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心肠日报
文献库
产业库
榜单
关于日报
《肠·道》演讲
往期精彩
《肠·道》2024
《肠·道》2023
《肠·道》2022
《肠·道》2021
《肠·道》2020
《肠·道》2019
《肠·道》2018
《肠·道》2017
关于《肠·道》
肠道大会
热心肠大会
热心肠智库
智库专家
专家动态
智库新闻
关于智库
奖学金
年度人物奖
更多
HOPE
会议信息
科学与艺术
学术专刊
R·AI
周刊
热心肠先生
研究院动态
关于我们
搜索
登录
关闭
手机邮箱登录
扫码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快捷登录
验证成功,将在
3
秒钟后跳转
已超时,请
重试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86
+1
+852
+886
+81
+65
+61
+44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关闭
二维码登录
手机登录
邮箱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动物模型
文章数:36篇
水凝胶
中国海洋大学:新型双层多糖水凝胶用于益生菌的口服递送
将益生菌移植到肠道可以积极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从而促进免疫系统和治疗各种疾病。然而,胃肠道环境的酸性和胃酸的杀菌作用,以及在肠道中的短保留时间显著限制了益生菌的生物利用度和定殖能力。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毛相朝和薛长湖团队发表在Engineering上的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双层多糖水凝胶(DPH)用于封装益生菌,进而显著提高益生菌的作用时间和效力。这些发现为靶向药物递送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铺平了道路,并为提高益生菌在促进肠道健康和治疗各种疾病方面的有效性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水凝胶
口服递送系统
动物模型
益生菌
不良妊娠结局
Science专刊:妊娠问题研究的瓶颈和未来方向
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妊娠问题研究中主要面临的挑战,其中无法在体外建模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滋养层类器官模拟胎盘发育或许是最具有潜力的解决方案。此外,作者总结了包括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自发性早产在内的不同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不良妊娠结局
综述
孕妇
动物模型
类器官模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刘恩岐+陈育庆+郑乐民等Cell子刊:在猴模型中有效的NASH新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有效疗法。西安交通大学刘恩岐、密西根大学陈育庆、北京大学郑乐民教授与团队近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重要研究,建立了用于NASH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的猴模型,并发现三肽DT-109能减少NASH猴模型的脂肪性肝炎、炎症和纤维化,为进一步在临床上研究DT-109对NASH的疗效提供了重要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猴
肠道菌群
药物研发
动物模型
益生菌
新兴的潜在益生菌临床前安全性评估(综述)
如今,益生菌被充分研究并应用于膳食补充剂,消费者接受度较高。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新兴益生菌的快速发展。近日,意大利研究人员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发表最新综述,系统的论述了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如动物模型)评估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此外,作者还提倡未来还需结合多组学平台,以对潜在益生菌菌株进行高通量风险评估,值得关注。
益生菌
安全性评估
综述
基础研究
体外试验
动物模型
王关红团队:宿主-菌群互作研究中的无菌和限菌技术(综述)
昆虫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已被证实与其宿主的代谢、免疫和行为等多方面紧密相关,这些共生互作也有助于宿主昆虫更好地适应环境。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关红及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研究,回顾了无菌和限菌饲养系统的历史发展,并从灭菌方式、无菌食物制作及限菌系统改良方法等方面批判性地评价了近年来发展的饲养技术,论述了使用无菌和限菌方法研究昆虫-微生物互作的最新进展,还阐明了共生菌群如何影响宿主的多种性状,同时也指出了针对无菌和限菌技术的缺陷,值得关注。
动物模型
宿主-微生物互作
基础研究
综述
共生菌群
寨卡病毒
感染动物模型助力寨卡病毒感染机制研究(综述)
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寨卡病毒对母胎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动物模型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目前动物模型研究中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开发先进的动物模型提供了基石。
寨卡病毒
综述
小鼠模型
动物模型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高碳水饮食可能恶化艰难梭菌感染
在艰难梭菌感染(CDI)小鼠模型中,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对CDI进展及缓解有保护性作用。Microbiology spectru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CDI仓鼠模型中报道了不同的结果,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延长CDI仓鼠的肠道菌群失调及艰难梭菌携带,从而促进二次CDI并增加死亡率。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其它动物
艰难梭菌感染
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助力妊娠期心血管并发症研究
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动物模型。针对妊娠期这一特殊的生理现象,目前能被用以研究妊娠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动物模型并不多。本文重点阐述了这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和优缺点。同时,作者重点介绍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先兆子痫和围产期心肌病的动物模型的构造和其中的局限性。本文是入门模式动物研究的深度好文,值得参考。
动物模型
综述
妊娠期并发症
心血管并发症
肠道菌群
Nature子刊:GM15小鼠肠道菌群模型
小鼠是最常用的哺乳动物模式生物,在肠道菌群研究中有重要地位,但目前的小鼠研究模型仍存在菌群标准化的问题。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这项研究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一种含15个菌株的小鼠肠道菌群简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这一标准化的小鼠菌群模型,或能帮助改善关于宿主-微生物互作和微生物-微生物互作的临床前研究的可重复性。
肠道菌群
动物模型
合成菌群
菌群-免疫互作
Cell子刊:菌群暴露小鼠可作为疫苗测试的临床前模型
在实验室小鼠中检测到的疫苗免疫原性并无法完全转化至人体。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SPF级别的实验室小鼠,与宠物店小鼠共同饲养而经历多样化菌群暴露的实验室小鼠可更好地模拟人体对于流感疫苗的应答。
菌群-免疫互作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啮齿动物(小鼠)
疫苗应答
帕金森病
昆明理工大学:帕金森病猴模型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特征
昆明理工大学的司维、郑云和季维智与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开发了一种可表现出焦虑及认知障碍等早期帕金森病症状的A53T转基因恒河猴模型,并对其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
帕金森病
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
灵长类(猿猴)
动物模型
肠道菌群
蛔虫、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综述)
蛔虫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类寄生虫感染之一,是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所引起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6万人死于蛔虫感染,大多数是儿童。因此,对于蛔虫病的发病机制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理解有助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由于人类肠道中存在大量共生微生物,肠道蛔虫感染必然与肠道菌群和宿主细胞存在广泛且复杂的相互作用。发表在Trends in Parasitology上的一篇综述文章系统介绍了目前对蛔虫、其微生物环境和宿主细胞之间三边关系的认识,并讨论了利用这些相互作用开发新的抗感染方法的可能。
肠道菌群
蛔虫
microbiota
helminth
Ascaris
皮肤癌
皮肤微生物群与皮肤癌(综述)
近年来,微生物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被深入关注,目前已经证实,微生物群失调会引起皮肤疾病,包括皮肤癌。最新发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的综述主要讨论了皮肤微生物群的研究重点,而研究模型的发展也为深入研究皮肤癌提供保障。
皮肤癌
microbiota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NMSC)
animal models
in vitro 3D reconstructed skin
结直肠癌
Nature子刊:Zeb2调控肠道菌群,促进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的起始、进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Nature Cancer》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Zeb2(一种上皮间充质转化调节因子)可通过菌群依赖性方式,促进小鼠的自发性侵袭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去除菌群可完全抑制Zeb2诱导的结直肠癌。在结直肠癌患者中也可发现肠道上皮中的Zeb2表达,而健康人的肠道上皮则无Zeb2的表达。这些发现提示,Zeb2可通过调节宿主-菌群的互作以诱导侵袭性结直肠癌。另外,该研究构建了首个自发性菌群依赖性的侵袭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宿主-菌群互作如何调节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结直肠癌
Cancer
colon cancer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Microbiome
肠道抗病毒免疫
Cell子刊:肠道上皮对抗病毒感染的防御机制(综述)
肠上皮细胞不仅发挥营养吸收的功能,同时在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中起着关键的物理和免疫屏障作用。近期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上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在当前主要的动物模型——包括线虫、昆虫、哺乳动物(类器官和小鼠)中取得的肠道抗病毒防御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关注了菌群-病毒互作及菌群-免疫互作在肠道病毒感染的调控机制,并对肠道病毒感染相关领域研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肠道抗病毒免疫
enterocytes
enteric viruses
microbiota
Intestine
乳糜泻
Nature:开发新乳糜泻小鼠模型用于研究乳糜泻发病机制
乳糜泻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肠道炎症疾病,在HLA-DQ8或HLA-DQ2基因型的个体中,饮食谷蛋白暴露可能触发乳糜泻。来自Natur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乳糜泻小鼠模型,表达HLA-DQ8基因型,并在肠道上皮及固有层中过表达IL-15,摄入谷蛋白后可触发绒毛萎缩等乳糜泻表型。利用新模型,该研究揭示了IL-15、CD4+ T细胞、IFN-γ等关键因素在乳糜泻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乳糜泻
乳糜泻
HLA-DQ8
IL-15
谷蛋白
无菌动物
魏泓团队:用无菌动物模型支持功能微生物组研究
在微生物组研究中,无菌动物是阐释菌群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的重要动物模型。魏泓教授团队近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的Insight专栏发表文章,探讨了我国无菌动物在功能微生物组研究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菌动物
微生物组
动物模型
IBD
恒河猴结肠炎模型的肠道蛋白组特征
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DSS处理及SIV感染建立了2种不同的实验性结肠炎恒河猴模型,并通过蛋白组学分析鉴定出了恒河猴结肠炎模型的肠道蛋白表达特征变化,并发现DSS诱导的恒河猴结肠炎模型的肠道蛋白组类似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作为IBD研究的工具。
IBD
动物实验
非人灵长类动物
蛋白组学
线粒体
腹泻
利用恒河猴研究与腹泻相关的肠道菌群发育变化
幼年恒河猴的腹泻易感性较高,是一种很好的研究腹泻的动物模型。Genome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幼年恒河猴与人类婴儿的肠道菌群发育成熟有着相似的模式,并鉴定出了一些与腹泻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
腹泻
腹泻
动物实验
动物模型
恒河猴
动物模型
Nature Reviews:研究微生物组的简单动物模型(综述)
研究宿主-菌群互作问题时,除了小鼠等模式生物,不少传统和非传统的简单动物模型也有广泛的使用前景。《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发表的综述文章对简单动物模型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和相关发现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值得专业人士参考。
动物模型
模式生物
宿主-菌群互作
微生物组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ature子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鼠模型的构建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引发新生小鼠的贫血,并给予红细胞输注,使小鼠发展出类似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症状。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动物实验
动物模型
Connie J Rogers
无菌动物
魏泓:无菌动物及其在疾病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魏泓博士,发表名为《无菌动物及其在疾病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全国最大无菌动物平台的建设及利用无菌动物开展的研究。
无菌动物
动物模型
Michael Gross
Michael Gross
心血管健康
孕妈妈肥胖或影响后代心血管健康
目前大量的人群数据及动物实验关注妊娠期女性肥胖对后代的影响,而结果并没有完全统一。本研究通过对动物实验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发现怀孕前及怀孕中母亲的肥胖会增加后代肥胖的比例,并且总胆固醇等指标也更高。该研究进一步为肥胖女性敲响了警钟。
心血管健康
Cardiometabolic health
Obesity
pregnancy
Systematic review
益生菌
益生菌需要更深入的机制研究(必读综述)
这是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IF: 8.38]发表的关于益生菌需要更多机制研究以支持更广泛应用的综述,文章篇幅不长,却系统性论述了益生菌的作用、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动物模型、分子机制研究来阐明益生菌的确切作用机制,并讨论机制的阐明对益生菌行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是非常有启发性的研究,特别推荐益生菌专业人士阅读!
益生菌
抗生素相关腹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动物模型
分子机制
动物模型
西北农林科大:仓鼠比大鼠更适合评估益生菌的潜在降胆固醇作用
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在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上发表的最新研究,对比了两种常用于评估益生菌菌株的降胆固醇活性的动物模型——仓鼠与大鼠,发现具有胆盐水解酶活性的嗜酸乳杆菌K16能够降低仓鼠的血清及肝脏胆固醇水平,但对大鼠的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影响。
动物模型
益生菌
胆固醇
仓鼠
大鼠
动物模型
肠道菌群的差异可能影响疾病小鼠模型的表型
在格雷夫斯病患者中,促甲状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许多患者发展出格雷夫斯眼病。在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不同实验室构建的格雷夫斯眼病小鼠模型的表型有所差异,而肠道菌群的差异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动物模型
环境因素
格雷夫斯眼病
Maaike Buskermolen
Maaike Buskermolen
热应激
Nature Reviews:饲养环境升升温,小鼠模型更靠谱!(必读综述)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篇综述,提出要重视小鼠饲养于不恰当的“低温”环境中,可能并不能模拟人类的疾病状态。这样的提醒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值得认真读一读。
热应激
热中性区域
人类疾病建模
动物模型
Andrea Ticinesi
粘膜免疫
mBio:水螅,或许是研究粘膜免疫的理想动物模型(综述)
研究肠道,离不开粘膜免疫研究,靠谱的动物模型很重要,我们可能总会想着小鼠,其实有时候可以试试水螅,不信看这篇mBio的综述。
粘膜免疫
水螅
动物模型
Fitzstevens JL
Brownell EA
动物模型
AJT:小鼠模型标准化,严谨和可重复性才可以保障
自之前Nature特别关注小鼠模型标准化开始,最近很多文章关注于此。这篇小文章,只有一页,不过里面一张小图,值得你收藏[呲牙]
动物模型
Pilar Gaya
José Mᵃ Landete
肥胖
TFST:研究代谢,肥胖小鼠模型标准化很关键!(综述)
选择合适的小鼠模型十分重要,未来在研究肥胖及代谢疾病与菌群失调及饮食的关系时,需要肥胖小鼠模型及实验流程的标准化。这篇综述,非常值得一读,可以帮助改进实验,增强结果的可靠性。
肥胖
动物模型
肠道菌群紊乱
标准化
炎症