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谷胱甘肽
文章数:7篇
肌动蛋白样蛋白6a
方乐堃+李孟鸿+康亮Nature子刊:ACTL6A或是治疗胃癌的新靶点
胃癌(GC)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和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铁死亡是一种受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氢过氧化物蓄积,在形态学和机制上与凋亡不同。然而,细胞类型特异性铁死亡敏感性的机制尚不清楚,未经治疗的癌症对铁死亡的固有易感性因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近日,中山大学方乐堃、李孟鸿、康亮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包含疏水区域的ACTL6A在转录水平上与NRF2协同调节GCLC的表达,进而促进GSH合成,抑制胃癌细胞的铁死亡,值得关注。
肌动蛋白样蛋白6a
谷胱甘肽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肿瘤代谢
奶牛
孙会增+许庆彪:肠道菌群参与产后奶牛的氧化应激
奶牛易受产后全身氧化应激(OS)的影响,这会导致显著的生产损失和代谢紊乱。浙江大学孙会增和华中农业大学许庆彪与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文章,粪便菌群是OS的原因,较低谷胱甘肽的产生在HOS中起着致病作用。这些发现为奶牛产后OS的机制和缓解OS的潜在调控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
奶牛
粪便菌群
谷胱甘肽
动机(motivation)
增强特定脑区的抗氧化能力或有助提高做事动力
动机(motivation)指动物受驱动去寻找奖励的过程,与活动奖励后的愉悦一同驱动了动物坚持做某件事。靠近大脑底部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uAc)是脑中调节动机的关键部位,在奖赏、快乐、恐惧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NuAc功能的改变与抑郁症等涉及动机缺陷的精神疾病相关。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Carmen Sandi团队近日在eLife发表最新研究文章,发现NuAc中的抗氧化剂谷胱甘肽水平与人及大鼠的动机行为密切相关,高谷胱甘肽水平可以促进为获得奖赏而付出更多努力,并指出提高NuAc的抗氧化水平或是增强动机的可行途径。
动机(motivation)
行为调控
谷胱甘肽
抗氧化剂
伏隔核
齿双歧杆菌
Cell子刊:齿双歧杆菌有助于恢复肠道黏液屏障缓解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通常通常表现为黏液屏障损伤,杯状细胞分泌MUC2能力下降。研究认为导致杯状细胞分泌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杯状细胞出现内质网应激以及氧化应激反应。谷胱甘肽是体内消除氧化应激的主要还原分子,但是由于肠道对于谷胱甘肽的吸收能力非常弱,因此无法通过直接口服谷胱甘肽进行治疗。齿双歧杆菌是一种肠道益生菌,可以分泌合成谷胱甘肽的中间底物γ-谷氨酰半胱氨酸。是否可以通过齿双歧杆菌可以用于肠道屏障的治疗以及其机制并不明确。近期一篇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上的工作齿双歧杆菌可以分泌谷胱甘肽合成的中间产物γ-谷氨酰半胱氨酸,可以被杯状细胞摄取,从而降低ROS,抑制NF-kB通路激活,缓解炎症导致的ER应激,对肠道屏障起到保护作用。该研究为临床IBD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齿双歧杆菌
杯状细胞
IBD
肠道屏障
谷胱甘肽
糖尿病
Nature子刊:两种乳杆菌或能改善“吃出来”的糖尿病
西式饮食(WD)是导致包括2型糖尿病(T2D)在内的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菌群在其中有潜在重要作用。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WD对机体代谢的损害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肠道菌群中的有益细菌(如约氏和格式乳杆菌)减少和致病菌(如Romboutsia ilealis)增多造成的,为改善饮食诱导的T2D提供了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糖尿病
益生菌
西式饮食
线粒体
肝脏
结直肠癌
国内团队:AMPKα1调节氧化还原平衡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生长
在接受基础治疗后,II期与III期CRC患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预后,5年生存率在50%到87%之间,但其差异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来自中山大学癌症中心的王峰、徐瑞华团队和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Scott Kopetz团队合作发表在Oncogene上的研究,揭示了AMPKα1(异三聚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与结直肠癌(CRC)患者生存与预后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发现AMPKα1或可预测CRC患者预后,且AMPKα1抑制联合联合奥沙利铂可能应用于CRC患者治疗。
结直肠癌
AMPKα1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还原酶
奥沙利铂
维生素D
炎症反应下维生素D状态也在变化
① 研究选取65名2008-2010年间在某ICU接受治疗、患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脓毒症的危重症患者,分析其病危时与维生素D有关的的关键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② 25-羟维生素D浓度≤ 15ng/ml 的患者相对于>15ng/ml的患者,其代谢组学特征有明显改变,其中五种代谢物可作为其有效预测因子。③ 分别在氧化还原反应和免疫调节中起作用的谷胱甘肽和谷氨酸代谢途径,可以被维生素D状态显著影响。④ 因此,炎症期间的代谢改变与维生素D状态可能有关。
维生素D
代谢组学
全身炎症反应
谷胱甘肽
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