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大会开幕致辞:十年
热心肠先生 2024-05-31
时长:11:00
期待未来十年,能与大家继续共同成长,共赴远大目标。

尊敬的金梅林院士、王立兵书记、董仕节校长、陈应华老师,刘双江主编,刘永鑫主编,各位热心肠智库专家和 iMeta 编委,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武汉轻工大学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热烈欢迎大家来到“热心肠大会”。

 

01


今天,我想用“十年”作为我致辞的主题。“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陈奕迅的一首《十年》,道尽了多少对恋人、朋友的复杂情感,就事业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十年之前的2014年,我结束了一段不成功的十年创业历程,当“关门”那两个字艰难说出口,泪流满面。

 

幸运的是,我很快遇到了在武汉做菊粉创业的邹爱标师兄,他是清华生物系1987级校友,湖北仙桃人,仙桃一中毕业。这个学校了不得,出过三十多位湖北省高考状元。当年,爱标师兄所在的班,据说有四位同学考上了清华北大,第5名则上了武大,我说一句英文大家就会知道他是谁——Are you OK?

 

随后,我就着手准备跟爱标师兄一起做菊粉,从此便踏入肠道健康赛道。种种原因,菊粉产品未能成功,我跟爱标师兄没得“十年圆满”,而我想用来引流的科普账号却火了。我就在2015-2016年踏踏实实写了两年科普。

 

2015年清华校庆,陈应华老师认可我作为清华生医药学院校友会秘书长服务校友的工作,他的一句“灿辉,你是个热心肠”,启发了“热心肠先生”这个名字的诞生。所以,在座的各位同学,恩师还是要多去看望,不经意间随时就给你赋能。

 

2016年,写了几百篇文章以后,我感觉有点灵感枯竭,江郎才尽。还好的是,迄今跟我合作已经17年(比我婚龄还长!)的介孟恩,带着几位IT同事,开发出“热心肠日报”这样一个格式化的文献解读和二次传播产品。

 

把非标的“原创科普”转为格式化的“短科普”,这可能是我这个“产品经理”在过去十年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有了标准的流程和格式,我就能邀请更多创作者参与,让内容成为一个“工具”,而不仅仅是个“媒体”。

 

在我主编了600多期之后,《热心肠日报》交由热心肠首席科学家、毕业于清华生物系的李丹宜博士带领,在今天(2024年5月29日)正式推送了第2900期,100天以后,请大家一起见证第3000期!

 

目前,在我们系统里,有肠道相关文献2.5万篇,加上肿瘤、营养、母婴、药学等子频道或合作频道,文献总数有3万多篇。

 

它确实是个媒体,领域里最重磅的论文,我们总能第一时间解读推送;但它本质是个数据库,收录了那些最值得阅读的文献。而文献背后,则是一个个研究团队、科学家、关键词,当我们一天天跟进、一篇篇解读,慢慢积累起来,就有了质变。

 

今天发布的、已经在大家资料袋里的《2024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白皮书》,连同前三年我们针对产业写的三本白皮书,或许能一定程度代表我们对行业的认知深度。

 

我们也对领域里的机构和人物越来越熟悉,因此就有了《肠·道》演讲这个视频节目,中国肠道大会这个世界规模最大的肠道主题学术盛会,以及今天的热心肠大会。

 

我们还与刘永鑫博士合作,参与创办 iMeta 期刊,一个月以后大家就会看到它的影响因子,我预计23分左右。

 

我们设立了鼓励年轻人的“热心肠-iMeta奖学金”,致敬杰出肠道人的“热心肠-iMeta年度人物”。我们还评选学术和产业的年度榜单。今年的奖项和榜单,会在今后几天陆续揭晓。

 

以上,就是热心肠在过去10年的故事。

 

02

今天,我还带着另一份荣幸,就是作为武汉轻工大学“长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与营养健康研究院顾问委员会秘书长,在此发言。

 

我是陈应华老师的博士生,后来退学去创业。据说这种情况师生容易成仇啊,但我和陈老师一直都很好。每年他的生日,我们都会欢聚一堂;我人生中喝过的最高度数的酒,是他带的湖北名酒“霸王醉”;在我孩子百日的时候,他陪我父亲、岳父小酌,恩师如父,那是“三个爸爸”其乐融融的时刻。

 

去年,退休几年的陈老师突然跟我说,要来武汉轻工大学发挥余热,牵头搞一个营养健康平台。在他的力荐之下,我也有幸参与进来,从此多了一个讲座教授的身份。

 

我深知自己因为有热心肠的主业,所以对学校这边,我的目标是尽量帮忙。帮找人、帮找项目、帮找钱、帮想课题、帮促成合作……也带动我在行业里的朋友们一起来帮忙,包括今天在座的各位哈。虽然只是兼职讲座教授,但也要完成必要的工作,不然就得卷铺盖走人(青年教师们的苦我算是懂了)。希望我在向大家开口的时候,能得到积极响应。当然,按我一贯的理念,不论是在热心肠还是在武汉轻工大学,我们的合作都会是多方共赢的。

 

我先做了一个具体工作,就是邀请一些老师、老朋友加入武汉轻工大学营养健康研究院顾问委员会,成为第一批顾问专家。其中包括在座的金梅林院士,和遗憾未能到场的饶子和院士、陈卫院士。饶子和院士是我大学班主任,他也在关注肠道微生物,后面希望有机会请他亲自到武汉轻工大学来指导。

 

我熟悉的不少朋友,不论科学家还是企业家,不仅有很多研究平台、设备、动物等硬件资源,还有人才、理念、研究和转化经验等核心软实力,希望我们的营养健康研究院可广开大门,广泛合作。初期,我们或许可以不追求硬件之豪华齐备,而是系统规划课题,迅速融入主流,高效取得成果。

 

03


最后,请允许我展望一下未来10年。我相信肠道微生物会持续成为生命科学的主流前沿,产业转化也会更有声色。同时,我也特别关注同一健康,这一领域曾经主要是由关注人畜共患等传染病的专家在推动,新冠疫情期间它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其中有许多可以用肠道微生物串起来的精彩故事和机制,我觉得现在非常值得做营养健康的人参与进来。

 

创业二十多年,我深刻体会到视野的重要性。从清华博士退学去创业的时候,我基于做过学校宣传工作、得知校内外海报印刷有差价的经验,做了打印社;后面得到娃哈哈餐饮管理公司董事长的点拨和帮助,成立广告公司,也只是停留在给五星级餐饮酒店做策划、宣传、印制菜谱的层面。我这个闽西农村出身、没有家庭背景的人,就是上了清华,视野也极为有限。

 

而在过去十年,向最强的机构和企业看齐,与最强的人一路同行,见贤思齐,慢慢形成了今天还算不错的视野。学无止境,视野的提升也远远没有尽头,希望在未来十年,能与大家继续共同成长,共赴远大目标。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兜兜转转,我离开生命科学领域十年,又在十年前回归;我在清华博士退学,最近饶子和院士让我去申请他的工程博士,再圆清华博士梦。

 

人生也不过是N个十年,既有无数说不出口的“那两个字”,也会有一些特别的永恒的“两个字”。

 

比如“专注”,对我来说,不论艰难困苦,下半辈子只会“专注”在肠道事业上,一做好内容,二有一两个打上我的深刻烙印的产品造福于人们的肠道健康,如此足矣。

 

比如“努力”,我马上45岁了,想想陈应华、饶子和两位老师1996年回国工作时,分别已有41岁和46岁,我也希望能像两位恩师那样,一直努力。

 

最近我又开始创作“原创科普”,是结合短视频在做。现在,我比十年前多了太多的素材,灵感暂时还算充沛。所以也请大家能关注“热心肠先生”的短视频,多多点赞和转发!

 

当然,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都是为“那两个字”而来,那就是“肠道”。祝愿大家529肠道健康日快乐,都能拥有健康的肠道和身体。

 

谢谢大家!

 

专家简介
蓝灿辉
热心肠研究院院长/iMeta创办人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
笔名热心肠先生,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学术期刊iMeta联合创办人与执行主编,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副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组专委会委员,《热心肠日报》创始主编,CHINAGUT(中国肠道大会)创始发起人。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