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代谢物
文章数:58篇
病原体
L-乳酸助空肠弯曲菌祸害肠道
空肠弯曲菌在感染过程中如何在肠腔内建立其生态位和扩展的?由于小鼠不易被空肠弯曲菌定植,PNAS发表的这项研究采用雪貂作为模型,发现在急性感染期间,肠道代谢物L-乳酸支持空肠弯曲菌的定植和扩张,这一发现为理解空肠弯曲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病原体
肠道感染
代谢物
L-乳酸盐
空肠弯曲杆菌
肠道菌群
Cell:揭秘肠道中的隐藏角色——原生生物
肠道微生物中包括原生生物,但这类微生物对肠道环境的影响尚有很多未知。Cell最新发表的研究,揭示了共生原生生物在肠道微生物群中的多样性和代谢差异,表明它们通过不同的代谢作用影响肠道免疫和与细菌的跨界竞争,并提出膳食干预或能调节它们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肠道菌群
原生生物
饮食-菌群互作
菌群内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反向代谢组学
Nature:反向代谢组学方法,挖掘IBD新线索
近年来,微生物组研究开始将重点从微生物本身转向它们产生的分子。这些分子会直接与人体细胞互作,影响宿主健康。然而,试图确定人体微生物组正在产生哪些分子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结合有机合成、数据科学和质谱分析等开发出反向代谢组学新方法,发现了数百种以前从未在人体中观察到的分子,还可以较好鉴定出炎症性肠病(IBD)的生物标志物,值得关注。
反向代谢组学
研究论文
人类健康
微生物组
胆汁酸
多发性硬化症
国内团队Cell子刊:多发性硬化两性差异背后的肠道机制
多发性硬化症在发病率和临床特征上表现出强烈的女性倾向,其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但目前已有的治疗药物多为对症治疗,选择品种有限且价格昂贵,无法得到根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周嘉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宋昕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晟及团队在Immunit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上皮细胞多巴胺D2受体(IEC DRD2)过度激活可选择性地在雌性小鼠中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物水平,从而促进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值得关注。
多发性硬化症
两性差异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
孙志宏等:靶向肠菌或有助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综述)
尽管含β-淀粉样蛋白的细胞外斑块和含tau蛋白的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积累是阿尔兹海默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特征,但是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不清晰。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孙志宏及团队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综述,概述了肠道菌群失调和AD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论述了肠道微生物群驱动AD发展的机制,以及在AD的预防和/或治疗性临床前和临床干预研究中实施现有肠道微生物群靶向疗法(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后生元和粪菌移植)的成功和挑战,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
阿尔茨海默病
综述
基础研究
代谢物
诊断标记物
洪洁+陈豪燕等Nature子刊:跨队列分析确定IBD的微生物诊断标记物
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紊乱与IBD的进展密切相关,但目前仍缺乏可靠的诊断标记物用于识别IBD患者。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陈豪燕、洪洁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整合了来自多个队列的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数据,鉴定出31个物种、25个KO基因和13种代谢物,用于区分正常对照组和IBD病例。此外,这些生物标志物在各种队列中均表现出强大的可重复性,值得关注。
诊断标记物
炎性肠疾病(IB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合生元
用合生制剂更好地调节局部和系统性微生物代谢物
双歧杆菌是人类重要的肠道共生菌,尤其是在生命第一年的初始微生物组组装过程中。双歧杆菌的富集是通过利用母乳低聚糖(HMO)介导的,因为类似物种具有专门的基因组位点来运输和代谢这些聚糖,同时发酵产物释放到肠腔中,可能为宿主提供生理益处。益生菌物种与同源益生元的共生配对提供了竞争优势,因为益生元提供了营养生态位。Microbiome近期发表了文章,研究强化了共生微生物在肠道的定植并不能保证特定的功能输出,还需要考虑益生菌与益生元的联用,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合生元
假小链双歧杆菌
代谢物
母乳喂养
母乳中营养和微生物互作对婴儿肠菌发育有何影响?
最近研究发现微生物形成的短链脂肪酸以及其他发酵代谢物不仅充当细菌交叉喂养的底物和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介质,而且还具有抗菌活性,但这种活性的研究要少得多。 近日,奥尔胡斯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多种方法在3个时间点分析了69对母婴的婴儿粪便菌群组成、代谢物组成和母乳成分,确定了母乳喂养依赖性的肠道菌群和代谢物谱,还表明母乳寡糖衍生的发酵代谢物可能会对特定的肠道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值得关注。
母乳喂养
生命早期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代谢物
抑郁症
饮食调节的循环代谢物与抑郁症相关
代谢组反映了基因组和暴露组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因此可以深入揭示重度抑郁症等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了确定与抑郁症相关的代谢物,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的研究,利用基于 Metabolon 平台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精确质谱(UHPLC/MS/MS)技术,对来自五个欧洲人群队列的13596名参与者和循环代谢物进行了全代谢组关联分析, 以确定它们是否与抑郁症有关,最终确定了 8 种代谢物与抑郁症有显著相关性,强调了预防抑郁症的可行目标,未来或可通过饮食干预进行防治。
抑郁症
代谢物
饮食
假长双歧杆菌
于君团队:假长双歧杆菌产生乙酸,或可预防脂肪肝相关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影响全球25%的成年人。近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及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假长双歧杆菌通过肠肝轴分泌抗肿瘤代谢物乙酸盐,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癌有保护作用。总之,该研究提示假长双歧杆菌是预防NAFLD-2型HCC的潜在益生菌,值得关注。
假长双歧杆菌
非酒精性脂肪肝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益生菌
血脑屏障
肠菌调节血脑屏障,或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有关,还会影响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近日,根特大学研究人员在EMBO Journal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会影响上皮细胞,而上皮细胞对于血脑脊液屏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AD小鼠中受损的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可以通过补充SCFA来挽救,且这种治疗可以抑制AD的病理学,值得关注。
血脑屏障
肠脑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益生菌
上海交大:补充罗伊氏乳杆菌或可缓解PCOS引起的血脂异常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杜艳芝、陈子江及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长期黑暗治疗大鼠模型模拟昼夜节律失常引起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现补充罗伊氏乳杆菌可通过调节癸酸和GALR1信号传导缓解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益生菌
血脂异常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
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或与帕金森病肠菌和代谢物失调有关?
散发性帕金森病 (PD) 遵循从外周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病理进展,并且可通过检测 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积累来监测这种进展。 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PD进展有关,但目前对微生物组如何调节α-Syn积累尚不清楚。近日,图宾根大学研究人员在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过表达人类SNCA基因的转基因(TG)大鼠模型,发现与衰老同步的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代谢物发生特定改变,但可以通过抗生素干预操纵肠道菌群,从而可能影响帕金森病的病理学,值得关注。
肠道菌群
α-突触核蛋白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益生菌
孙志宏等:一文读懂益生菌如何通过肠菌及其代谢物发挥健康功效(综述)
肠道生态平衡的紊乱可能会导致多种代谢、神经、肠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促进肿瘤的发展。益生菌作为营养补充剂或辅助治疗手段,已被证明在预防、缓解甚至治疗这些疾病方面具有潜力。但其发挥有益和/或症状缓解作用的潜在机理仍缺乏系统的梳理。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孙志宏及团队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最新综述,基于益生菌对动物模型和人类的干预研究,系统总结了大量最新科学证据。阐述了益生菌通过增强肠道稳态、肠道屏障功能、宿主免疫力以及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来发挥健康功效的潜在机制。此外,还讨论了当前在益生菌临床研究中数据分析和比较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展望了益生菌应用的未来前景。总之,该综述对于了解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非常有价值,值得仔细阅读和关注。
益生菌
健康功效
综述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 (MAGs)
张志刚团队:能适应极端环境的藏猪肠道菌群有何特征?
藏猪能够适应青藏高原的极端环境,这与其自身基因组信号有关,但目前对肠道菌群在宿主适应中的作用知之甚少。近日,云南大学张志刚及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从低海拔圈养猪和高海拔藏猪粪便样本重建获得8210个MAGs,发现纤维杆菌门和Elusimicrobia相关物种与高海拔藏猪有显著关联,可能有助于宿主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值得关注。
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 (MAGs)
藏猪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动物实验
益生菌发酵乳
张和平团队:益生菌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代谢物演变规律
在众多乳制品中,发酵乳被认为是将益生菌传递到机体内最理想的载体,添加益生菌可将菌种本身的保健作用与发酵乳的健康功效完美结合。但如何评估益生菌的特异性生化效应和代谢变化,仍需深入探究。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记成及团队在npj Science of Food发表最新研究,借助代谢组学系统地解析了益生菌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代谢物演变规律,值得关注。
益生菌发酵乳
代谢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代谢组学
肠道菌群
国内团队:居住环境影响肠道菌群健康
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影响其长期健康,而影响肠道菌群结构的因素也非常多。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潜在的影响因素,并开展丰富的分析。有趣的是,环境中的多种代谢产物,包括L-色氨酸、吲哚、3-甲基吲哚、吲哚-3-乙酸酯、5-羟基-L-色氨酸和吲哚乳酸等,均起到促进肠道菌群健康的作用。而这些代谢产物的来源可能是环境中的微生物。本研究从肠道菌群健康的角度出发,提示了家庭中饲养宠物、环境中微生物对健康的有益作用。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微生物
室内环境
代谢物
微生物疗法
华西医院:微生物疗法在抗癌治疗中有何作用?(综述)
多项研究已经证明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以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是可行的。然而,仍需要深入了解人类微生物群与癌症的互作关系,对于挖掘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全部潜力至关重要。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建昆、杨昆及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最新综述,重点论述了肠道菌群与癌症发展互作的分子机制线索,并强调了肠道菌群与免疫治疗、化疗、放疗和癌症手术疗效的关系。此外,还总结了当前和新兴的用于癌症治疗的微生物干预措施及其临床应用,值得关注。
微生物疗法
癌症治疗
综述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肠道真菌
Nature子刊:肺癌患者肠道中念珠菌扩张或与乳酸有关?
念珠菌在人体肠道中过度生长被认为是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先决条件,肠道细菌群能否促进或限制念珠菌的过度生长,仍需进一步解析。近日,莱布尼兹天然产物研究和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宏基因组学数据和体外竞争实验揭示了与念珠菌水平相关的强大细菌组特征。即在低氧条件下,由于SCFAs产生菌的减少,念珠菌可将肠道中额外的乳酸作为碳源而获得竞争优势,值得关注。
肠道真菌
乳酸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宏基因组测序
端粒
Nature子刊:肠道不老或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多项研究已经证明端粒缩短被认为是衰老的标志,而端粒酶可以防止端粒缩短。近日,法国尼斯癌症与衰老研究所研究人员在Nature Aging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构建斑马鱼转基因品系,发现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敲除斑马鱼中,肠道特异性端粒酶的表达可延缓衰老,改善整个生物体的健康状况,包括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和延缓多个器官衰老。总之,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肠道菌群与衰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值得关注。
端粒
衰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代谢物
陆正齐+陆勇军等:长寿家族的肠菌及代谢物有何特征?
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肠道菌群在长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与长寿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及机制尚不明确。近日,中山三院陆正齐、中山大学陆勇军及团队在Aging Cell发表最新研究,纳入155名蕉岭县人(长寿家族43人,普通人群112人),借助16S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表征中青年(≤59)、年轻老年人(60-74)、老年人(75-89)及长寿老人(≥90岁)人群的微生物和代谢谱特征,发现长寿个体具有独特的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群特征,尤其富含PTA2,这是一种具有抗炎和保护作用的有益化合物。
代谢物
长寿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健康饮食
中年人保持健康饮食或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
营养饮食与许多健康益处有关,但目前还不清楚它是否也与健身有关。近日,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发表最新研究,在弗雷明汉心脏研究中纳入2380名中年人,利用周期测力计及哈佛半定量食品频率问卷检测心肺运动功能和饮食摄入量,发现中年人健康饮食可改善体能,效果堪比每日步行4000步!总之,该研究表明食用高质量饮食能够带来很多令人信服的健康益处,值得关注。
健康饮食
心肺功能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饮食模式
肝癌
福建农林大学:石莼聚糖如何抑制肝癌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肝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有研究表明,绿藻提取物石莼聚糖(ULP)具有抗肿瘤活性,但其是否调节肠道菌群、能否抑制肝癌进展尚待研究。福建农林大学赵超团队近日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文章,证实石莼聚糖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以抑制H22肝癌细胞小鼠皮下抑制瘤生长,并阐明了石莼聚糖调节活性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
肝癌
研究论文
肠道菌群
代谢物
石莼聚糖
肿瘤内微生物
Cell 子刊:肿瘤内的微生物是友还是敌?(综述)
最近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内不是无菌的,且每种肿瘤内都有自己独特的细菌特征,但这些细菌如何影响肿瘤呢?近期发表在Trends in Cancer上的一篇综述就回顾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进行讨论,之前的研究发现细菌可以诱导DNA损伤,促进上皮-间质转化,使药物失活,并使免疫系统向致癌变方向极化等。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肿瘤内微生物群也有一些积极作用,如细菌抗原特异性反应的激活不仅可以扩大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而且还可以扩大抗肿瘤反应的极化,就像肠道菌群一样,共生菌群和致病菌群之间的比例可能会影响结果。因此阐明特定肿瘤内各微生物的功能,可以靶向肿瘤内微生物群,从而发展成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肿瘤内微生物
微生物
代谢物
菌群与癌症治疗
双刃剑
小檗碱
国内团队:小檗碱如何抑制高脂饮食相关大肠癌?
多项研究发现,膳食脂肪摄入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正相关。但目前,由于高脂饮食引起的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仍然不足。近日,浙江省肿瘤医院姚庆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勇及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结合粪菌移植,发现小檗碱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介导血磷脂酰胆碱进而直接抑制高脂饮食相关的结直肠癌,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西方饮食相关结直肠癌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微生物调节治疗策略,值得关注。
小檗碱
溶血磷脂酰胆碱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生物钟
国内团队Cell子刊:BMAL1敲除对食蟹猴肠道菌群节律性波动有何影响?
昼夜节律紊乱可引发心血管、消化道、神经退行性和肿瘤等多种疾病,肠道菌群在调节昼夜节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灵长类动物肠道菌群与宿主在昼夜节律层面的互作机制鲜有报道,这限制了节律紊乱相关疾病的治疗性研究。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强、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杨云鹏及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生物节律核心调控蛋白BMAL1依赖的NOX1激活,使肠腔中H2O2含量呈现节律性波动,最终引发肠道微生物丰度和代谢物含量的节律性改变,并且该调控机制在食蟹猴和人中较为保守,值得关注。
生物钟
食蟹猴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运动员
运动员肠道菌群有何特征?
近年来,运动员的体能表现与其肠道菌群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关注,新的证据也表明肠道菌群作为运动员健康状况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近日,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研究人员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纳入418个来自健康运动员和健康久坐的成年人的粪便样本,评估运动程度和微生物特征间的关联,发现运动员相关生活方式代表了一种多因素的生态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物种的代谢潜能,进而影响宿主的健康和肌肉表现,值得关注。
运动员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运动程度
枸杞多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枸杞多糖对宿主代谢和肠道菌群有何影响?
枸杞多糖(LBP)是枸杞果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保健作用,能滋肝补肾,益精明目。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振鹏及团队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试验,发现补充LBP可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降低TG和TC水平,改善肝脏氧化应激。总之,该研究表明LBP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在预防小鼠NAFLD和相关代谢疾病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值得关注。
枸杞多糖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血清胆固醇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华中科大: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改善腹泻型IBS
肠道菌群紊乱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有研究表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大肠杆菌增加。益生菌被认为对IBS患者有益,但随不同种类和剂量的益生菌表现出显著异质性,具体的作用方式也不明确。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包含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能够重建肠道菌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侯晓华团队近日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的短期疗效,并进一步发现其可能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水平而发挥作用,为IBS-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研究论文
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
益生菌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慢性肾病
秦环龙+鲍慧等:慢性肾病严重程度与肠菌及代谢物的紊乱有关
慢性肾病(CKD)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然而,关于微生物群的改变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代谢途径的互作机制仍不清楚。近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秦环龙、鲍慧在Microbiome上发表最新研究,纳入68名非透析慢性肾病(CKD)患者和20名健康者,通过解析两组间的物种、粪便及血清代谢物差异识别到潜在的疾病标记物,进一步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发现可以很好的区分CK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预测评分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进展而下降。总之,该研究为未来构建无创诊断肾损伤策略提供了新的参考,值得关注。
慢性肾病
代谢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