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研究论文
文章数:5373篇
免疫治疗
Nature子刊:免疫+化疗新辅助治疗用于胃/胃食管交界部癌
胃食管交界部癌,俗称贲门癌,是胃部和食道交界部位的癌症。近日,荷兰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开展的临床II期PANDA研究4年随访结果显示,对可手术G/GEJ患者的新辅助治疗,采用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配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三药化疗方案,可使45%的患者实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70%患者实现主要病理学缓解(MPR),且14例pCR/MPR患者有13例实现了长达4年的无病生存,预后远远好于未达病理缓解的患者,展现了免疫治疗“达到缓解、持久获益、长期生存”的特点,值得关注。
免疫治疗
胃食管交界部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药物研发
含糖饮料
摄入较高含糖饮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体力活动是否可以减轻含糖(SSB)或人工甜味饮料(ASB)对心血管疾病(CVD)的不利影响仍不确定。近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大队列人群,探究含糖或人工甜味剂饮料摄入量与成人体力活动、心血管疾病风险间的关联,发现无论体力活动水平强度大小,摄入较高SSB都与CVD风险相关。此外,即使是体力活跃的个体也要限制SSBs的摄入量,值得关注。
含糖饮料
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营养流行病学
乳化剂
摄入饮食乳化剂会加速小鼠T1D发展?
快速增长的1型糖尿病患病率强调了环境决定因素在T1D发展中的作用。这些因素包括工业化饮食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肠道微生物群。近日,巴黎西岱大学研究人员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发表最新研究,探究两种膳食乳化剂是否会影响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T1D的发展,结果显示,饮食中乳化剂的消耗加速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展,且与肠道菌群有关,值得关注。
乳化剂
1型糖尿病(T1D)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膳食添加剂
肠道微生物组
Nature子刊:人类及灵长类肠菌的功能性宿主特异性适应
人类、黑猩猩、倭黑猩猩和大猩猩的肠道微生物群日益分化,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表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群落组成。近日,基尔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oummunictaion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对不同地理种群野生非人类猿(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和人类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发现重复的水平基因转移和基因丢失,以及对短暂微氧条件的适应似乎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进化中发挥了作用,值得关注。
肠道微生物组
宿主特异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时间尺度
牙周炎
牙周炎患者口腔菌群的硝酸盐还原能力受损?
口腔微生物群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被认为对口腔健康很重要,并导致一氧化氮的形成,可以改善心脏代谢状况。近日,西班牙研究人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对来自5个不同国家的牙周炎患者进行16S测序,发现龈下菌斑中硝酸盐还原菌含量显著降低,进一步探究发现患者口腔菌群的硝酸盐还原能力受损,值得关注。
牙周炎
硝酸盐还原能力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口腔菌群
IL-23
揭秘肠道IL-23的免疫细胞来源
在生理条件下,白细胞介素(IL)-23-IL-22轴对于塑造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防止潜在有害细菌物种的异常扩张。树突细胞是IL-23的关键来源,但调节产生IL-23的单核吞噬细胞发育的机制仍知之甚少。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最近研究文章揭示一群仅存在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cDC细胞可表达IL-23,并且证明Notch2和维甲酸对于该种免疫细胞的分化至关重要。该工作不仅构建了一种可用于评估肠道IL-23功能的新型工具小鼠,同时对于在稳定状态下和在病原体感染期间产生IL-23的免疫细胞的发育途径和细胞动力学提供了新见解。
IL-23
cDC2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禁食
中科大Nature子刊:禁食可激活神经元调节T细胞,抑制小鼠自身免疫性疾病
禁食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布和功能,并发挥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然而,禁食调节免疫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占成研究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大脑脑干腹外侧延髓核(VLM)中响应饥饿刺激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简称VLM-CA),能够调节T细胞归巢,并抑制自身免疫疾病,值得关注。
禁食
儿茶酚胺能神经元
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免疫
Science子刊:追踪肠道来源免疫细胞的全身迁移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近日,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在Science immu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肠道充当了一个“免疫细胞传送带”,将区域印记的细胞输出到外周以塑造免疫。这种对生理迁移路径的绘制以及它们对肠道和远端组织内炎症的敏感性的演示,更加直观证明了肠道微生物群对免疫的深远影响,值得关注。
肠道免疫
细胞迁移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淋巴组织
益生菌
产气柯林斯菌可作为NC-IBS患者对益生菌治疗反应预测标志物
益生菌常被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辅助治疗,但缺乏针对不同形式肠易激综合征选择合适益生菌的可靠指导。近日,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对先前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收集的样本进行事后分析,结果发现,补充副干酪乳杆菌DG对潜在病原体丰度更高的非便秘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更有效,产气柯林斯菌是非便秘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益生菌治疗反应的一种预测标志物,值得关注。
益生菌
肠易激综合征(IBS)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态干预
胃肠道癌症
国内团队Lancet子刊: 胃肠道癌症终生患病和死亡风险有多高?
据统计,食道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等胃肠道癌症,占了全世界癌症病例总数的四分之一和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最新研究,基于2020年GLOBOCAN的数据,首次系统地估算了全球185个国家的胃肠道癌症终生风险。总体上看,在2020年,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患胃肠道癌症的概率为8.20%(即,全球每12人中就有1人会罹患胃肠道癌症),死于胃肠道癌症的概率为6.17%(即,全球每16人中就有1人会死于胃肠道癌症)。因此,制定有效防治策略对于减轻胃肠道癌症的负担至关重要,值得关注。
胃肠道癌症
患病风险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流行病学
mEnrich-seq测序
房刚等Nature子刊:新型“智能镊子”可从微生物组中选择特定菌株完成测序
复杂基因组的细菌物种、高度偏斜的丰度分布以及与病毒、真菌和宿主细胞混合在一起。测序吞吐量主要被丰度较高的微生物消耗,而丰度较低的微生物无法以经济高效的方式进行测序和研究。近日,纽约西奈山医学院房刚及团队在Nature Method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测序方式mEnrich-seq,可在测序前富集宏基因组DNA中感兴趣的类群,普适性较好,值得关注。
mEnrich-seq测序
特定菌株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宏基因组学
灭活Akk
补充Akk可改善IBS症状,死菌效果好?
肠易激综合征的肠脑通讯障碍与肠道微生物群组成、肠道通透性增加和心理社会障碍有关。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很难用药物治疗,因此正在进行大量研究以寻找替代方法。近日,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研究人员在Gut Microbe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母婴分离模型和鼠类柠檬酸杆菌感染模型模拟小鼠IBS样症状,评估灭活Akk菌缓解小鼠IBS样症状的潜力,发现其具有抗痛觉过敏和神经抑制特性,可能有助于缓解IBS患者疼痛和焦虑,值得关注。
灭活Akk
肠易激综合症(IBS)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微生态干预
嗜酸乳杆菌
于君团队:嗜酸乳杆菌或能预防脂肪肝向肝癌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的全球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但目前缺乏针对其发展的预防措施。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AFLD-HCC和肠道微生物失调与益生菌消耗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然而,益生菌在预防NAFLD-HCC方面的作用仍不清楚。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在EBio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进展,表明嗜酸乳杆菌在NAFLD-HCC小鼠中缺乏,而外源添加嗜酸乳杆菌可通过分泌戊酸表现出针对小鼠NAFLD-HCC肿瘤发生的保护功能,为NAFLD-HCC防治提供新思路。
嗜酸乳杆菌
NAFLD-associated HCC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戊酸
Nei样DNA糖基化酶1
中山大学Cell子刊:NEIL1通过COL17A1转录调控驱动CRC发生
DNA修复途径的缺陷推动了结直肠癌(CRC)的发展。近日,中山大学Feng-Wei Wang、谢丹及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确定NEIL1是Trunc-APC下游的响应氧化应激的功能蛋白。揭示了NEIL1通过与SATB2/c-Myc/RNAPII形成转录复合物来增强COL17A1的表达和CRC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从而推动CRC的发展,值得关注。
Nei样DNA糖基化酶1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临床预后
脱硫弧菌
曹海龙+王邦茂等:脱硫弧菌如何加剧结肠炎?
脱硫弧菌属于变形菌门,由于硫化氢的产生,其被认为会对肠道上皮产生毒性,导致胃肠道疾病。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曹海龙、王邦茂、Weilong Zhong、南开大学医学院苏小敏及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临床样本和动物实验发现,脱硫弧菌会与新型肠上皮免疫受体LRRC19相互作用并加剧结肠炎,值得关注。
脱硫弧菌
结肠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2型糖尿病
李雪等:从临床和遗传维度解析糖尿病与胃肠道疾病的关联
目前关于2型糖尿病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风险间关联还不清楚。近日,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雪、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焰主任、浙江大学陈杰及团队在Diabetes Care发表最新研究,基于大型人群队列数据,发现2型糖尿病的多基因风险评分与胃炎和十二指肠炎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呈正相关。总之,本研究强调了2型糖尿病患者胃肠道疾病筛查和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潜在的遗传相关机制在关联中的重要作用,值得关注。
2型糖尿病
胃肠道疾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多基因风险评分
等位基因失衡
Nature子刊:KRAS等位基因失衡促进大肠癌发生
KRAS基因属于Ras基因家族,其编码的KRAS蛋白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生命活动的调控。某些KRAS基因突变会引起KRAS蛋白过度表达和持续活化,进而过度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导致细胞不可控制地增殖恶变,最终造成组织癌变。然而,野生型KRAS在肿瘤发生和治疗反应中的作用仍有待明确。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野生型Kras的缺失促进和加速了肿瘤的发生,但极大地改变了结直肠癌中的肿瘤进化。
等位基因失衡
结直肠癌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metaMDBG
Nature子刊:适用于PacBio HiFi数据组装的工具metaMDBG
长读长测序技术,如PacBio HiFi,正在迅速成为基因组学研究的新黄金标准。近日,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metaMDBG,一个基于MDBG的长而准确的宏基因组读取组装工具,相比现有的工具,metaMDBG组装速度更快,占用内存较小,实测性能较好,值得关注。
metaMDBG
HiFi测序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宏基因组
维生素B12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通过维生素B12调节宿主神经系统功能
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自闭症、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肠道菌群的不平衡是否导致了神经系统疾病,或者肠道菌群组成的破坏是否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结果。近期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文章,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的细菌饮食来确定调节宿主神经功能和行为的肠道菌群。结果表明,在肠道中定植的菌群通过产生维生素B12引起秀丽隐杆线虫行为的持续变化,维生素B12通过蛋氨酸(Met)/s-腺苷蛋氨酸(SAM)循环和胆碱氧化途径之间的代谢串扰减少兴奋性胆碱能信号。
维生素B12
神经调控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荨麻疹
中南大学Nature子刊:肠菌紊乱会促进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荨麻疹,又称风团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红色、水肿的斑块,病变区域通常呈现类似蕾丝的图案。近日,中南大学李捷、柏林自由大学Marcus Maurer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和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荨麻疹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肠道微生物组,并评估了功能相关性的差异。发现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者明显不同,且荨麻疹与短链脂肪酸生产者水平降低和肺炎克雷伯菌等条件病原体增加显著相关,体内IgE介导的皮肤肥大细胞驱动的炎症反应增加。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可减少肺炎克雷伯菌加剧过敏反应中肥大细胞的活化,值得关注。
荨麻疹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皮肤轴
癌症治疗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潜在治疗新选择
在中国,80%以上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即处于局部进展期甚至晚期。目前,围手术期化疗是局部进展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C/GEJ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王峰、周志伟及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开展一项随机、开放标签、2期研究,纳入108例GC/GEJC患者,随机分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或单独化疗。与单独化疗相比,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一种PD-1单抗)围手术期治疗显著增加了病理学显著缓解患者比例,且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显示了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值得关注。
癌症治疗
特瑞普利单抗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化疗
Stabl
Nature子刊:使用Stabl发现稀疏、可靠的组学生物标志物
在临床研究中采用高内涵组学技术,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候选生物标志物。然而,将这些发现转化为真正的临床生物标志物仍然具有挑战性。近日,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强大的机器学习管道,可扩展到多组学整合任务,能够对复杂的预测模型进行生物学解释,测试性能较好,值得关注。
Stabl
机器学习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物标志物
蛋白质结构预测
Nature子刊:构建出远超AlphaFold2精度的蛋白质互作结构
蛋白质结构预测一直是生物信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Method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两款基于AI的蛋白质互作结构预测软件,DeepMSA2通过利用递推动态规划和隐马尔科夫模型算法,可从海量宏基因组序列库中快速提取高质量的MSA数据;而DMFold算法可高效构建蛋白质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其精度远超AlphaFold2,值得关注。
蛋白质结构预测
机器学习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宏基因组
癌症治疗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联合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
近20年来,新辅助治疗的提出和广泛应用改善了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状况。迄今为止,对有效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探索仍在继续。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黄昌明、李平及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2期试验,用于评估新辅助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治疗对局部晚期胃癌的效果,发现与nab-紫杉醇+S-1相比,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联合nab-紫杉醇+S-1显著提高了达到病理缓解、放射学缓解和R0切除的患者比例,且安全性可接受,值得关注。
癌症治疗
新辅助治疗方案
研究论文
医学研究
临床对照实验
自然流产
国内团队:滋养层细胞LDHA缺乏或是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罪魁祸首
代谢异常(包括糖酵解抑制)可能会导致滋养细胞功能失调,从而导致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然而其中潜在的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滋养层细胞LDHA的干预操作,揭示了滋养层细胞周期和增殖中LDHA/PI3K/AKT/FOXO1/CyclinD1 的新调节途径,为进一步揭示自然流产的机制提供了思路。
自然流产
孕妇
滋养层细胞
研究论文
细胞系实验
ANCOM-BC2
Nature子刊:微生物组多组差异分析工具—ANCOM-BC2
先前文献中大多数差异分析都聚焦在两组之间的比较,多组差异分析的方法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现有的方法对多组数据的处理通常是进行两两比较,方法如ANCOM-II能处理多组比较,但不能对偏差进行矫正,无法控制协变量,以及无法解决重复样本的问题。近日,研究人员在Nature methods发表最新研究,开发出可用于多组微生物组研究的偏倚校正分析微生物组组成方法2(ANCOM-BC2),允许对协变量和重复测量进行建模分析,值得关注。
ANCOM-BC2
差异分析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生信工具
高脂饮食
内分泌紊乱?菌群紊乱?代谢紊乱?女性好难
女性绝经后代谢功能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进而导致许多慢性疾病。肠道微生物组与肥胖以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但其与女性性激素状态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尚不清楚。Gut Microbes发表的文章采用小鼠卵巢切除模型结合高脂饮食饲喂以及粪菌移植实验,对该科学问题进行了阐述。
高脂饮食
更年期
研究论文
饮酒
NEJM:少喝酒或戒酒,可降口腔癌和食管癌风险
酒精饮料中的乙醇和与饮酒相关的乙醛也被归类为1类致癌物。近日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全面回顾和评估了减少饮酒和戒酒对癌症风险影响的现有证据。根据流行病学证据,特别是关于戒酒的大规模研究证据,工作组总结指出,减少饮酒或戒酒可以降低口腔癌和食管癌的发生风险,值得关注。
饮酒
癌症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戒酒
胰腺癌
Cell子刊:肠菌通过IL17RA通路,调节远端肿瘤进展
肠道微生物群对胰腺导管腺癌和其他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影响。然而,尚不清楚微生物如何调节肿瘤行为的分子机制。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在Cancer Cell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试验和人类胰腺癌样本发现,IL-17-IL-17RA信号传导还与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肠上皮白细胞介素-17受体A信号可以通过微生物调节来调节远处肿瘤的生长,值得关注。
胰腺癌
肠道菌群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菌群-免疫互作
低碳水饮食
JAMA子刊:健康低碳水+优质蛋白,助减肥
低碳水饮食,是指在饮食中严格限制碳水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近年来,低碳水饮食是一种流行的减肥策略,尤其受到减肥人士的追捧,然而,低碳水饮食是否与长期体重变化相关,低碳水饮食中营养素的来源和质量会影响减肥吗?近日,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在JAMA Network Open发表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低碳水饮食可以减缓体重增加,但质量至关重要。来自全谷物和其他健康植物性食品的优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的低碳水饮食,有助于减缓体重增加。相比之下,动物源性蛋白质、脂肪、精制碳水的低碳水饮食,与体重增加更快有关,值得关注。
低碳水饮食
饮食质量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