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肠道菌群紊乱
文章数:19篇
脊髓损伤(SCI)
国内团队:脊柱神经损伤修复依赖于肠道菌群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性疾病,通常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负担,然而疾病相关临床干预手段有限。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菌群-肠道-脑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为SCI的研究和潜在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目前对于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损伤神经修复的机制尚不明确。近期国内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于艳和李建军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发表了一篇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临床队列和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途径影响SCI患者神经修复的过程。该研究为SCI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临床干预SCI患者神经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脊髓损伤(SCI)
肠道菌群紊乱
短链脂肪酸
人群队列研究
小鼠模型
肠道菌群紊乱
Cell子刊:菌群紊乱加剧cDC细胞功能失调介导的口服耐受受损
在胃肠道中,粘膜免疫系统区分有害的病原微生物(继而启动保护性免疫反应),和无害的膳食成分和共生微生物(继而诱导反应迟钝)的能力,称为口服耐受,可以有效维持肠道免疫稳态。肠道CD11c+CD103+cDC可从小肠转移至肠系膜淋巴结,并在此处建立口服耐受。虽然肠道菌群失调与肠系膜淋巴结中产生的口服耐受性受损有关,但菌群失调如何影响这一过程仍不清楚。Cell Reports最新研究性文章表明,菌群紊乱通过影响肠系膜淋巴结中CD11c+CD103+cDC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口服耐受性建立受损。
肠道菌群紊乱
口服耐受受损
CD103+ 树突细胞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唾液酸
付云贺+张乃生等:唾液酸可加剧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乳腺炎
吉林大学张乃生教授、付云贺教授和胡晓宇副教授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乳腺炎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前期大量研究已揭示肠道菌群紊乱可促进小鼠乳腺炎发生。乳腺炎是人类和动物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由高谷物饮食和低膳食纤维引起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引起的菌群紊乱与乳腺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然而,其潜在机制仍然未知。本篇工作发现SARA相关性乳腺炎的奶牛瘤胃中的代谢组学发生变化,尤其是唾液酸水平显著升高。随后,基于小鼠模型,明确唾液酸加剧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的乳腺炎,表明菌群-肠道-乳腺轴在乳腺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肠道代谢调节乳腺炎的潜在干预策略。
唾液酸
乳腺炎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肠道菌群紊乱
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紊乱导致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代谢障碍
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F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由神经元发育受损和中枢神经系统性退化引起。胃肠道症状和代谢缺陷在FD患者中很常见,这表明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可能相比健康个体或发生改变和功能失调。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人群研究,共招募49名FD患者和54名健康同居亲属提供样本用于组学测序分析,结果表明FD中的神经功能缺陷会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改变宿主的整体新陈代谢,从而使进一步的神经变性永久化。本篇文章为“肠道代谢轴是FD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提供关键证据。
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肠道菌群紊乱
代谢障碍
基础研究
研究论文
微塑料污染
南昌大学:微塑料通过肠道菌群导致男性不育
微塑料(MPs)是指尺寸小于5mm的熟料颗粒,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质已经广泛存在于地球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各类水体系统中。初步估计,人类每年通过饮水和食用海鲜产品造成大量的MP暴露,更为精确的数字是平均每人每周会吃掉5克的塑料,相当于一周吃掉一张信用卡。MP对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有研究证实MPs会导致哺乳动物的睾丸疾病,但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近期国内南昌大学许恒毅团队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了其最新的研究工作,通过建立MPs处理小鼠模型,发现MPs暴露导致小鼠出现明显的组织损伤、生精障碍和激素合成抑制。粪菌移植实验证明MPs毒性与肠道菌群异常相关,MPs导致促炎菌增加和Th17易位,导致过度炎症。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肠道菌群在MPs诱导的生殖毒性中的关键作用和潜在机制,为肠道微生物靶向治疗男性不育症提供了研究基础。
微塑料污染
肠道菌群紊乱
拟杆菌门
粪菌移植
Th17A信号通路
高脂膳食
天津总医院团队:高脂膳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肠道
天津总医院消化科曹海龙和王邦茂团队,就Ding Ning等在《Gut》上发表的《 Impairment of spermatogenesis and sperm motility by the high-fat diet-induced dysbiosis of gut microbes》提出的几点疑虑。这些意见或建议也同样可供其他相关研究借鉴。
高脂膳食
精子发生
肠道菌群紊乱
Abram L Wagner
Lily A Grills
精子质量
国内团队:高脂膳食诱导肠道菌群紊乱,影响精子质量
广东工业大学赵子建、李芳红和陈浩团队,与南京医科大学姚兵团队共同主导的研究,近期在Gut发表。该研究结合小鼠粪菌移植以及临床样本综合分析,揭示了高脂膳食损伤男性生殖健康的肠道菌群机制。粪菌移植结果显示,高脂膳食可导致精子数量和活力降低,其中两个主要的相关菌属为拟杆菌和普雷沃菌,这些关联也在临床样本中得到证实。同时,接受HFD膳食小鼠的菌群后,受体小鼠的肠道通透性增加,睾丸炎症因子增加。因此,文章推断内毒素和睾丸炎症可能与菌群介导的精子发生障碍有关。这是研究菌群与生殖健康的先驱文章之一,可能会为男性不孕不育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精子质量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紊乱
生殖健康
炎症性肠病
Nature子刊:详细解读炎症性肠病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联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宿主的基因差异不能完全预测疾病易感性、疾病程度等信息,肠道菌群变化有望用于填补对IBD预测、诊断、分型领域的空白。本文发现IBD患者的肠道菌群异于健康人群,存在与疾病类型相关的细菌互群网络;通过分析菌群互作网络的变化,可以推测影响疾病宿主、环境因素。本文的结果对系统性研究IBD中菌群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结构
肠道菌群紊乱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艰难梭菌感染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加重艰难梭菌感染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会加重艰难梭菌感染。本研究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通过扰乱环氧酶介导的前列腺素代谢,扰乱肠道菌群、肠道屏障稳态和相应代谢反应,对解释NSAID的肠道副作用、艰难梭菌感染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艰难梭菌感染
非甾体类抗炎药
小鼠
前列腺素代谢
环氧酶
非乳糜泻麸质/小麦敏感
Gut:无麸质饮食究竟能不能缓解症状?
无麸质饮食日受追捧,但是否具有缓解一系列胃肠道不适及相关症状的作用却不明确。本文作者认为目前对于“非乳糜泻型麸质/小麦敏感”的定义过于笼统,不利于研究麸质/小麦在这类症状中的实际作用,同时也列举了一系列相关胃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和瓶颈,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策略提出了建议,值得相关人士参考。
非乳糜泻麸质/小麦敏感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
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疾病
炎症性肠炎
造血干细胞(HSC)
Cell子刊:高脂饮食或导致造血细胞异常增生
本文阐释了Spred1分子在维护造血细胞稳态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说明,高脂饮食通过诱发菌群失调,会对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造成影响,Spred1分子通过方向调节方式阻止造血细胞的异常增生,维护了细胞稳态。这一成果对研究饮食结构、肠道菌群与癌症的联系具有启发性,值得专业人士关注。
造血干细胞(HSC)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紊乱
Spred1
Jin-Ho Koh
压力
BBI:压力太大的小鼠菌群,加重病原体的感染
将长时间接触压力源的小鼠的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一天后使小鼠感染结肠致病菌,小鼠的炎症水平显著提高,体内双歧杆菌消失。很值得一看的研究。
压力
感染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紊乱
粪菌移植
柠檬酸杆菌
自闭症
MA:生酮饮食怎样改变自闭症小鼠肠道菌群?
在动物模型中,发现生酮饮食可以缓解自闭症症状,这会跟肠道菌群有关么?这个研究关注了生酮饮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值得看一看。
自闭症
生酮
肠道菌群紊乱
自闭症谱系障碍
Adolfo Sánchez-Blanco
阿兹海默症
金锋等:肠道菌群会促进阿尔兹海默症么?(综述)
中科院心理所金锋教授和团队在《中国科学》上的综述文章,对阿尔兹海默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值得好好读一读。
阿兹海默症
肠脑轴
肠道菌群紊乱
血脑屏障
卫生假说
肥胖
TFST:研究代谢,肥胖小鼠模型标准化很关键!(综述)
选择合适的小鼠模型十分重要,未来在研究肥胖及代谢疾病与菌群失调及饮食的关系时,需要肥胖小鼠模型及实验流程的标准化。这篇综述,非常值得一读,可以帮助改进实验,增强结果的可靠性。
肥胖
动物模型
肠道菌群紊乱
标准化
炎症
一型糖尿病
CDR:肠道菌群如何促进一型糖尿病?(综述)
关于肠道菌群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的综述,推荐大家读一读。
一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紊乱
Zongxin Ling
Lanjuan Li
中国HIV感染者
SR:感染HIV的中国人,粪便菌群有何变化?
李兰娟院士等新发表的研究,值得看一看。
中国HIV感染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IV
肠道菌群多样性
肠道菌群紊乱
系统性红斑狼疮
JA: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综述,推荐)
关于肠道菌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IBD、多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及I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综述,推荐读一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
多发性硬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疾病
IR:菌群影响一型糖尿病的机制(综述)
关于菌群特别是肠道菌群影响一型糖尿病的综述,推荐看看。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紊乱
菌群组成
Sofía Moran-Ra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