的《消失的微生物》一书中,讲述了我们正在面临的“菌脉”传承危机,以及可能对孩子造成的长期健康危害。让我们聆听并且牢记他在《肠·道》演讲中面向中国以及全世界妈妈们的大声疾呼:
“我们要减少接触抗生素,除非这是医疗所必须,除非医生说这个孩子、这个人必须使用抗生素。
我们要避免年轻女孩和妇女使用抗生素,除非必要。
避免孕期服用抗生素,除非必要。
不要剖腹产,除非必要。
不要给你的宝宝使用抗生素,除非必要。
婴儿应接受尽可能长的母乳喂养。
我们应该避免食用含有抗生素的食物。
我们应该避免饮用含有抗生素的水。”
插画作品赏析
《永恒的爱》
胎儿住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像是夜晚住在海边安全的小木屋里。等黑夜过去,房门打开,孩子就出生啦!以各种杆菌为代表的有益微生物形成一道长链,连接着母腹与母亲身后的礼物盒,寓意母亲给予的菌群是孩子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份礼物。环绕母亲的栀子花,花语为永恒的爱,寓意母亲给予的菌群,连同母亲的爱,会陪伴孩子一生。框式构图,层次丰富的线条,繁花装点的婀娜女性,以及最有特点的“意大利面条”式头发,无不具有浓郁的穆夏风格。菌脉相传,艺术也相传。
《春晖》
自然分娩与母乳喂养,是菌脉传递的两大通道,而两者都离不开母亲的忘我付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理解了菌脉相传,也就更能体会母亲的恩慈。春晖之恩无以为报,更要珍爱此身,守好菌群传家宝。
《掌中珠》
作品以线条轮廓和微生物填充,构成母亲的脸庞与手掌,非仔细不能看出,正如母爱深沉,需要用心领悟。趴在母亲手掌上的婴儿形象则十分鲜明,如宝如珠。对孩子的爱有成百上千种形式,其中一定有一种,是母亲给予初生婴儿的“微生物宇宙”。
《第一份礼物》
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TA 并不完全是赤裸的,正如作品中我们看见的那样,其实 TA 刚刚收到了来自母亲的第一份礼物——一件隐形铠甲。和哈利·波特继承自父亲的隐形衣一样,这件隐形的铠甲“永久有效,持续隐形,无论用什么咒语都不可破解……”。这便是母亲通过产道传递给孩子的第一批微生物,它们对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的形成和最初免疫系统的塑造,都至关重要。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作品即以萱草花的形状与祥云纹相结合来形容母亲的子宫。画面下方含苞待放的萱草花蕾,则预示了婴儿即将诞生、女人即将成为母亲的神圣时刻。
《菌脉相传》
“我”不仅是我,也是我与微生物的共生体。生命不仅是人体的血脉相传,也是微生物的菌脉相传。
《护篱》
家人传递的微生物,帮宝宝建立起最初的免疫屏障,就像是一道精心设计的护篱,呵护着生命稚嫩的新芽。
《You Raise Me Up》
在生命的洪流中
她将我们高高托举
传递血脉菌脉
许以一世安康
但愿萱草花灿烂
许她再无烦忧
了解更多作品详情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