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七问:有乱象但能自净吗?
热心肠先生 2024-05-08
时长:04:32
学术产业界都有自净机制。

说肠道菌群有乱象,可能有一半说的是益生菌。

第一,它是真火,目前在各大电商平台,增速、体量基本都占据健康食品前三,在中国的整体规模过千亿,消费人群巨大;第二,它是真有点乱,含量多少,活不活,有用没用,没有监管标准,几乎全靠商家自己标、自己吹、自己卖;第三,它是门槛越来越低,花几万块钱,找一个代工厂,或许就能做出来一批跟某些大品牌一样的产品。

结果就是卷。卷菌量,你100亿,我300亿,他1000亿,甚至几千亿,越卷越高,没什么根据也可能毫无意义,还可能有风险;卷价格,只追求低价,而不问其中活性如何、物种对不对、杂菌多不多、循证足不足;卷营销,真正的卖点,整个行业其实就那么几个,于是只能绞尽脑汁去凑似是而非、迎合受众的伪卖点,或者是过度拔高、虚假宣传。目前的结果是有点劣币驱逐良币,也过于喧嚣,连饶毅教授都出来批评,搞得专业和非专业的人都在质疑。

不过呢,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放任这个领域的无序发展,一些行业学会/协会在推进团标、行标并在为国标做准备;

一些头部企业、电商平台在践行自律,也建立了一些内部或平台标准;

包括热心肠在内的内容平台也不时理性发声;

国家和地方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执法管理。

|推荐阅读

这么好一个赛道,我相信“由乱转治”的努力会很快看到好的结果,最终会有一些规范的专业品牌赢得人心,笑到最后。我现在倒是有点担心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专业技术,最近在中国有点背离初衷,滥用到非专业领域。你能猜出来是哪个领域吗?不过我相信,最终行业、监管机构都会出手规范的。

跟其他科学领域类似,肠道菌群学术界也存在学术造假、利益冲突、不当自我宣传和包装等问题;也会因为学术观点不和、资源经费竞争甚至单纯因为文人相轻而引起对立、争论和争议;但总的来说是可控的,至少不可以用“乱象丛生”来形容。

而且科学界从来都有很强的自净机制。早在10年以前,就有振聋发聩的理性声音,那就是2014年8月21日,Nature 发表了哈佛大学 William P. Hanage 教授撰写的评论,提醒要警惕过度炒作肠道菌群,有5大问题必须严谨看待。

那就是:看到的菌群差异是否真有意义,结果到底是因果还是相关性,机制是什么,实验是否真的反映了真实情况,菌群之外有什么因素。

在今天看来,这5大问题依然适用,是每个研究者要去认真对待的灵魂之问。

|热心肠日报解读

Nature:警惕过度炒作菌群,五大问题必须严谨!

Nature

[IF:64.5]

① 微生物与健康的研究从晦涩难懂变得无处不在,随着组学技术进步,发现微生物与多种疾病相关,但深入研究发现最初的关联证据不足或比最初认为的要复杂;

② 菌群研究务必要警惕不严谨和过度炒作,务必理性,需警惕如下问题:

③ 粗略的分类结果不能真的能说明菌株的差异,菌群与疾病间的关系是因果还是相关要搞清;

④ 菌群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什么,无菌小鼠等模型中的实验结果能反应多少实际情况;

⑤ 除了菌群,还应理性分析是否其他因素与结果有关。

Microbiology: Microbiome science needs a healthy dose of scepticism

2014-08-21, doi: 10.1038/512247a


而针对方法学标准的老大难问题,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团结更多的人,一起加以改进,以减少偏差。比如,2018年5月23日, Rob Knight 教授领衔并主笔,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发表了指导菌群研究的最佳实践综述。

|热心肠日报解读

一文读懂:Rob Knight手把手指导菌群研究(必读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IF:64.5]

① 菌群研究和分析方法正高速发展,研究方法标准化、数据共享平台的推广为联合独立项目、完善已有成果提供可能;

② 实验设计需合理设置空白和对照组,并考虑实验动物的习性;

③ 可参考对已知菌群的分析效果,决定采用标志基因组、元基因组还是转录组分析方法;

④ 基于序列实际差异的菌群分析方法应逐步代替OTU分析;

⑤ 基于菌群相对丰度的相关性分析容易出现假阳性,需要优化分析方法;

⑥ 多组学数据联合有助于进行全面的、机制性的菌群研究。

Best practices for analysing microbiomes

2018-05-23, doi: 10.1038/s41579-018-0029-9


2023年,我参与创办并作为共同执行主编的 iMeta 期刊,则在2024年3月19日发文,宣布发起菌群研究方法学电子书计划,以求为菌群研究架起标准、规范的桥梁。

|推荐阅读

一些关注肠道菌群的伦理学家也在发声,厦门大学的马永慧教授就是其中一位极其专业、热心的代表。我也很荣幸能与马老师等人一起,参与发表几篇文章,关注人体菌群研究与应用中的研究、医学和商业伦理,提出规范化发展建议。

|热心肠日报解读

马永慧等:菌群研究和应用中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Protein & Cell

[IF:64.5]

① 人体微生物组研究不断影响着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和措施,科研和医疗从业人员以及监管机构应重视随之而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问题;

② 菌群研究和临床应用需谨慎对待风险与安全问题,尽量优化收益风险比,注意隐私保护,调整知情同意方面的措施;

③ 菌群生物银行是宝贵的健康资源,全球已成立数个粪便银行,由此也产生了样本所有权等问题;

④ 菌群研究不可避免会带来商业机遇,应谨防炒作,在市场、科研和公共健康间寻找平衡。

Help, hope and hyp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of human microbiom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8-04-19, doi: 10.1007/s13238-018-0537-4


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提醒产业、商业领域的问题。在热心肠日报搜索“警惕”二字,就可以看到我们解读的不少文章。

比如提醒警惕微生物组成热点,媒体报道或存炒作;

|推荐阅读

警惕益生菌产品的风险;

|热心肠日报解读

JAMA子刊:警惕益生菌产品的风险

JAMA Internal Medicine

[IF:64.5]

① 益生菌作为膳食补充剂,缺乏严格的功效性、安全性认定标准;

② 尽管个别菌株的有效性得到实验支持,大多数益生菌的促健康作用缺乏证实;

③ 益生菌产品的相关宣传鲜少提及使用益生菌的潜在风险,例如引发条件性感染、过敏反应以及可能导致耐药基因的传播;

④ 劣质益生菌补充剂可能存在菌株污染问题,严重时威胁生命;

⑤ 亟需监管机构对益生菌类产品建立一致的监管框架,对生产规范、成分标注、功效宣传和风险鉴定进行统一管理。

Probiotic Safety—No Guarantees

2018-09-17,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8.5403


警惕营养学中的荟萃分析被滥用;

|热心肠日报解读

JAMA:警惕营养学中的荟萃分析被滥用!

JAMA

[IF:64.5]

① 营养方面的荟萃分析影响公众的利益,因为它可以影响饮食和健康政策;

② 但荟萃分析方法或结果有误时会带来误导,也可能被经济利益所利用,产生一些无良的商业产品;

③ 特别是商业基金的存在,会使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降低;

④ 因而,编辑要审查荟萃分析是否严格遵守程序分析规范,作者在原始报告中要确认其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提供分析数据和方法的详细信息,确保其他人可以重现分析过程;

⑤ 荟萃分析全过程需要进行标准化注册程序来完成。

The Misuse of Meta-analysis in Nutrition Research

2017-10-17,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8.5403


对文献中的内容和结果需保持警惕;

|热心肠日报解读

Diabetologia:对文献中的内容和结果需保持警惕

Diabetologia

[IF:64.5]

① 针对文章中的数据,编辑提醒大家注意一些数据:尤其是图4(g和k)中关于 IKKβ的蛋白印记数据,g和k图有复制嫌疑;

② 编辑部对该文通讯作者对此的回复并不满意,并且由于图片质量较低,难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③ 2016年3月,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已经开始对该实验进行相关重复论证;

④ 鉴于现在验证结果还没有出来,编辑部特地提醒读者在分析该文章相关内容和结果时保持警惕。

Expression of Concern: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by antibiotics improves insulin signalling in high-fat fed mice

2017-05-15,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8.5403


警惕膳食补充剂中的非法物质。

|热心肠日报解读

JAMA子刊:警惕膳食补充剂中的非法物质

JAMA Network Open

[IF:64.5]

① 2007-2016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共通告776种、涉及146家公司的掺假膳食补充剂,警告其含有未经批准的药物成分;

② 掺假产品多用于增强性能力、减肥或增加肌肉,分别占总数的45.5%、40.9%、11.9%,其中20.2%含有多种非法成分;

③ 助性产品中的西地那非、减肥产品中的西布曲明和增肌产品中的类固醇类为常见非法成分;

④ 一些掺假产品多次添加非法成分;

⑤ 2014-2016年查获的303份掺假样品中,117份来源于网络销售,104份来自国际邮件托运。

Unapproved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Included in Dietary Supplements Associated With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Warnings

2018-10-12,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18.3337


可以说,科学共同体有非常立体的自净机制,这确保了仍在快速发展的肠道菌群研究能持续取得观点新颖、结论可靠、意义重大的成果。而相比之下,产业界的“由乱转治”需要再加快一些!
专家简介
蓝灿辉
热心肠研究院院长/iMeta创办人
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
笔名热心肠先生,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兼院长,武汉轻工大学“常青学者计划”讲座教授,学术期刊iMeta联合创办人与执行主编,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副会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组专委会委员,《热心肠日报》创始主编,CHINAGUT(中国肠道大会)创始发起人。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