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HIV-1
文章数:3篇
HIV-1
治疗HIV,不能忽略结肠中的病毒“避难所”
具有完整复制能力的HIV-1原病毒的持续存在是抗病毒治疗反弹的原因。肠道有大量受感染的靶细胞,可能是HIV-1的主要宿主。EBio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完整原病毒在结肠中富集,这使肠道称为HIV-1在抗逆病毒治疗中持续存在的关键区域。
HIV-1
原病毒
T细胞
阴道菌群
预防艾滋病?阴道菌群干预或可行!
既往有较多的研究认为阴道菌群失调与HIV感染可能存在关联,但是其中的机制一直未被揭示。阴道中朗格汉斯细胞,又称为兰氏细胞,是在皮肤和黏膜的树状细胞,在预防HI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证明,阴道普氏菌(Prevotella timonensis)可能使朗格汉斯细胞成为HIV病毒的“储存库”,并导致靶细胞的感染。这是一个有趣的假说,值得相关领域的专家阅读。
阴道菌群
Prevotella timonensis
普氏菌属
HIV-1
艾滋病毒
HIV-1感染
HIV-1感染后的肠道菌群变化
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比分析了HIV-1阴性者、HIV-1慢性感染者及新近感染HIV-1的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现急性HIV-1感染后肠道菌群表现出一定的恢复力,但在慢性HIV-1感染者中,肠道菌群组成发生了特定的HIV-1相关变化。
HIV-1感染
AIDS
HIV-1
HIV-1 pathogenesis
Microbi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