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糖尿病
文章数:311篇
糖尿病
SGLT2抑制剂保护心肾,肠道菌群也是作用靶点
SGL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以保护肾脏和心脏,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Circulation近期发表的文章,揭示出SGLT2i为肾脏和心血管提供保护的机制。即SGLT2i减少与尿毒症毒素(如对甲酚硫酸盐)形成相关的微生物组,从而减少尿毒症毒素对身体的暴露和对肾脏解毒的需要;同时,SGLT2i直接作用于肾脏,包括较少的近端小管糖毒性和广泛下调顶端转运蛋白(包括钠、氨基酸和尿酸盐摄取)。
糖尿病
肾脏
心血管
药食同源
JAMA子刊:“食疗”干预用于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如何?
食物作为药物的计划正变得越来越普遍,需要严格的证据来证明它们对健康的影响。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和粮食不安全患者的强化食物作为药物计划是否能改善血糖控制并影响医疗保健的使用。近日,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纳入465名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配参加强化药食同源计划或常规护理组,发现强化药食同源计划会增加成人参与者预防性保健的参与,但与常规护理相比,并没有改善血糖控制,值得关注。
药食同源
糖尿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饮食干预
代谢性疾病
球囊+十二指肠支架,有望逆转肥胖和糖尿病
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代谢出现问题产生的疾病,可以是代谢障碍也可以是代谢增强,主要是指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近日,意大利研究人员在Gut发表最新研究,开展一项动物实验,使用球囊联合十二指肠支架,可能比胃旁路手术更有效实现逆转糖尿病以及减少患者体重,而且它无需外科手术,也无需对内脏器官进行任何切割即可实现这一目标,值得关注。
代谢性疾病
医疗器械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糖尿病
阿司匹林
Lancet子刊:阿司匹林再立新功,可降低糖尿病风险?
随着生活和饮食习惯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因素。在中国,成年人有超过1.14亿糖尿病患者,占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四分之一。然而,尚不清楚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近日,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在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减缓空腹血糖浓度的增加,每天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与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5%相关,值得关注。
阿司匹林
糖尿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化学预防
糖尿病
口味重,也易得糖尿病?
为填补长期膳食钠摄入量与T2D间关系的知识空白。近日,杜兰大学研究人员在Mayo Clinic Proceedings发表最新研究,评估了食物中添加盐的频率与发生T2D风险间的关系,发现在食物中添加盐分频率越高,机体患T2D的风险就越高,值得关注。
糖尿病
盐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营养流行病学
生命早期
郑钜圣+周宏伟等:早期饥荒或可影响成年后肠菌组成,增加糖尿病风险
人类在生命早期经历不利因素会增加成年期罹患T2D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虽然已经有流行病学观察结果支撑多哈理论(健康和疾病的发育起源-生命早期),但其背后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近日,西湖大学郑钜圣、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兵、中山大学陈裕明及团队在BMC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解析了来自三个独立队列涵盖中国16个主要省份/直辖市人群的万人肠道微生物组大数据,揭示了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成年期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并发现饥荒暴露相关肠菌与T2D发病风险增加存在密切的关联,值得关注。
生命早期
饥荒暴露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饮食模式
促炎和高胰岛素饮食的代谢潜力与T2D风险间有何关联?
具有较高炎症和胰岛素潜力的饮食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与促炎/高胰岛素饮食和炎症/胰岛素生物标志物相关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是否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近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在Diabetologia发表最新研究,发现促炎或高胰岛素血症饮食的代谢组学特征与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正相关,支持这些饮食模式可能通过调节代谢影响2型糖尿病风险,值得关注。
饮食模式
糖尿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促炎饮食
可可提取物
补充可可提取物能降低T2D风险吗?
观察性研究表明,可可黄烷醇补充剂可能是预防T2D的一种有希望的策略。近日,布朗大学研究人员在Diabetes Care发表最新研究,纳入21442名近期无CVD和癌症的美国成人随机分配到接受可可提取物或安慰剂组,评估补充可可提取物能否降低T2D风险。结果显示,中老年人服用可可提取物补充剂的平均时间为3.5年,但并没有降低其发生T2D的风险,值得关注。
可可提取物
T2D患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补充剂
膳食维生素
国内团队:膳食维生素或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王斌团队在Diabetes/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5418名美国成年糖尿病患者进行11年左右的随访,从食物或补充剂中摄入维生素A、叶酸、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B6,与全因死亡率降低相关。
膳食维生素
研究论文
前瞻性队列研究
糖尿病
死亡率
遗传
Nature子刊:GWAS荟萃分析,揭示糖尿病中肠道的作用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
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对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常规测量往往无法捕捉到DNA变异对“全天候”血糖调节过程的影响。临床研究中,经常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测量随机血糖(RG),虽然RG在本质上比标准化测量更具可变性,但在大量个体中,RG可以更全面地代表不同器官系统中发生的复杂血糖调节过程。近期发表于Nature Genetics上的文章,对非糖尿病个体的RG进行了大规模的跨祖先GWAS荟萃分析,试图识别和功能验证影响RG的遗传效应,探索其与其他性状和疾病的关系,并利用这些数据为2型糖尿病治疗提供途径。
遗传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荟萃分析
医学研究
糖尿病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对肠菌和认知功能变化有何影响?(综述)
认知功能下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流行是对老年人健康的最严重威胁。与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2型糖尿病(T2D)与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风险增加有关。近日,西班牙赫罗纳大学研究人员在Endocrine Reviews发表最新综述,系统的阐述了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和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值得关注。
二甲双胍
认知功能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痴呆风险
糖尿病
稳定 HIF1A 可逆转雌性糖尿病小鼠的胃轻瘫症状
虽然表达一氧化氮合酶(NOS1)神经元的耗竭会导致胃轻瘫,但刺激氮能信号传导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中,发现HIF1A可调控肠神经元中的Nos1的转录表达,稳定HIF1A 可恢复 NOS1表达并逆转雌性DM小鼠胃轻瘫。
糖尿病
胃轻瘫
HIF1a
NOS1
防御素
浙江大学:一文读懂防御素的现状与未来(综述)
防御素是一类阳离子宿主防御肽,主要由潘氏细胞、中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许多营养物质和药物的功能都与防御素的表达有关。越来越多的靶向防御素治疗或调控防御素的营养策略被开发出来,以增加防御素的临床应用和大健康产业应用的潜力。近日,浙江大学汪以真、王福俤及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get Therapy发表最新研究,以近年来有关防御素在宿主免疫应答研究为灵感,详细概述了防御素的研究历史、结构特征、演化及抗菌机制。并阐明了防御素在免疫稳态、趋化性、粘膜屏障、肠道菌群、肠道发育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此外,还讨论了防御素在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糖尿病和肥胖、慢性炎症性肺病、牙周炎和癌症等多种疾病中的临床相关性、治疗潜力和潜在挑战,值得关注。
防御素
免疫稳态
综述
基础研究
临床应用
肠道菌群
姜长涛+乔杰+雷晓光+王广等Science:菌源同工酶为改善糖尿病提供新靶点
肠道菌群可以产生与宿主功能相似的酶(同工酶),从而影响宿主生理和疾病。然而,这些菌源同工酶可能在基因序列上与宿主酶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可能难以通过宏基因组数据挖掘进行鉴定。Science最新发表北京大学姜长涛、乔杰院士、雷晓光以及首都医科大学王广与团队的重磅研究,首次对肠道菌群中潜在的菌源宿主同工酶进行了大规模鉴定,并以菌源DPP4为例,表明这种菌源同工酶可以在肠屏障受损的情况下影响宿主的GLP-1活性、损害糖稳态。同时,菌源DPP4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对靶向人体DPP4药物西他列汀的应答差异的重要原因,而选择性靶向菌源DPP4的候选药物有望改善糖尿病治疗。总之,该研究表明疾病相关的菌源同工酶可作为新的药物靶点,为治疗糖尿病等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肠道菌群
同工酶
肠道菌群衍生物
糖尿病
DPP-4
钙
华中科技大学:糖尿病患者谨慎补钙!
尽管在普通人群中钙补充剂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存在争议,但在钙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糖尿病患者中,钙补充剂是否会影响疾病风险仍然未知。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刘刚教授团队发表于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探讨了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习惯性补钙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习惯性使用钙补充剂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高风险和死亡率显著相关。
钙
补充剂
医学研究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袁慧娟/张晨虹/张发明/赵立平Cell子刊:靶向肠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一种神经并发症,其致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Cell Metabolism最新发表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袁慧娟、上海交通大学张晨虹与赵立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河南省人民医院杨俊朋与杨雪丽、上海交通大学吴国军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临床现象-机制研究-临床治疗”,揭示了肠道菌群对DSPN发病的因果贡献,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DSPN提供了临床证据。
糖尿病
基础研究
医学研究
周围神经病变
肠道菌群
胰岛素递送系统
浙江大学:新型口服胰岛素递送系统,降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易导致低血糖,注射部位皮下脂肪硬结、萎缩等,患者依从性差。近年来,多种口服胰岛素因其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佳而备受瞩目。但口服胰岛素需克服胃肠道严苛的化学屏障、酶屏障和渗透屏障。近日,浙江大学周民、严盛及团队在ACS Nano发表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微藻的口服胰岛素递送策略(CV@INS@ALG)。CV@INS@ALG可克服胃肠道屏障,保护胰岛素免受苛刻的胃部疾病影响,并在肠道中实现pH响应药物释放,值得关注。
胰岛素递送系统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小球藻
心血管疾病风险
香港大学:红肉吃太多或增加心血管和糖尿病风险
食用红肉与心血管疾病(CVD)和糖尿病之间是否具有关联,不同的观察性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致。此外,红肉的消费因性别和环境而异,但这种关联是否因性别和背景而异尚不清楚。香港大学的Jie V. Zhao团队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文章,对相关人群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食用未加工和加工的红肉都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亚型和糖尿病的高风险相关,在西方环境中有更强的关联,但没有性别差异。
心血管疾病风险
糖尿病
红肉
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饮食干预
简单调整早餐或有助于T2D患者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水平对于减少包括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在内的2型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近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最新研究,纳入121名受试者随机分低碳水或低脂早餐组,发现从传统的西式低脂早餐转变为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的低碳水化合物早餐,例如鸡蛋加培根或奶酪,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值得关注。
饮食干预
血糖水平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低碳水饮食
甜味剂
WHO最新指南:不建议用非糖甜味剂减肥!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无糖甜味剂使用指南》正式发布,该文建议“不要使用无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以此降低非传染性疾病发病风险”。此外,该建议适用于除糖尿病患者以外的所有人,以及所有添加非糖甜味剂的食品和饮料,但不适用于牙膏、护肤品、药物等含有非糖甜味剂的个人护理和卫生产品,值得关注。
甜味剂
世卫组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减肥
人工甜味剂
人工甜味饮料增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综述)
在一些国家,人工甜味饮料(ASBs)的消费量正在增加。一些荟萃分析发现,习惯饮用ASBs的消费者在某些健康结果方面的风险更高。近期发表于Advances in Nutrition的一项伞形评价表明,ASBs与肥胖、2型糖尿病、全因死亡率、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相关,这提示我们所谓的“无糖饮料”可能也并非完全安全。然而,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的队列研究和人体临床试验来了解ASBs对健康结果的影响。注:人造甜味剂(artificial sweeteners, AS),又称人工甜味剂、低热量甜味剂、代糖等,是通过人工化学合成或改造的具有甜味而不提供或提供少量热量的食品添加剂。常见的AS有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等。
人工甜味剂
慢性疾病
糖尿病
伞状综述
无糖饮料
青少年
JAMA子刊:青少年胖子和瘦子结肠发酵代谢反应有何不同?
如今,儿童期和青少年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除环境、行为因素和遗传背景外,机体的代谢变化也加剧了肥胖并导致心脏代谢并发症。近日,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项研究评估了青少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与结肠中膳食纤维发酵、肠源性激素分泌、脂肪组织脂解和乙酸盐产生速度间的关联,发现肥胖且胰岛素抵抗青少年表现出胰岛素分泌增多、乙酸生成率降低、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程度减少等现象。这也提示即使在青春期,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发生也会大大减少摄入膳食纤维的好处,值得关注。
青少年
结肠发酵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源性激素
菌群-药物互作
姜卫红等Nature子刊:阿卡波糖降糖不给力,肠菌干了啥坏事?
抗糖尿病药物阿卡波糖的临床疗效因人而异,但其原因尚不明确,而肠道菌群可对药物进行修饰或降解,因此,肠道菌群是否影响阿卡波糖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近日,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姜卫红、顾阳团队联合郑州大学秦贵军教授在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文章,发现人体肠道菌群介导的降解作用可使抗糖尿病药物阿卡波糖失活。
菌群-药物互作
肠道菌群
阿卡波糖
糖尿病
药物代谢
胰岛素分泌类器官
Nature子刊:用胃源性类器官恢复葡萄糖稳态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已成为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重大难题。人胰岛移植方案具有一劳永逸的潜力。然而,受限于供体来源不足和免疫排斥等因素难以推广。近日,美国康奈尔医学院周乔及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将人胃干细胞分化为胃源性胰岛素分泌(GINS)类器官的方法,通过胃镜从病人胃组织中提取其胃干细胞,可在短时间内产生有功能的胰岛样类器官。该GINS类器官可稳定进行胰岛素分泌并使糖尿病小鼠恢复血糖稳态,值得关注。
胰岛素分泌类器官
葡萄糖稳态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胃干细胞
饮食干预
Nature子刊:间歇性禁食+早限时进食或有助于糖尿病风险人群更好控制血糖
适当的热量限制(CR)是常见的体重管理策略,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但长期CR较难坚持。间歇性禁食被认为是CR可能的替代方法,而限时进食(TRE)则更强调每天更短的进食窗口。目前多数间歇性禁食策略仅考虑了每周禁食期间的能量摄入限制,未关注禁食期间的进食时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文章,建立了一种间歇性禁食加早限制进食(iTRE)方法,通过每周3天的仅摄入30%热量的4小时窗口进食+20小时禁食,可以较常规热量限制更显著的改善有2型糖尿病风险的成年人的餐后血糖控制。该研究强调了进食窗口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为改进间歇性禁食策略提供了参考。
饮食干预
研究论文
随机对照试验
早限时进食
间歇性禁食
糖尿病
青少年糖尿病耻辱感应引重视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诊断为糖尿病,现代医学的进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问题,但是糖尿病本身给青少年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本研究调查了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羞耻感问题,这给糖尿病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糖尿病
青少年
年轻人
羞耻感
营养素
空气污染或促糖尿病,注重营养或能改善
目前关于饮食因素对空气污染与糖尿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的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这篇文章,检测了膳食营养素是否可以改变长期空气污染暴露与糖尿病发展之间的关联,发现在短时间内无法降低空气污染水平的环境中,通过均衡饮食中的各种食物摄入充足的膳食营养素(如视黄醇、维生素 A 和胆固醇)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营养素
空气污染
糖尿病
糖尿病
张晨虹+赵立平等:特定致病共生菌可损伤胰腺引发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是与胰岛素生成不足有关的一种糖尿病,包括以β细胞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此前研究表明,IDD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然而,诱导IDD的具体肠菌仍待鉴定和因果验证。Microbiome最新发表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张晨虹和赵立平团队的研究,发现低剂量(0.2%)的葡聚糖硫酸钠(DSS)虽不引起明显的肠道炎症或屏障损伤,但能使特定的致病共生菌在小鼠肠道中富集。这些细菌可转移至胰腺,导致胰腺炎症、β细胞破坏和IDD。这些发现支持IDD是一种菌群依赖性的疾病,提示需进一步在人类中鉴定可促进IDD的致病共生菌。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1型糖尿病
自身免疫疾病
肠-胰腺轴
胰腺癌
北京协和医院:肥胖和糖尿病如何促进胰腺癌(综述)
北京协和医院的赵玉沛团队与Chengcheng Wang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肥胖及糖尿病相关胰腺癌的免疫代谢发生机制,并深入讨论了代谢失调如何损伤抗肿瘤免疫从而促进癌症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胰腺癌
综述
发病机制
肥胖
糖尿病
饮食建议
2010-2021年临床实践指南中膳食建议有何共性?(荟萃分析)
临床实践指南是指人们根据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定出的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意见。随着营养科学研究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饮食指导,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过不同临床实践指南的饮食建议的一致性程度。近日,美国生活方式医学院研究人员在Advances in Nutrition发表最新研究,通过荟萃流行病学评估了2010年至2021年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发表的78项临床指南,发现补充植物性食物、限制酒精、盐及甜食或有益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饮食建议
植物性食物
基础研究
饮食模式
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