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自身免疫性疾病
文章数:32篇
禁食
中科大Nature子刊:禁食可激活神经元调节T细胞,抑制小鼠自身免疫性疾病
禁食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布和功能,并发挥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然而,禁食调节免疫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占成研究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大脑脑干腹外侧延髓核(VLM)中响应饥饿刺激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简称VLM-CA),能够调节T细胞归巢,并抑制自身免疫疾病,值得关注。
禁食
儿茶酚胺能神经元
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多发性硬化症
国内团队Cell子刊:多发性硬化两性差异背后的肠道机制
多发性硬化症在发病率和临床特征上表现出强烈的女性倾向,其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但目前已有的治疗药物多为对症治疗,选择品种有限且价格昂贵,无法得到根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周嘉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宋昕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晟及团队在Immunity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上皮细胞多巴胺D2受体(IEC DRD2)过度激活可选择性地在雌性小鼠中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物水平,从而促进多发性硬化的发病,值得关注。
多发性硬化症
两性差异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物特征
哪些肠道微生物特征可区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荟萃分析)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都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有关,免疫抑制是癌症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则涉及对自身抗原的过度激活。肠道菌群与这两种疾病都有密切关系,研究人员近日在Microbiome发表文章,发现存在一组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患者中存在方向相反的变化,或有助于在将来的研究中有选择性的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群体。
肠道微生物特征
荟萃分析
癌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Science子刊: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自身免疫病的新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产生自身抗体和多器官的慢性炎症。皮肤表面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皮肤菌群的失调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已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也与SLE发生存在潜在关系,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Science Immunology发表文章,揭示了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和IL-23/IL-17信号轴加剧小鼠SLE样自身免疫性炎症的新机制,加深了人们对皮肤菌群失调以及上皮-免疫串扰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间关系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论文
皮肤菌群
金黄色葡萄球菌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免疫调节
低剂量IL-2通过肠道菌群改善自身免疫和肠道炎症
肠道菌群能够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特别对Tregs的形成至关重要。低剂量IL-2可刺激Tregs生成,在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中具有治疗潜力。低剂量IL-2对肠道菌群是否有影响?其影响是否与免疫系统相关?JCI insight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低剂量IL-2的免疫调节功能与其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有关,并提示Tregs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互作,为Tregs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免疫调节
肠道菌群
免疫耐受
粪菌移植
炎症性肠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Nature:两株小肠细菌组队,恶化神经炎症
在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病中,一些肠道微生物可诱导疾病的发生、影响疾病严重程度。Nature最新发表了来自日本理研综合医学科学中心Hiroshi Ohno团队的研究,发现两株小肠细菌的组合会加剧多发性硬化模型小鼠的症状。这些发现提示,在研究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时,需要考虑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而且小肠菌群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调控可能在相关疾病中起关键作用,这对未来的菌群研究取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身免疫性疾病
小肠菌群
交叉反应
协同作用
多发性硬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组学揭示自免病中菌群、代谢、基因互作如何推动慢性炎症
低度慢性炎症是很多免疫功能异常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目前我们对于长期慢性炎症在自身免疫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Journal of Autoimmunity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构建的一种长期低度表达IFN-γ的小鼠模型(ARE-Del)的肠道菌群、血浆代谢物、血液和组织特异基因表达,进行了多组学检测和整合分析,揭示了IFN-γ表达水平以及性别差异对肠道菌群和相关代谢物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汇聚到核受体信号通路,促进了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该研究还发现,巨噬细胞自噬功能失调,可能是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和肠道菌群稳态的早期关键因素。该研究通过多组学整合分析手段,系统性地揭示了菌群、代谢及基因是如何互作进而促进自身免疫病中的慢性炎症的持续。
自身免疫性疾病
Multi-omicsInterferons
chronic inflammation
Gut dysbiosis
Nuclear receptors
多发性硬化
Cell:补充菌群产物丙酸,可缓解多发性硬化
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动物研究显示,丙酸等SCFA可增加肠道相关的调节性T细胞(Treg)、减少炎症,或能用于治疗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Cell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约300名多发性硬化(MS,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SCFA含量和肠道菌群组成,并在一项干预研究中初步证实,口服补充丙酸可逆转MS患者的Treg与促炎的辅助性T细胞的失衡,从而改善病情。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健康人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丙酸也可增加Treg数量,说明丙酸对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普遍性。这些发现提示,丙酸或能作为免疫调节剂用于MS等自身免疫病的辅助治疗。
多发性硬化
丙酸
autoimmune diseases
multiple sclerosis
Propionic acid
免疫调控
Science:肠球菌与免疫应答(观点)
Science本期发表的一项研究(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62331390)揭示了肠球菌过度生长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因果性关联,发现限制乳糖摄入可抑制肠球菌,减轻疾病。这篇配发的评论文章,对该研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解读,并总结探讨了不同肠球菌菌种在多种疾病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值得关注。
免疫调控
肠球菌
移植物抗宿主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癌症
多发性硬化
Cell子刊: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便便中,竟藏着有治疗作用的保护性分子和细菌
移植健康人的粪便菌群是多种疾病的潜在疗法,不过Cell Host and Microb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却意外的发现,在多发性硬化(MS)的模型小鼠中,移植发病期小鼠的粪菌可减轻受体小鼠的疾病。进一步分析表明,MS模型小鼠和患者粪便中富含的一种miRNA,可通过促进Akk菌增殖来诱导Treg,从而缓解症状。这些发现说明,在一些有一定自愈性的疾病中,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中可能蕴含着促进疾病恢复的保护性分子和微生物,比如这项研究中发现的miR-30d和在患者中增多的Akk菌。这些发现不仅为相关疾病的疗法研发提供了新视角,也再次提示要谨慎解读菌群与疾病的相关性数据,同时也是miRNA调节肠道菌群的又一力证。
多发性硬化
microRNA
Microbiome
host-microbe interaction
multiple sclerosis
自身免疫性疾病
Science:靶向肠道菌或能防治致命的炎症性心肌病
慢性心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可发展为致命的炎症性心肌病。这种疾病中,识别肌球蛋白重链6(MYH6)的辅助性T细胞(TH),可引发心脏的炎症反应,但为什么患者体内会存在这类自身免疫性T细胞尚不清楚。Scienc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使用小鼠模型发现,肠道内的特定共生菌可产生MYH6模拟肽,能诱导这种攻击心脏的T细胞,从而驱动遗传易感个体发病;而抗生素治疗能预防模型小鼠发病。研究者在急性心肌炎患者体内,也检测到这种交叉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可能与患者的特定抗原呈递分子变异(HLA-DQB1)有关。这些发现有助于加深理解自身免疫疾病中的菌群-免疫互作机制,也为炎症性心肌炎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自身免疫性疾病
心肌炎
炎症性心肌病
肠道菌群
菌群-免疫互作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中的肠-眼-泪腺-菌群轴(综述)
Ocular Surface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干眼症及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口腔菌群及眼表菌群的变化,以及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的潜在的肠-眼-泪腺-菌群轴,并讨论了通过干预菌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可能。
干燥综合征
Microbiome
Sjögren Syndrome
Dysbiosis
dry eye
短期禁食
Cell:短期禁食调节单核细胞,改善小鼠慢性炎症疾病
热量限制可改善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Cel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免疫调节机制,表明短期禁食可通过CCL2/PPARα依赖性的方式,减少循环系统中的炎症性单核细胞,同时不损害急性炎症反应。
短期禁食
Caloric restriction
fasting
Metabolism
Inflammation
菌群-免疫互作
细菌淀粉样蛋白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综述)
细菌感染可能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Trends in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讨论了细菌产生的淀粉样蛋白及其携带的DNA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的可能机制。
菌群-免疫互作
amyloid
curli
biofilm
autoimmune response
菌群-免疫互作
PTPN22突变体通过影响菌群调节小鼠结肠炎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2(PTPN22)是一种免疫细胞上表达的负向调控因子。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与IBD风险降低,但又与自身免疫疾病风险增加相关的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2(PTPN22)突变体,可抑制急性DSS处理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但在多次慢性DSS处理后,又可加剧小鼠结肠炎。同时,该效应依赖于PTPN22突变体对肠道菌群的调控。
菌群-免疫互作
菌群-免疫互作
动物实验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2(PTPN22)
结肠炎
多酚
多酚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综述)
Autoimmunity Reviews近期发表综述,介绍了自身免疫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回顾了用多酚和富含多酚物质的膳食成分来改善自身免疫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多酚
自身免疫性疾病
Polyphenols
Autoimmunity
NF-κ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ell子刊:抗性淀粉靶向共生乳杆菌,可改善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
罗伊氏乳杆菌通常被认为是有益菌,但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却显示这种菌可在特定背景下,促进模型小鼠的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而补充膳食抗性淀粉可缓解小鼠的病症。这些发现再次说明,共生菌与宿主间的互作相当复杂,可能在特定情况下表现出有益或有害的特性,不能一概而论,通过饮食调节菌群改善自身免疫疾病的策略,可能对特定类型的患者有效。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Lactobacillus
Lactobacillus reuteri
Clostridiaceae
Clostridiales
自身免疫性疾病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与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关联(综述)
脊柱关节炎是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可伴有眼部并发症——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病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近期发表相关综述,特别探讨了与关节炎和结膜炎关系密切的人白细胞抗原-B27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促进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病的几种可能机制,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肠道菌群
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前葡萄膜炎
Lianguo Chen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中的菌群-免疫互作(综述)
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菌群失调在开启或放大自身免疫反应的多种机制,并讨论了菌群-免疫互作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影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菌群-免疫互作
自身免疫性疾病
菌群-免疫互作
Zigang Dong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抑制小鼠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
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EAE小鼠模型摄入富含不可降解纤维的饮食后,肠道菌群及代谢谱改变,Th2型免疫反应增强,从而抑制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膳食纤维
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Gregory R Steinberg
Damien J Keating
Treg细胞
Nature子刊:自身免疫病中的Treg(综述)
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Treg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值得关注。
Treg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Peter Belenky
Damien J Cabral
自身免疫性疾病
仁济医院马雄等:菌群-肠-肝轴与自身免疫病(综述)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近期发表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马雄和团队的综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肠道菌群
肠-肝轴
自身免疫性肝病
Yong Q Chen
肠道屏障
Science:肠道屏障“漏洞”引发炎症和自身免疫病
肠道上皮细胞彼此紧密连接,形成一道完整的屏障,行使一系列重要功能,包括阻挡致病菌和有害细菌产物进入。近期Science上接连发表了3篇研究论文(http://www.xunludkp.com/papers/read/1063768516)(http://www.xunludkp.com/papers/read/1082393462)(http://www.xunludkp.com/papers/read/1048190412),全部提示:破坏或削弱肠道屏障完整性,可引发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对于这些患者,修复“肠漏”、恢复肠道屏障功能,应是可行的治疗策略。
肠道屏障
紧密连接
炎症性肠病(IBD)
自身免疫性疾病
高血糖
孕期
大型荟萃分析:孕期哺乳期饮食与后代免疫性疾病有关吗
孕期和哺乳期饮食+补剂,到底能不能影响后代患过敏/自身免疫病的风险?帝国理工、诺丁汉大学和牛津大学等研究机构受英国食品标准局之托,共同完成一项大型荟萃分析,纳入了1946-2017年400多项相关研究,涉及150万人数据,成果近期发表在PLoS Medicine[IF:11.862],值得关注。
孕期
哺乳期
饮食
鱼油
益生菌
DNA损伤
菌群失调诱导细胞DNA损伤应答,或促自身免疫病和癌变(综述)
多种因素可引起细胞的DNA损伤,激活DDR通路。Frontiers in Immunology近期发表一篇小综述,着重介绍了菌群失调与DDR通路活化和NKG2D配体表达间的关联,表明这些过程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病。
DNA损伤
肠道菌群失调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配体
免疫监视
炎症性肠病
卫生假说
Nature Reviews: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卫生假说(必读综述)
俗话说“不干不净不生病”,这与“卫生假说”不谋而合。卫生假说是指增加感染可以降低得自身免疫病和过敏的风险,病原体、寄生虫和肠道共生菌等微生物可刺激身体的免疫调节,对自身免疫疾病起到防护作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39.932]近期发表综述,对卫生假说及支持性证据进行回顾,重点介绍了相关的肠道菌群研究和Toll样受体的作用机制,干货很多,强烈推荐!
卫生假说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
NRI:一图读懂菌群如何塑造免疫系统(综述)
又是火热的一图读懂,必须读哦。
免疫系统
黏膜免疫
自身免疫性疾病
Immunological disorders
Inflammation
自身免疫性疾病
TI: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免疫学问题?(综述)
这是一篇关于免疫学的综述,但关于系统科学、数据获取、数学建模…等内容,很值得做菌群的人参考,特别推荐给大家。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数学建模
个性化医疗
Bernard C Lo
Kelly M McNagny
自身免疫性疾病
CI:人体菌群与风湿免疫性疾病到底有何关系?(综述)
关于风湿免疫性疾病与人体菌群关系的综述,值得认真读一读。
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
菌群紊乱
Nicola Basso
Geltrude Mingrone
自身免疫性疾病
IR:菌群影响一型糖尿病的机制(综述)
关于菌群特别是肠道菌群影响一型糖尿病的综述,推荐看看。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紊乱
菌群组成
Sofía Moran-Ra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