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奶牛
文章数:14篇
奶牛
孙会增+许庆彪:肠道菌群参与产后奶牛的氧化应激
奶牛易受产后全身氧化应激(OS)的影响,这会导致显著的生产损失和代谢紊乱。浙江大学孙会增和华中农业大学许庆彪与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文章,粪便菌群是OS的原因,较低谷胱甘肽的产生在HOS中起着致病作用。这些发现为奶牛产后OS的机制和缓解OS的潜在调控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
奶牛
粪便菌群
谷胱甘肽
奶牛
浙江大学:脂肪过度分解的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受损,或与肠道菌群有关
围产期(分娩前后3周)是奶牛饲养管理的重要阶段,此时奶牛进食减少、支持泌乳的能量需求增加,导致脂肪组织的脂肪过度分解,容易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而增加感染或疾病风险。肠道菌群可以调节宿主的免疫和代谢过程,但其在奶牛过度脂肪分解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还不甚清楚。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孙会增团队近日在Microbiome发表研究文章,揭示了过度脂肪分解的围产期奶牛肠道菌群、胆汁酸生物合成功能和单核细胞功能抑制之间的潜在联系,为改善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奶牛
研究论文
肠道菌群
免疫抑制
围产期奶牛
肠-乳腺轴
付云贺等Microbiome:“肠源性乳腺炎”的新机制
吉林大学张乃生教授和付云贺教授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乳腺炎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基于团队的前期研究结果(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2594566)(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39752837)(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52558703)(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8998250),推测乳腺炎的发生除了与传统认为的外界病原感染有关外,尚存在内源性致病途径,并提出“肠源性乳腺炎”这一病理学概念。本研究通过奶牛乳腺炎病例,聚焦奶牛瘤胃微生物,发现瘤胃菌群紊乱可通过引起低度内毒素血症,损害机体抗炎酶活性,从而诱发系统性炎症和乳腺炎。本研究再次佐证课题组之前提出的“肠源性乳腺炎”这一病理学假设,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诱导的内毒素血症是诱导乳腺炎发生关键因素,这为深入认识和破解乳腺炎发病机制,以及靶向“肠-乳轴”防治乳腺炎提供了理论指导。
肠-乳腺轴
乳腺炎
瘤胃菌群
肠道菌群
低度内毒素血症
乳腺炎
张乃生+付云贺:瘤胃菌群紊乱促进奶牛发生“内源性乳腺炎”
吉林大学张乃生教授和付云贺教授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杂志发表乳腺炎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前期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以引起小鼠乳腺炎并加剧病原诱导乳腺炎的严重性(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82594566)(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39752837)。本研究以奶牛为实验动物,发现在没有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下,瘤胃菌群紊乱可以导致乳中体细胞数增高,引起乳腺炎。结合之前研究,课题组推测乳腺炎的发生,除了与传统认为的外界病原感染有关外,尚存在内源性致病途径,并提出“内源性乳腺炎”这一病理学概念。后续将通过解析“肠-乳轴”进一步阐明内源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本研究为深入认识和破解乳腺炎发病机制,以及靶向肠-乳轴防治乳腺炎提供理论指导。
乳腺炎
瘤胃菌群
奶牛
肠-乳腺轴
菌群移位
瘤胃菌群
刘建新+孙会增:多组学分析揭示奶牛饲料效率与瘤胃菌群的关系
浙江大学的刘建新和孙会增与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研究,结合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方法,揭示了与奶牛饲料转化效率相关的瘤胃菌群特征,为进一步优化奶牛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瘤胃菌群
奶牛
饲料效率
多组学
菊粉
农科院:菊粉减轻奶牛隐性乳腺炎
Microbiology spectrum近期发表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熊本海、罗清尧与团队的研究,表明菊粉能通过调节瘤胃菌群及代谢物来减轻奶牛的隐性乳腺炎。
菊粉
奶牛
瘤胃菌群
乳腺炎
微生物组-代谢组
浙大团队:瘤胃菌群及代谢产物对奶牛生产性状的影响
浙江大学刘建新团队和加拿大Alberta大学Leluo Guan团队先前对超过300头奶牛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同样的营养和管理条件下,部分奶牛的乳蛋白含量(MPY)有较大差异。该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比较高MPY和低MPY奶牛的瘤胃宏基因组、代谢组和血清代谢组,揭示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发现瘤胃菌群代谢产物和血清代谢产物对MPY的贡献较大,分别为29.76%和26.78%,其次为菌群功能(21.56%)和菌群组成(17.81%)。该研究将有助于对促进高质量牛奶生产的肠道菌群依赖性和宿主代谢产物依赖性机制的理解,提示人们或可通过饮食管理或遗传选择来改变奶牛瘤胃菌群以提高牛奶质量。
微生物组-代谢组
Dairy cattle
Milk protein yield
Rumen metagenome
Rumen metabolome
瘤胃菌群
遗传因素对奶牛瘤胃菌群和甲烷排放的影响有多大?
ISME Journal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奶牛的遗传和菌群因素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揭示了宿主遗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瘤胃菌群的组成,表明通过杂交来获得有助于菌群优化的遗传因素,或能促进奶牛健康。
瘤胃菌群
奶牛
遗传
甲烷排放
Hao Wu
瘤胃菌群
Science子刊:改善奶牛生产的潜在瘤胃菌群靶点
《Science Advances》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一千头奶牛的瘤胃菌群,从中鉴定出核心菌群成员,其中与宿主基因相关的39个菌种,构成了可遗传核心菌群,在机器学习建模中较好的预测了奶牛的多种表型,或许是改善奶牛生产性状的菌群靶点。
瘤胃菌群
奶牛
Zhongyu Li
Hongliang Chen
Li Wang
瘤胃菌群
浙大刘建新等:瘤胃菌群对奶牛产奶能力的影响
来自浙江大学刘建新团队在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最新研究,对超过300头奶牛的瘤胃菌群进行了分析,鉴定出了核心菌群的组成,以及瘤胃菌群对产奶能力的影响。
瘤胃菌群
奶牛
Wen-tao Lai
Wen-feng Deng
Shu-xian Xu
奶牛
组学方法帮助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综述)
奶牛产奶量和产奶质量与瘤胃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研究奶牛瘤胃菌群结构和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强调了瘤胃菌群研究对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性,值得相关专业人士关注。
奶牛
牛奶产量和质量
饮食-菌群互作
组学方法
Dairy cow
奶牛
中国农大等:抗生素扰动奶牛肠道菌群,粪菌移植促恢复
来自中国农大+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的研究,发现抗生素可破坏奶牛的前肠及中肠菌群,而粪菌移植可加速停用抗生素后的菌群恢复过程。
奶牛
抗生素
瘤胃菌群
直肠菌群
益生菌
给奶牛吃益生菌,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
这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和团队在《科学通报》上关于动物益生菌的新研究,特别推荐!
益生菌
牛奶产量
牛奶成分
粪便菌群
益生菌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FM: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如何影响奶牛瘤胃及后肠菌群?
这两篇文章推荐关注瘤胃菌群的人必读。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瘤胃菌群
后肠菌群
奶牛
Margaret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