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热心肠日报》第1期发布于“热心肠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正式开启了日日不息、第一时间以信息产品形式传播全球肠道科学研究前沿进展的旅程。如今,她已成为“中国肠道人的必读文献”,2024年9月7日迎来第3000期!
值此之际,我们特别邀请日报的超级粉丝、忠实读者、创作者,与您分享“我与《热心肠日报》的故事”。
前几天收到热心肠研究院何老师的信息,告诉我《热心肠日报》即将迎来第3000期,问我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回想从2016年3月开始几乎每日一期,热心肠日报团队坚持不懈地走了8年。感觉才刚刚庆祝了日报的第2000期推送,不成想第3000期又到了眼前。低头一算,从2014年获得荷兰科学基金的VIDI项目开始进入肠道菌群研究起,我在这个领域也正好是第10个年头,不由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
01|一位重要的科研伙伴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阅读文献至关重要。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方法和理论,这不仅有助于避免重复研究,还能激发新的研究思路,帮助我们识别研究的潜在问题和空白领域,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但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有效地阅读文献呢?如何在海量的文献中获寻最重要的内容?如何在初步筛选和广泛阅读的前题下,又能选择性精读和深入理解?这些问题是长期困扰每位象我这样的研究工作者的问题。
在过去的8~10年里,我非常有幸见证了肠道领域的蓬勃发展。如果用“菌群”(microbiome)作为关键词,检索一下PubMed的年度论文数,排除掉综述后的年度论文数从2016年的6500多篇发展到了2023年的2.2万多篇。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即大大推动了科研的全局发展,而往往又容易让人迷失其中。
《热心肠日报》已在我的科研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文献的初步筛选和广泛阅读,我不知不觉地依赖于《热心肠日报》每天的高精度浓缩的精华推送,只需要几分钟快速阅读,便能初步掌握最新发展。不单如此,每月精选、主题汇总更是一个宝贵的资料库,尤其是文献库中关于微生物组、代谢、免疫、肠X轴等分类,从综述到最新科技发展,让信息查询变得如此轻松。
这里不得不提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多亏有热心肠日报,我才对备课有了些信心。事件起源于去年(2023年)受邀参加阿联酋人体与环境的微生物大会,介绍我的一些研究工作,期间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其中一位来自芬兰的老师告诉我,他每年要组织一些课程,问我可否愿意在今年(2024年)九十月的时候给他的学生上课,我以为也就是类似的一个45~60分钟的讲座,便顺口答应了。不成想到了到今年具体联系时才知道,给我安排了整整两天的课时,上午是讲座,下午是文献讨论,而且学生涵盖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各个层级、各类背景。说句心里话,我有点后悔当初的决定,因为针对学生上课不同于学术会议的报告,内容不单单包括自已的研究,还必须充分概括各个方面的;不仅需要深入简出,要有最新的进展,还要提前布置10篇文献,便于课上讨论,准备所花费的时间已远远超出我的预估。多亏了《热心肠日报》!我把两天的课程主题分别定为代谢与免疫,再从日报的文献库中精选出10篇文献。
02|一个共同成长的平台
当然,我与《热心肠日报》的缘分不只是文献学习的交集。
首先,我非常荣幸,热心肠日报发布了一些我的研究工作,如今共计收录了我近年发表的45篇文章,以及几篇专访和解读,比如今年年初发表在Nature,2022年发表在Nature、Nature Medicine,以及2021年发表在Cell等文章,让我结识了很多国内从事菌群研究的朋友们,无形中为我与国内专家建立起一个学习交流的桥梁。时而在国内外的会议上碰到的一些老师会说“在热心肠日报上看到过傅老师的名字”,让我倍感荣焉!
再有就是《热心肠日报》对于iMeta杂志的支持。iMeta于2022年创立,到今年第一次收获到高达23.7的影响因子,超过了Nature Microbiology、Cell Host & Microbes等国际知名杂志,直接跃升为菌群领域影响力最高的杂志之一,这是多么令人瞩目和振奋的事情。2021年刘永鑫、蓝灿辉先生邀请我与刘双江老师共同担任杂志主编时的情形历历在目,办杂志不易,尤其是一个竞争如此大的领域,有空间但挑战更大,他们一点点消除我的担忧。正因为有着热心肠研究院的资金支持,有着热心肠智库专家、《热心肠日报》的学术助力,让iMeta杂志收获了今日的成就。未来的路,还需要iMeta 与热心肠日报和各位老师携手勇往前行。
衷心祝贺《热心肠日报》3000期,成为肠道健康研究者可信赖的知识库与科技传播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