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Microbiome
文章数:702篇
gut–brain axis
菌群-肠-脑轴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近些年火热的菌群-肠-脑轴研究使得人们认识到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的双向交流,涉及了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等系统,影响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社会政策旨在改善社会福利,因此菌群-肠-脑轴可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Trend in microbiology的这篇文章介绍了对菌群-肠-脑轴社会政策的影响,为菌群研究成果服务大众提供了思路。
microbiota
gut–brain axis
neuroscience
Microbiome
urban microbiome
阴道播种
阴道播种对剖腹产新生儿的母体菌群定植的影响
mBio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在20名剖腹产新生儿中进行阴道播种或常规护理,发现阴道播种可降低婴儿的皮肤菌群及粪便菌群的α-多样性,并改变皮肤菌群及粪便菌群的组成,增加皮肤菌群中的母体阴道菌群比例。
阴道播种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母体菌群
真菌
Cell子刊:真菌如何在共生和致病之间转换(综述)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可导致侵袭性真菌病。然而,这些物种可以稳定和无症状地定植于人类皮肤和胃肠道。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这篇综述探讨了微生物组、宿主生理学、宿主免疫力和抗生素在调节白色念珠菌物种在共生、致病和感染之间转换的作用。
真菌
念珠菌
Candida
Mycobiome
antibiotics
研究方法与技术
PhyloMed方法助力挖掘微生物组中介效应
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组研究利用中介分析来发现微生物组的因果中介效应。Genome Biology发表的这项研究,为解决微生物组中介分析中统计功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系统发育的微生物组中介分析方法——PhyloMed。与直接识别单个中介类群的现有方法不同,PhyloMed通过分析系统发育树上定义的子组合来发现中介信号。
研究方法与技术
Composite null hypothesis
mediation analysis
Microbiome
Phylogenetic tree
饮食干预
Rob Knight团队:生酮或低脂饮食对AD高危成人有何影响?
生酮饮食是一种有趣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候选治疗方法,因为其对代谢失调和癫痫有保护作用。肠道微生物群对于生酮饮食介导的神经保护以及胆汁酸的调节至关重要。近日,Rob Knight团队在Alzheimer's and Dementia发表最新研究,纳入9名患轻度认知障碍和11名认知正常的糖尿病前期成人,接受低脂饮食或改良地中海生酮饮食治疗6周,经6周洗脱期后更换成替代饮食,发现改良地中海生酮饮食可能通过调节GABA水平和肠道转运时间,使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成年人受益。
饮食干预
认知障碍患者
Alzheimer’s disease
ketogenic diet
low-fat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Diet (AHAD)
gutSMASH
Nature子刊:gutSMASH助力评估肠道菌群特定代谢潜力
肠道菌群可产生数百个小分子,其中许多参与调节宿主生理机能,虽然目前已经努力鉴定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但肠道菌群的化学输出主要由初级代谢产物组成。近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傅静远教授和陈连民教授作为共同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工具gutSMASH(https://github.com/victoriapascal/gutsmash),通过预测肠道微生物组中已知的和新的代谢基因簇(MGC),系统地评估肠道菌群的代谢潜力,在4240个高质量基因组中共鉴定到近2万个代谢基因簇(MGC),gutSMASH还识别到不同菌属的能量捕获机制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通过人群大队列验证,发现血液/粪便的菌群衍生代谢物水平与相应代谢基因的宏基因组丰度相关性很弱。总之,该工具不仅可以预测已知功能的MGC,还可以预测可能代表进一步实验表征的良好候选者的新型 MGC,值得测试。
gutSMASH
初级代谢产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代谢基因簇
产前胎儿菌群
Nature:胎儿有无菌群?多角度论证(观点)
胎儿在子宫内究竟有没有菌群定植?这是近年来人类微生物组研究中争议十足的一个话题。Nature最新发表的这篇观点文章,回顾了支持和反对胎儿菌群存在的现有证据,并得出结论——检测到的微生物信号很可能是取样和实验过程中引入的污染的结果, "无菌子宫"假说并未被推翻。
产前胎儿菌群
microbial ecology
Microbiome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血液内毒素水平或可用于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人数持续增长,现已影响全球约1/4的成年人。NAFLD从肝脏单纯性脂肪变性(NAFL)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长期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早期NAFL被认为是可逆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缓解。但因NAFLD早期没有显著症状,也缺少有效的活检诊断标志物,阻碍了疾病的早期诊断。NAFLD间接导致肠屏障通透性增加,使菌群产生的内毒素可进入血液并进一步促进NAFLD发展。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血液内毒素水平与NAFLD进展间的关系,发现内毒素具有作为NALFD诊断及疾病进展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建议就内毒素单独或联合其他参数诊断NAFLD开展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NAFL
NASH
gut permeability
Microbiome
肿瘤免疫治疗
微生物组如何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综述)
微生物组是健康和疾病的关键影响因素。目前,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变化也被认为是肿瘤的潜在标志,影响着肿瘤的发生、进展和治疗。英国微生物组疗法公司Microbiotica及维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在Trends in Immunology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肠道微生物组影响肿瘤免疫疗法效果的途径,并归纳了潜在的改善肠道微生物组结构以促进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
Microbiome
live biotherapeutic products
Cancer Immunotherap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寄生虫-菌群互作
Cell子刊:寄生虫选择促进其生命周期的菌群进行肠道定植
土壤传播的肠道寄生虫在全球感染超过15亿人。虽然寄生虫的定植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有关,如梭状芽孢杆菌的增加,但具体的单个物种尚未分离和鉴定。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从马来西亚寄生虫感染高发的土著人群中分离出梭状芽孢杆菌,而这些寄生虫相关的梭状芽孢杆菌则具有促进寄生虫鼠鞭虫和鞭虫生命周期的能力。这就表明,寄生虫选择促进其生命周期的菌群进行肠道定植。
寄生虫-菌群互作
helminth
Trichuris
clostridia
Microbiome
母乳喂养
肠道菌群和母乳喂养(综述)
本综述总结了肠道菌群与母乳喂养关联的现有研究证据,指出了未来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母乳喂养
human milk
IgA
breast-feeding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肠道细菌演化
Nature:肠菌可在宿主内演化出致病的移位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肠道中定植的共生微生物也在不断地适应和演变。耶鲁大学Noah Palm团队在Nature发表的最新研究中提出一种假说,认为共生肠菌在宿主内的演化可能会影响其致病倾向。他们以一种致病共生菌——鹑鸡肠球菌为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该菌能在易感小鼠中移位至肝脏等组织器官,从而引发自身免疫病。通过分析小鼠粪便和肝脏中的分离菌发现,这种菌可在宿主内自发地发生趋异演化,产生适应肠腔或肠黏膜的不同谱系。其中,适应肠黏膜的菌株具有侵入性和致病特性特征,包括移位至肝脏、免疫逃逸和引发炎症;相比之下,适应肠腔的菌株则比较“良民”(且可能更具传播性)。总之,该研究在菌株水平和时间尺度上,为理解微生物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菌群驱动的疾病中存在的“随机性”和年龄相关性。
肠道细菌演化
Autoimmunity
Bacterial evolution
chronic inflammation
experimental evolution
预测模型
MB-SupCon—基于微生物群的监督对比学习预测模型
有效整合微生物组和代谢组数据有利于更准确地预测不同的疾病,然而,大多数数据集只测量微生物组数据,而没有配对的代谢组数据。近日,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设计一种新的、基于微生物组的监督对比学习框架(MB-SupCon),用于提高仅测量微生物组数据的集合预测准确性,并在不同队列中做了验证,值得相关人员测试。
预测模型
MB-SupCon
Microbiome
Prediction model
Contrastive learning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在预防肥胖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综述)
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比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主要风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膳食纤维对肥胖及相关慢性病有缓解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膳食纤维的摄入对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的预防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值得相关人士学习。
膳食纤维
肥胖
dietary fiber
Obesity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阴道微生态
女性一生的阴道菌群变化规律(综述)
阴道微生态影响女性的健康。本综述全面总结了女性不同阶段阴道菌群的特点,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总结了阴道微环境中最重要的乳酸杆菌在其中发挥的功能和机制,为进一步开展阴道菌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阴道微生态
Microbiome
paraprobiotics
postbiotics
probiotics
扩增子
iMeta:陈同等开发高颜值高被引绘图网站imageGP
2022年2月21日,iMeta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陈同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永鑫高级工程师合作题为“ImageGP: An easy-to-use data visualization web serv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er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介绍了一款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在线绘图工具 ImageGP,访问地址是http://www.ehbio.com/ImageGP/ 。
扩增子
生物信息学
数据可视化
宏基因组
菌群
高血糖
Cell子刊:高血糖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
抗生素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宿主和菌群代谢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尚不可知。本文使用链脲佐剂诱导的高血糖模型,结合宏基因组、元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微生物代谢与抗生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链脲佐剂诱导的高血糖(HG)可以引起盲肠内代谢物的变化、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本文也初步启示,高血糖足以引起盲肠代谢物变化,加剧抗生素带来的微生态失调,降低定殖抗性。
高血糖
antibiotics
Dysbiosis
hyperglycemia
metabolomics
菌群
宁康等:利用同源序列解码菌群生态位关联,准确预测靶向蛋白结构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宁康团队与合作者在PNAS发表研究。作者假设微生物生态位和蛋白质家族之间存在固有的进化联系,可用于构建精确的多序列比对(MSAs)。为了检验这个假设,作者建立了一个包含42.5亿个序列的四个主要生物群落的模型库,开发了一个名为MetaSource的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目标蛋白质的源生物群落,其可以显著提高联系图和3D结构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使用少于三倍以上的计算机内存和CPU时间。研究的结果验证了重要的生物组-序列-Pfam关联,这可以为基于菌群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预测的靶向方法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有效性。
菌群
蛋白质结构预测
深度学习
多序列比对
蛋白质同源家族
肠罗斯氏菌
国内团队:肠罗斯氏菌或能用于疾病治疗(综述)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晓艳教授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发表综述,详细总结了肠罗斯氏菌(Roseburia intestinalis)对宿主生理和健康的调控作用,讨论了以其为靶点的疾病治疗策略,推荐专业人士关注。
肠罗斯氏菌
roseburia
Roseburia intestinali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Microbiome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调节Th17反应,驱动促炎肠道微环境
结直肠癌(CRC)相关的微生物群在肿瘤微环境中创造一个致瘤的肠道环境并调控免疫反应。然而,口腔中发现的且与CRC组织相关的肿瘤微生物——如具核梭杆菌——如何影响肿瘤发生尚不清楚。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具核梭杆菌的定植通过短链脂肪酸及其受体来调节Th17反应,从而影响肠道免疫。并且另一种肿瘤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也具有增加肠道Th17反应的潜力,这说明肿瘤菌通过影响Th17反应来调节肠道免疫是一种保守的途径,或可成为肿瘤菌介导CRC的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Microbiome
Th17 cells
altered Schaedler’s flora
Microbiome
从新角度重新思考菌群
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的这篇观点文章,以可移动遗传元件(MGE)和抗生素耐药性为例,重新审视了对菌群的认知。
Microbiom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anthropogenic forces
processual microbial ontology
临床营养
Nature Reviews:营养不良和危重病人的最佳营养供给,需考虑肠菌(一图读懂)
随着现代医学的引入和重症监护的复杂性,人们假设喂养危重病人的最佳方式是提供不含纤维的化学明确的无菌液体食物(即全肠内营养)。 近期发表于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观点性综述文章,揭示了这一假设中的潜在缺陷,并讨论了微生物组科学的新兴技术如何为营养不良和危重病人的最佳喂养方法提供参考。事实上,目前我国临床上也越来越多可供患者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如特医食品和肠外营养液,这为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商品化的营养制剂需要考虑到肠道菌群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合理开发和个性化使用。我们特别将本文的配图编译为一图读懂,希望能助你长知识。
临床营养
Microbiome
nutrition therapy
surgery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于君团队:高脂饮食让肠菌和代谢物“变坏”从而促进肠癌
高脂饮食增加大肠癌的风险。Gastroenterology最新发表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的研究成果,发现高脂饮食能通过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代谢改变和肠上皮屏障功能障碍,驱动结直肠肿瘤发生,并揭示了其中有潜在关键作用的细菌和代谢物。这些发现为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来预防和治疗高脂饮食相关的大肠癌,提供了新思路。
结直肠癌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代谢物
Dietary nutrient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微生物组疗法(综述)
肝性脑病(HE)是一种以神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肝硬化并发症。菌群-宿主互作在HE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Hepatology的一篇综述,介绍了用于防治HE的相关微生物组疗法。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icrobiome
cirrhosis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菌群
苏晓泉阐述菌群的β多样性:从全局比对到局部比对
青岛大学苏晓泉近期在mSystems发表文章,总结了作者为整合大规模菌群数据集,在整体群落水平(即“全局”)来计算相似性而开发的算法和工具,并阐述了作者对“局部比对”匹配策略的看法。Beta多样性是菌群的基本特性,高效的菌群比较,不仅在“全局”层面,而且在“局部”层面,可以更精确和灵活地阐明菌群的beta多样性,从而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有效利用菌群。
菌群
Beta多样性
距离方法
搜索引擎
局部比对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子刊:共生细菌与真菌对放疗疗效的不同影响
Cancer Cel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共生细菌可通过促进抗肿瘤T细胞应答以增强放疗的疗效,而共生真菌可通过促进抑制性巨噬细胞及PD-1+ T细胞的产生以抑制放疗的疗效。机制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通过Dectin-1感知真菌,而在乳腺癌患者中,肿瘤Dectin-1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放疗
XIAP缺乏症
造血细胞移植可改善XIAP缺陷患者的炎症性肠病和肠道菌群失调
XIAP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免疫错误,常与难治性炎症性肠病(IBD)有关。XIAP缺陷的自然病程通常与预后不良有关,目前造血细胞移植(HCT)是唯一的治疗方法。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HCT治疗XIAP缺陷症具有较好的预后,而且HCT可改善XIAP缺陷患者的肠道炎症和菌群失调。
XIAP缺乏症
造血细胞移植
炎症性肠病(IBD)
肠道菌群失调
Dysbiosis of the gut microbiota
盆腔放疗疾病
放射性肠道黏膜炎早于肠道菌群失调?
盆腔放疗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炎及菌群失调。ISM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盆腔放疗可诱导小鼠肠道的形态变化(隐窝深度及绒毛长度增加)及肠道炎症应答,损伤肠道屏障,并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值得注意的是,盆腔放疗诱导的肠道黏膜炎发生在肠道菌群失调之前。
盆腔放疗疾病
Biomarkers
intestinal diseases
Microbiome
研究论文
Archaeology
Nature揭秘:距今千年的古人肠道里有啥微生物?
现代工业化造成的生活方式改变,对肠道微生物组造成了严重影响。之前的研究表明,工业化的生活方式可能会造成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下降,并与肥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疾病相关。而该文章通过对古粪便样本进行分析,揭示了古人的肠道微生物组组成和功能特征,为人类微生物组的进化历史提供了一定的提示。
Archaeology
metagenomics
Microbiome
宿主-菌群互作
菌群如何影响宿主tRNA
tRNA是蛋白质翻译过程中必须的元件,其表达和修饰受多种因素调控。华南师范大学汪肖云团队近期在Genome Research发表研究,探索了菌群对宿主tRNA表达和修饰的影响。
宿主-菌群互作
tRNA
Microbiome
expression
mod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