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胆汁酸
文章数:193篇
反向代谢组学
Nature:反向代谢组学方法,挖掘IBD新线索
近年来,微生物组研究开始将重点从微生物本身转向它们产生的分子。这些分子会直接与人体细胞互作,影响宿主健康。然而,试图确定人体微生物组正在产生哪些分子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结合有机合成、数据科学和质谱分析等开发出反向代谢组学新方法,发现了数百种以前从未在人体中观察到的分子,还可以较好鉴定出炎症性肠病(IBD)的生物标志物,值得关注。
反向代谢组学
研究论文
人类健康
微生物组
胆汁酸
褪黑素
南京农业大学:褪黑素可通过肠肝轴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病?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特点是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和肝脏中有毒胆汁酸的过度积累。褪黑素(MT)可以改善肝脏疾病,然而,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刘云欢、陈兴祥及团队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基因敲除、粪菌移植、肝损伤动物模型等技术和试验,发现褪黑素通过上调肠道FXR/FGF-15轴减少DDC小鼠肝脏合成胆汁酸,值得关注。
褪黑素
胆汁淤积性肝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基因敲除
人源化血脂异常动物模型
广西大学:调节食源性血脂异常时,肠FXR或比肝FXR更重要
饮食引起的血脂异常与肠道菌群有关,但肠道菌群与宿主相互作用影响脂质代谢的因果关系仍然存在争议。广西大学高洁团队使用血脂异常供体的粪菌移植成功建立了人源化血脂异常小鼠模型,以研究肠道菌群在饮食诱发的血脂异常中的因果作用,相关成果最新发表在Microbiome上。工作表明基于该模型研究肠道菌群在饮食诱发的血脂异常中的因果作用是可行的,并且揭示肠道菌群-胆汁酸串扰通过肠道FXR而非肝脏FXR介导调节饮食诱发的血脂异常下的脂质代谢。
人源化血脂异常动物模型
肠道FXR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饮食诱发的血脂异常
胆固醇
宋保亮院士团队Nature子刊:胆汁酸介导胆固醇转运新机制
NPC1L1是一种介导胆固醇肝肠吸收的关键蛋白,通过囊泡运输方式,NPC1L1可以将大量胆固醇运输到内吞循环体(ERC),摄取膳食胆固醇,抑制NPC1L1可减少胆固醇吸收。目前尚不清楚NPC1L1摄取的ERC胆固醇如何转运到内质网中。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究,证明了胆汁酸的细胞内胆固醇转运功能,并解释了在胆固醇吸收过程中,NPC1L1阳性区室中大量胆固醇是如何在肠上皮细胞中被消除的。
胆固醇
胆汁酸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心血管疾病
冷暴露
成都中医药大学:长期冷暴露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
许多疾病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例如暴露在寒冷的天气中会加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然而,目前没有直接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并且长期冷暴露对RA影响的分子机制仍然未知。近期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彭成、冯五文与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发现长期冷暴露会加重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可能与肠道菌群衍生的胆汁酸水平下降有关。
冷暴露
胆汁酸
类风湿性关节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李后开/盛丽莉/胡义扬/谢岑Nature子刊:猪脱氧胆酸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通常以胆汁酸(BA)稳态紊乱为特征。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后开、盛丽莉、胡义扬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发现猪脱氧胆酸(HDCA)通过抑制RAN介导的PPARα细胞核-细胞质穿梭,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PPARα
胆汁酸
猪脱氧胆酸
结直肠癌
Cell子刊:高脂饮食促大肠癌进展的新机制
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高脂肪饮食是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盲肠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的主要决定因素,并提示微生物产生的特定结合型胆汁酸是疾病进展的潜在驱动因素。
结直肠癌
胆汁酸
高脂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贾伟+郑晓皎+贾伟平Cell子刊:猪去氧胆酸调节肠肝轴,改善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影响全球1/4人口,但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近年研究表明,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的互作,在NAFLD等代谢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例如,前期研究显示,非12α羟胆汁酸与糖尿病密切相关,且具有治疗潜力。这些非12羟胆汁酸是由以CYP7B1为核心的胆汁酸合成的“替代途径”生成,与此相对的,12羟胆汁酸则由以CYP7A1为核心的“经典途径”生成。Cell Metabolism最新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香港浸会大学贾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郑晓皎和贾伟平与团队的研究,通过分析患者样本、小鼠实验和体外实验,表明一类非12羟胆汁酸——猪去氧胆酸(HDCA)在NAFLD中耗竭。HDCA通过肠-肝轴互作,抑制肠FXR,并富集狄氏副拟杆菌等有益肠菌,从而在肝脏中上调CYP7B1、PPARα和FXR,缓解小鼠NAFLD。总之,该研究首次揭示了HDCA对NAFLD的治疗潜力及其背后的肠肝轴机制,为NALFD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肠道菌群
肠-肝轴
FXR
胆汁酸
结肠炎
国内团队:单形拟杆菌如何缓解小鼠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IBD)与肠道生态失调有关,可导致结肠炎相关的恶性肿瘤。单形拟杆菌(Bu)调节动物肠道稳态;但其缓解小鼠结肠炎的机制尚不清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科和张恩平合作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文章,发现Bu调控结肠微生物群和胆汁酸水平,抑制Th17细胞分化,改善结肠炎。
结肠炎
胆汁酸
结肠菌群
Th17细胞分化
单形拟杆菌
胆汁酸
李萍+李菁iMeta:编码胆盐水解酶的乳杆菌鉴定
中国药科大学李萍、李菁与团队在iMeta发表研究。本研究的发现促进了人类肠道菌群中编码胆盐水解酶的关键乳酸杆菌的分类鉴定,并阐明了它们对胆汁酸肝肠循环调节的贡献,这将有助于未来编码胆盐水解酶的益生菌应用于治疗以改善人类健康。
胆汁酸
胆盐水解酶
肠道菌群
乳酸杆菌
系统发育型
胆汁酸
孔祥峰团队: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可改善宫内生长迟缓仔猪的结肠功能
宫内生长迟缓(IUGR)是制约动物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孔祥峰团队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探讨饲粮中添加胆汁酸对正常出生体重和IUGR仔猪的生长性能和结肠发育、功能、微生物群和代谢物的影响,发现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可以改善IUGR仔猪的结肠功能,这与增加潜在有益菌和代谢物的比例有关。
胆汁酸
断奶仔猪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结肠长度
发烧
Nature子刊:体温升高影响肠菌,增强宿主对甲流和新冠的抵抗力
发烧是新冠和甲流病毒的常见症状,但其在宿主抵抗病毒感染中的生理作用尚不清楚。近日,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发烧会以依赖肠道微生物群的方式,促进血清和肠道中胆汁酸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增强宿主对甲流和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值得关注。
发烧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菌群免疫互作
肠道共生菌
Nature子刊:不同Turicibacter菌株对胆汁酸和宿主脂质的改变不同
Turicibacter属的细菌是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成员,与膳食脂肪和体重的变化有关,但这些共生菌与宿主生理学之间的具体联系尚不清楚。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不同的Turicibacter分离株差异性地影响宿主代谢产物,包括脂质和胆汁酸。
肠道共生菌
胆汁酸
脂质
采样方法
Nature:采样胶囊助力人类肠道多组学分析
目前对于肠道的微生物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研究,基本依赖于分析粪便样本。然而,粪便样本不能反映肠道不同区域的内容物差异,人们对于肠道中的微生物分布、其所处内环境和生化活动仍所知有限。Nature最新发表的重磅研究,开发了可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从受试者的特定肠段取样的可吞咽胶囊设备,并通过多组学分析鉴定出菌群结构、噬菌体诱导、抗生素抗性基因和胆汁酸谱等沿肠道变化的情况,揭示了肠道样本与粪便样本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在人类生理和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工具。
采样方法
多组学
肠道菌群
代谢组
蛋白质组
白藜芦醇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白藜芦醇抑制肠道乳糜微粒分泌,维持脂质稳态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多酚类抗氧化剂,能够改善胰岛素信号和能量稳态。然而,靶向多器官(无明确受体)和生物利用度极低两个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近日,中山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团队共同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抑制肠道乳糜微粒分泌,肠道菌群是其主要靶点,且白藜芦醇通过降低FXR刺激的肠道SR-B1升高来改善脂质稳态。
白藜芦醇
肠道乳糜微粒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B类1型清道夫受体(SR-B1)
胆汁酸
肠道胆汁酸可抑制中低剂量的艰难梭菌毒素
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小鼠的肠道及粪便胆汁酸提取物可抑制艰难梭菌毒素,且抗生素处理小鼠及无菌小鼠中的肠道提取物也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确认,胆汁酸发挥了抑制艰难梭菌毒素的作用,但高浓度的艰难梭菌毒素可克服胆汁酸的保护作用。
胆汁酸
艰难梭菌感染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Okara饼干
Okara饼干如何影响人体菌群和代谢物?
Okara是一种富含纤维的食物副产品,通过与少孢根霉进行生物发酵可以提高其营养质量,产生可发酵的底物进而改善肠道健康。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在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比较了新加坡成人食用高压灭菌Okara饼干(AOK)和发酵Okara饼干(RO)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发现定期食用RO饼干通过调节肠菌可改善SCFAs和胆酸浓度,值得关注。
Okara饼干
肠道代谢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物组
饮食干预
Rob Knight团队:生酮或低脂饮食对AD高危成人有何影响?
生酮饮食是一种有趣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候选治疗方法,因为其对代谢失调和癫痫有保护作用。肠道微生物群对于生酮饮食介导的神经保护以及胆汁酸的调节至关重要。近日,Rob Knight团队在Alzheimer's and Dementia发表最新研究,纳入9名患轻度认知障碍和11名认知正常的糖尿病前期成人,接受低脂饮食或改良地中海生酮饮食治疗6周,经6周洗脱期后更换成替代饮食,发现改良地中海生酮饮食可能通过调节GABA水平和肠道转运时间,使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成年人受益。
饮食干预
认知障碍患者
Alzheimer’s disease
ketogenic diet
low-fat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Diet (AHAD)
狄氏副拟杆菌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狄氏副拟杆菌如何缓解小鼠肝纤维化?
四川大学李飞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映梅团队研究成果。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被认为是一种有益菌,对糖尿病、结直肠癌和IBD等有益。本文主要探究了P. distasonis对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P. distasonis主要通过胆汁酸-FXR途径以及干细胞焦亡等通路缓解肝纤维化。同时,雷公藤红素可以促进P. distasonis, 表现出干预肝纤维化的潜力。
狄氏副拟杆菌
肝纤维化
胆汁酸
肠-肝轴
炎症性肠病
IBD粪便代谢组及其决定因素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多因素免疫介导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近日,发表在Gut上的这篇文章,通过表征粪便中的代谢物并结合粪便宏基因组学、宿主遗传学和临床特征,旨在揭示IBD中的代谢改变。发现IBD患者代谢组的变化与饮食和手术史等通常被忽视的混杂因素无关,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为未来针对肠炎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支持。
炎症性肠病
粪便代谢组
肠道菌群
饮食
胆汁酸
奶牛
浙江大学:脂肪过度分解的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受损,或与肠道菌群有关
围产期(分娩前后3周)是奶牛饲养管理的重要阶段,此时奶牛进食减少、支持泌乳的能量需求增加,导致脂肪组织的脂肪过度分解,容易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而增加感染或疾病风险。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宿主的免疫和代谢过程,但其在奶牛过度脂肪分解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还不甚清楚。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孙会增团队近日在Microbiome发表研究文章,揭示了过度脂肪分解的围产期奶牛肠道菌群、胆汁酸生物合成功能和单核细胞功能抑制之间的潜在联系,为改善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奶牛
研究论文
肠道菌群
免疫抑制
围产期奶牛
神经性疼痛
Nature子刊:神经性疼痛的止痛免疫机制(综述)
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神经性疼痛中具有核心重要性,神经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形式,由影响体感系统的病变或疾病引起。Nature Reviews Neurology发表的综述,概述了负责解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免疫机制,包括那些参与先天性、适应性和脑膜免疫以及与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同时还讨论了针对这些神经免疫机制的疼痛治疗方法。
神经性疼痛
免疫机制
丁酸
胆汁酸
肠道微生物
胆盐水解酶
Nature子刊:脆弱拟杆菌的胆盐水解酶或可促进结直肠癌发展
产肠毒素的脆弱拟杆菌(ETBF)被认为是结直肠癌(CRC)的主要微生物驱动因素之一,然而相比健康对照人群,CRC患者体内脆弱拟杆菌肠毒素的编码基因含量并未发生变化。有趣的是,不产肠毒素的脆弱拟杆菌(NTBF)在息肉粘膜中大量存在,似乎也与CRC发生发展相关。在NTBF中,胆盐水解酶(BSH)被认为是治疗代谢紊乱的有效靶点,但其在结肠肿瘤中的作用仍然未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志鹏团队与合作者,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文章,揭示NTBF的BSH在结肠肿瘤发生中的促癌作用,并将BSH认定为CRC的潜在治疗靶点。
胆盐水解酶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拟杆菌
复合益生菌
张和平+李冬梅等:特定复合益生菌可辅助改善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也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代谢的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性下降,导致血糖升高。近几十年来,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患者人数大幅增加。二甲双胍是治疗T2D的常用药物,但其会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长期治疗后。近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内蒙古人民医院李冬梅及团队在mSystems发表最新研究,进行一项为期3个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48名T2D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复合益生菌Probio-X(由干酪乳杆菌LCZ,植物乳杆菌P-8,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乳双歧杆菌Probio-M8,乳双歧杆菌V9组成)+二甲双胍)和安慰剂组(安慰剂+二甲双胍),结果发现Probio-X通过促进SCFAs产生菌和胆汁酸途径可增强二甲双胍治疗T2D的疗效。总之,该研究为未来靶向肠道菌群制定合理干预策略治疗T2D提供了新见解和思路,值得关注。
复合益生菌
二甲双胍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短链脂肪酸
类风湿性关节炎
周伟、李菁等GUT:狄氏副拟杆菌或可改善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调控肠道菌群可用于防治RA。中国药科大学周伟、李菁团队,联合南京中医药大学李永明、单进军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分析RA患者样本和小鼠实验,发现肠道中的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可通过产生特定的次级胆汁酸,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改善RA;而中药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2可恢复狄氏副拟杆菌丰度,发挥抗关节炎作用。这些发现表明,狄氏副拟杆菌和人参皂苷Rg2或能作为治疗RA的潜在益生菌和益生元制剂,也为中药成分(如人参皂苷)改善RA提供了新的机制见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肠道菌群
狄氏副拟杆菌
胆汁酸
免疫调控
胆盐水解酶
肠道菌群代谢物胆盐水解酶影响胃肠道的发育成熟
在生命早期,菌群多样性增加、免疫系统发育和肠道形态及功能的成熟常常伴随肠道菌群代谢物的产生,其中许多代谢物可能影响宿主信号传导过程。Gut Microbes最新研究性文章表明一种广泛分布于肠道首批定殖者的细菌胆盐水解酶,能够调节婴儿肠道中局部的基因表达并影响胃肠道的发育和成熟。
胆盐水解酶
肠道发育成熟
研究论文
胆汁酸
胆汁酸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综述)
胆汁酸(BA)是两亲性类固醇分子,既在小肠内促进脂质的吸收或排泄,又能够作用于多个器官影响个体的代谢、免疫等功能。初级BA由肝细胞合成,而肠道菌群的代谢途径则可将初级BA转化成次级BA。近日,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发表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宿主-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如何通过菌群影响BA库、BA反过来如何塑造菌群组成,并对菌群-胆汁酸网络失调引发的疾病及其潜在治疗手段进行了探讨。
胆汁酸
肠道菌群
综述
海藻酸
王军军团队:海藻酸可缓解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IBD)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且常伴随胃肠道胆汁酸代谢异常。已知天然水溶性多糖海藻酸能改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但其对肠道炎症情况下微生物对胆汁酸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王军军及其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研究文章,指出海藻酸能够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及相关胆汁酸代谢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为IB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途径。
海藻酸
炎症性肠病(IBD)
胆汁酸
动物双岐杆菌
肠道菌群
抗感染
Nature子刊:揭示胆汁酸抑制沙门氏菌毒性的直接蛋白靶点
胆汁酸是调节宿主免疫和微生物发病机制的重要宿主和微生物代谢产物,但胆汁酸如何抑制微生物毒性,尚不清楚。Nature Chemical Bi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化学蛋白组学鉴定出鹅脱氧胆酸(CDCA)通过作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毒力和发病机制的重要转录调控因子——HilD,发挥抗感染功能。表明化学蛋白质组学在确定微生物群代谢物的直接蛋白质靶点,进行细菌病原体的机理研究方面的用途。
抗感染
胆汁酸
鼠伤寒沙门氏菌
毒力调节因子
褪黑素
西北农林:褪黑素通过肠道菌群缓解衰老引发的肝脏脂代谢异常
由研究表明,衰老个体的肠道菌群对肠道内次级胆汁酸成分的影响可能与导致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褪黑素被认为具有抗衰老作用,那么它是否能够通过塑造肠道菌群结构来改善衰老引起的脂代谢异常呢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超团队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发表研究文章,报道了口服褪黑素通过降低空肠弯曲杆菌丰度调节肠道胆汁酸谱并改善衰老引起的肝脏脂肪积累的现象及其分子机制。
褪黑素
肝脂代谢
胆汁酸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